《人生護城河》這是本值得反覆閱讀的人生指導書

寫作背景:認識輝哥,成為輝友,這得感謝一位微讀書友的推薦和拉入群。當我加入群后,發現群裡都是以輝友相稱。我在想,這是種什麼力量?讓那麼多五湖四海的人凝聚在一起,共同把正能量傳遞下去。

後來通過了解發現原來是輝哥,不是這個人的力量,而是這個人的積極心態和敢於直視自己的力量,感染了那麼多人成為了輝友,一起努力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他好像是一道光,照亮了那些在生活,在學習和工作中不那麼如意的人,並指引了還在迷途中迷迷糊糊的人。

比如你,比如我,比如那些輝友。我得在心裡和這裡感謝輝哥,讓我這麼年輕就彷彿遇到了智者(指者、知者),說不定人生會少走許多彎路吧…

輝哥的《改變自己》和《輝哥奇譚》的公眾號文章內容更新是我每次必讀的內容,每次閱讀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感悟和啟發。


|微讀書-第006期|《人生護城河》這是本值得反覆閱讀的人生指導書


當輝哥的新書《人生護城河》在微讀上線後,第一時間就收到自己書架好好收藏著。

這是本值得反覆閱讀的人生指導書。

僅僅通過短短几個月關注,我發現他真是我學習的榜樣和精神力量的支撐點。

作者簡介:

張輝,70後,出生於陝西關中平原。父母皆是普通職工,是家族第一代從農村走出來到城市的人,而他又是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

他的人生經歷再普通不過,在既定的時間求學,在既定的時間工作,在既定的時間成家生子。但在他30歲後經歷了許多“意外”這本書就是對“意外”的思考和記錄。

他曾在華為、摩托羅拉做過高級工程師,在百度做過自動駕駛產品委員回主席。


最近一個星期花了將近4個多小時讀完輝哥的新書,裡邊的內容很真實,滿滿的乾貨。

讀完後我覺得該寫寫書評了,書評算不上,更多算是讀後感吧,單純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一本書,需要常讀才會有常新想法)

【本書影響我的幾個要點:】

1,把人生當作有限公司經營。

(努力探索自己的人生商業模式)

大家都知道,經營一家公司肯定首先是要有資本。那麼經營自己的人生有限公司,前期我們有且僅有的一定是年齡資本,也就是自身學習成長資本。有了資本,那麼我們就要思考我們未來的商業模式,能否經營成功,靠自己怎麼去思考和執行。

書裡提到了四種人生商業模式:

a. 無槓槓賣時間。即單位時間只能賣一次,且只能賣給一個人。比如公司的僱員和小企業主。


b. 有槓桿賣時間。即單位時間可以賣多次,且可以賣給多人,賣出的份數和客戶數與槓桿比例相關,槓桿比例基本受制於其個人品牌。比如藝術家。


c. 花錢買時間。真正的企業家屬於這一類,他們獲利的秘密在於“他人的時間和他人的金錢”,這就是企業家借貸和僱人的致富秘密。


d. 花錢買厲害人的時間。價值投資者則屬於這一類。


這四種人生商業模式,各有各的好,相應的各有各的壓力,只是思維模式和人生格局不同而已。我們普通人大部分都是a型人生商業模式,但卻很難實現財務自由…

輝哥曾經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但後來他另闢蹊徑,讓自己努力向b. c. d 人生商業模式方向靠近。我們也可以找找自己的優勢,當然也要量力而行。

2,思行合一,才是堅持的源源動力。

(不要只停留在想法上,要學會去行動。)

很多人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會說,只會想,但不會想要去行動,總覺得這件事別人可以做,我做肯定不行,總覺得在這件事情上我在觀摩觀摩。

殊不知,等到最後都是一句句悔恨當初,為什麼不早些行動。

就比如我一個朋友,去年年底心血來潮要一起考駕照,然後19年一起旅行。沒想到我不是隻是說說而已,而是立馬去行動了。一個說了沒去行動,一個開始行動了。兩個人同樣把時間消耗了,結果可想而知,半年時間裡我拿到了證,她還是停留在原來的狀態裡。

所以說有想法有機會一定要立馬去行動。

行動是去實踐想法得來的最直接結果。

那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穫。

這過程可能會迎來層層挫折,但你熬過去了,就會迎來喜悅的笑容~對待工作如是,對待愛情如是,對待愛好如是…

輝哥在克服自己的焦慮的那段黑暗時光,每日踐行堅持公眾號日更寫作,在整理自己思維和記錄自己生活思考的同時,也指引了無數輝友的生活。

堅持每天做有價值的事,不僅可以逐漸掌控和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且按照吸引力法則,你做的事越有價值,就會帶來更有價值的反饋和意義。

3,有單一收入挺好,但有多種收入其實也挺好。

現在的設計行業工作,說不上特別喜歡,但也不排斥。很多朋友建議我把愛好當成工作。

我覺得,那不行,愛好一旦成為工作,意味著它就有了一種壓力和約束。

愛好對於我來說,是在慵懶的午後時光裡,酌一杯奶茶,聽一首音樂,就可以得到自己和放鬆自己的一種方式。

目前在管理碎片時間下偶爾寫寫稿,寫寫讀書筆記,從中獲得一頓早餐費和一些零食費也挺好。

重要還是在於探索自己,記錄自己,成為自己。

4,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朋友圈的法爺姐,吳瑞姐,還有陳婷姐,跑步哥)

她們仨是我加入輝友群,除了輝哥,影響我最多的小姐姐,她們都完成過【日更或者周更】目標。每天都雷打不動地日更,雖然有時候內容不是那麼優質,起碼在我眼裡看到了真誠和熱愛。

還有我最近兩月認識的80後大叔,我每天上班幾乎都能碰到他早晨跑步回來。你有沒有發現,以前不認識的時候,就一面都遇不到,認識了反而天天都可以遇到。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堅持這兩字,每天除了下雨雷打不動去堅持運動。還有跑步群裡的跑友,也真是很佩服他們。

有時候目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追求完美,往往把事情拖延再拖延,最後卻因拖延症完成不了而草草了事。

有時候恰當追求效率,結果往往還可觀。

5,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

第三空間與人生要事 “第三空間是一個你與自己真正相處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包括運動,閱讀,寫作,畫畫,冥想,投資理財等。

很多對人生重要的事,都屬於上述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在特定時間段能讓自己獨處的時空即第三空間,

我的第三空間就是以下內容。

【怎樣才能做到閱讀,寫作,運動和分享呢?】

輝哥在這本書裡的思行合一這節內容提到了以下幾個問題,我簡要做下我自己的回答。

第一,動機,就是你為何做這件事?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還有這是最低成本就能獲得最好的成長之路。

第二,反饋,即通過這件事你獲得了什麼好處?

首先說閱讀,不可否認,堅持了兩年多的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讓我浮躁的心漸漸平復下來,讓我在讀書的過程中碰撞中產生了許多想法。我的公眾號(Johnna說)就是有一次看書後想寫讀書筆記,然後突然想有哪個地方是可以記錄又可以分享的呢,後來的後來才有了它。

其次說寫作。通過閱讀就常常忍不住會產生想法和感悟,然後就心血來潮開了個公眾號,慢慢記錄自己的想法,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過程,通過這大半年來說,寫作讓我邏輯能力有些提高,對生活和文字有了更多的敏感,帶動對某件事思考。

雖然更新的慢,一個月三到四次,但還是會一直堅持下去。

第三說運動,高中喜歡爬山,大學喜歡跑步,現在這些運動項目喜歡談不上,但已經把運動當成習慣了。運動讓我更好釋放自己,放空大腦,看到身體狀態越來越好,自己的自信心也是滿滿噠!每天每月堅持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幾十年如此堅持。

最後說分享,分享其實就是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人都是需要鼓勵的,這點沒人不喜歡。分享就會獲得點贊和鼓勵,不可否認這也是我持續堅持的動力來源。

第三,習慣,即是否能有“最小化的堅持”?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習慣是怎樣養成的?根據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相對穩定的習慣。

打個比方,同一個動作,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同理,同一個思維,重複21天,或者重複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思維。

所以,要養成一個習慣,就先從重複堅持21天開始。

習慣運動,習慣閱讀,習慣寫作,習慣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哪怕每天只有一刻鐘,做到“最小化的堅持”,你就離習慣不遠了。

當然習慣得是好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和吃飯睡覺呼吸一樣必不可少,那麼恭喜你,離成為更好的自己又更近一步了!

【謹記輝哥經典語錄】

安分守己,等著被歲月收割;

不安分,則不斷收穫歲月的財富。

人生,就要不安分;

人生,必須終身學;

你我共勉。

---THE END---

作者簡介:90後小少女,自稱有顆無處安放的心。外人評價不接觸以為是個乖乖女,一旦變熟是個女神經。持續輸入閱讀,輸出寫作,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