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拐點來臨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如果將中國經濟看作一場盛宴,比作,宴席,很是恰當!

時間,是一個美妙的東西!今年是新中國建國70週年!去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

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拐點來臨

這兩個時間點,都是中國人值得紀念的好日子,因為沒有它,就沒有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如果按照時間年輪來說,將中國比作一個人,現在已經是年過古稀,所謂70古來稀!但是這個年輕人,一直都處於強力奔跑,與時間賽跑,與世界賽跑,不斷強身健體!不僅自己對內進行改革,對外進行開放,才有了我們今天這麼長久的經濟增長!就是我國在GDP經濟增速上,始終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從未停息,直到最近,我們依然在一季度保持6.4%的增速水平!

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再美的風景,也有夕陽落下,一片漆黑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能擺脫時間週期的輪迴,就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也會有老去的一天,紅顏凋零的時候。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是當今世界的一大奇蹟,至少目前看來,沒有哪個國家有我們這麼大,還能保持長久的經濟增長。

我國經濟也不是神仙,長生不老,還是有些規律,需要我們必須趟過去,必須去經歷,才能重生。是的,這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從來沒有熄火過,每一次出現危難的時候,就有政策點火重新啟動。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很好的時候,有政策;中國經濟不好的時候,有政策。中國經濟與中國政策始終相伴左右,很難輕易離開。

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多數是政策主導,市場為輔。我們見到的中國樓市繁榮、股市大漲、行業興旺,都或多或少看到政策的身影。正因如此,長久依靠政策推動經濟增長,也會有其內生性的因素,對經濟效果呈現邊際遞減效應。

也許,今年上半年,我國政策刺激,推動經濟增長,就出現了這種反應。政策邊際效應遞減,使得再度推行更多政策來拉昇經濟變得非常被動。儘管,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表現不錯,但是相比過去政策對經濟的作用是打很大的折扣,這也許就是4月19日中國政治局會議上,提到了我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不是簡單政策性因素,更多的是週期性因素,結構性和體制性的因素。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民銀行在降準上,始終採取的是微調,就像5月6日只對中小銀行進行定向降準的重要成因。

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拐點來臨

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拐點,就在於過去的經濟模式和政策刺激不再行之有效,至少不太可能像從前那麼有效果。認清這個事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其牽扯到的利益太寬,還要採取一些舉措來防止出現重大危機發生。

經濟的拐點,就在於我們需要尋找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再依靠投資和外貿那種粗放、勞動密集型經濟模式。可以這麼說,我們過去經濟發展的比較好,大多數都在於我們憑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來賺錢,只要你會講故事,講概念,粗製濫造就能迅速發展起來。現在不一樣了,大家做的同一件事,同一樣的東西,就要看誰做的精,做得好,人們追求質量。

政策的拐點,就在於我們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進行大水漫灌,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不會再度放大尺度,採取的都是點滴公式。我們更加註重政策結構性的調整,注重更微觀的層面去調節,這是有別於過去的政策。就像房地產從一刀切的調控,到現在的一城一策的調控,都是根據經濟實際情況來微調,更多的是微調,不可能大調。

自然在中國市場上的投資股票是離不開政策面的推動的,因此在未來,要關注著政策面的消息與開放。

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拐點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