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加速供應鏈數字化發展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雲計算與傳統經濟不斷融合,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衝擊能力和發展韌性,但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比例仍然偏低。

近日,為幫助企業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多份文件出臺為企業發展助力,其中多次提及供應鏈數字化發展。

期貨日報記者獲悉,4月10日,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完成好新形勢下試點各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供應鏈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試點企業要主動適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生產、流通、消費模式變化,加快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5G、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集成應用。

4月7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記者瞭解到,《方案》是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關於發展方向,《方案》提出,引導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整合開放資源,鼓勵以區域、行業、園區為整體,共建數字化技術及解決方案社區,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字化產業鏈,支持產業以數字供應鏈打造生態圈。加快數字化轉型與業務流程重塑、組織結構優化、商業模式變革有機結合,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

關於近期工作舉措,《方案》提出,支持具有產業鏈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搭建網絡化協同平臺。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服務企業等跨行業聯合,建立轉型服務平臺體,跨領域技術攻關、產業化合作、融資對接,打造傳統產業服務化創新、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創新銜接的新生態。結合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探索完善產融信息對接工作機制,豐富重點企業和項目的融資信息對接目錄,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金融機構建設產融合作平臺,創新面向上下游企業的信用貸款、融資租賃、質押擔保、“上雲”保險等金融服務。

“目前我國各行業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難點不一,《方案》針對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外力賦能、普惠服務、聚合力建生態等一系列舉措和思路,對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具有重大意義。關於發展方向,《方案》支持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併為其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指導和支持,有助於平臺加快數字化生態構建。”易煤網總裁王星燃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煤炭這樣的傳統行業正快速進入數字化時代,但數字化程度還遠遠不夠。記者瞭解到,在數字化產業鏈方面,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易煤網從2015年上線運行,到“易煤生態2.0”上線試運行,一直致力於拓展煤炭貿易數字化的深度,並走在煤炭產業互聯網前列。疫情期間,易煤網上線運營的“易煤生態2.0”以擁有線上線下全渠道、全場景、多核心企業等資源和經驗為基礎,凝聚科技力量,聚焦提升無接觸服務體驗,還原線下真實貿易場景,讓生態中參與主體間的交互、聯動和實時交易操作更加便捷、順暢,其可提供的服務覆蓋了交易、金融、資訊、指數、物流等供應鏈全過程,可以滿足企業從單點應用到全渠道閉環應用的各種需求。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方案》答記者問時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復工報批、設備消殺、工廠應急排班、復工供應鏈、出貨物流管理等數字化應用,在彌補企業損失、支持企業復工、緩解裁員壓力、精準控制庫存、保障生產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相關技術可為企業提升約60%的作業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據有關機構測算,在不考慮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數字化轉型可使製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務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使零售業成本降低7.8%、營收增加33.3%。

對此,多位專家學者向記者表示,疫情對傳統行業帶來嚴峻挑戰,但也成為新業態、新模式的催化劑。疫情結束後,中國供應鏈數字化發展的步伐可能會加快,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將實現端到端的可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