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棍棒出孝子”這句用來教育小孩的古語,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用到了教育貓的身上!

很多養寵物的人,尤其是第一次養寵物的人,面對調皮的貓,要麼是打碎了貴重物品,要麼是被抓被咬外加一地泥腳印兒。

面對這些調皮的貓,很多人都和你說:

“不打不成器”

“畜生不懂道理就得打”

“寵物打了才會聽話”

這些論調聽得多了,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慣著、太遷就寵物了呢?於是下一次它犯錯的時候,你動手打了它。

你驚喜地發現,寵物似乎真的開始變得“聽話”了起來,低眉順眼的,再不敢在你面前造次了。

可是慢慢地你也發現,寵物再也不會窩在你腳邊翻著肚皮求摸摸了。它一看見你,就貼著牆根兒溜走了。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棍棒之下,真的能出乖貓嗎?

不管是以懲罰為主的訓練,還是以獎勵為主的訓練,我們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寵物變得更行為適當、更彬彬有禮,不搗蛋不搞破壞。

那麼,以懲罰為主的訓練,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嗎?

可以的,但是前提條件的限定,是非常非常嚴苛的.

1.懲罰的時間、方式都是很講究的,而絕大多數情況下,根本無法做到

因為懲罰必須要與寵物的錯誤行為在同一瞬間完成(精確到秒),否則寵物就無法把懲罰和錯誤的行為聯繫起來。而如果沒有同時發生的話,主人就很可能會在無意中懲罰了好的行為。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很難在貓犯錯的一瞬間去懲罰貓。而且我們也很難做到每一次貓在犯錯的時候都會被我們發現。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2.懲罰要掌握合適的度,非常困難

如果懲罰力度過弱,寵物就會學會對懲罰置之不理。即使最後漸漸使用最強力度的懲罰,寵物的行為也依然不會被改變。可如果懲罰力度過強,還可能會讓寵物患上恐懼症、焦慮症,甚至導致更多行為問題的出現。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3.懲罰的訓練方式會破壞主人與寵物的關係

受到懲罰的寵物不會這樣認為:翻垃圾會被打。

反而會這樣認為:翻垃圾有吃的=開心;啊呀,鏟屎官來了=痛苦,將懲罰他的鏟屎官與痛苦聯繫在一起。

貓咪的腦回路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也許在我們眼裡它們的犯錯行為,對於它們來說,會有其他目的!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4.懲罰只會壓抑行為,不會改變動機,會加劇攻擊行為

悠久的生物進化史剔除了動物們的暴力基因,因為一言不合就翻臉的動物更容易受傷、死亡和消耗不必要的能量。

因此,貓在真正發動攻擊之前都會給予對方充分的警告信號。

而如果在動物發出警告信號的時候懲罰寵物,只能抑制這種表面的警告行為,而不會改善寵物的防衛性與攻擊性。這樣就會將寵物調教為無聲的殺手,跳過警告階段直接開咬,變得更加危險!

棍棒出孝子!棍棒也能出乖貓?

說到最後,即使理論上來說懲罰訓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想要保證在錯誤行為出現的瞬間懲罰、每次出錯都懲罰、懲罰的力度剛剛好、寵物不會將懲罰與其他事物聯繫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還需要冒著形成新的行為問題的風險。

相反地,以獎勵為主的訓練可以鼓勵寵物與主人互動,主人的出現對寵物來說也會是一件超棒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