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女,第一不孝的是什麼?

為人子女,第一不孝的是什麼?

孝,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美德。

我們常說多陪伴父母,滿足父母的物質還有精神需求,可能這就是孝順。

那麼今天呢,我們來說一說不孝,我們來說一下不孝的三種情況。

東漢的經學家趙齊所做的13經注中,有一句話說: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為惡意曲,

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輕饒部位,是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他認為這就是對父母無條件的縱容屈從,容忍他們做任何不義的事情。

關於這一點,在論語裡當中也有相似的說法,

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意思是說侍奉父母,如果說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我們需要委婉的告訴他,如果我說明白了,我們自己的這個意見,父母仍然不聽的話,你也不要違抗父母的命令,但是我們還是要跟進替他們操勞,但是卻不怨恨。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做曾參。這個人是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大孝子,有一天曾參在地裡除草,不小心除草的時候嘛誤傷了這個苗,他的父親就很生氣,拿著棍子追著打曾參,曾參沒有逃走,而是站在那兒一動都不動,讓自己站在那兒讓父親打,結果就是被父親打得很慘。

直接暈了過去,過了一會兒曾參醒過來之後,他並沒有指責自己的父親,而是詢問父親,說你在打我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傷到你自己。

當時的魯國人,他們都說曾參是一個大孝子,後來孔子知道了以後,他就跟守門的弟子說,如果曾參來了,你不要讓他進來。

曾參並不理解呢,問孔子說,

老師,我犯了什麼錯?為什麼不讓我進門呢?

孔子就問他說。

你難道不知道舜的事兒嗎?

舜小的時候,只要是父親需要的時候,舜就會在父親的旁邊等待著,可是如果父親要打他,舜就跑,因為如果不跑的話,父親就會一棒子打死他,萬一真的打死了呢,這不是陷父親於不義嗎?

當然,南懷瑾先生也曾經講過說做。做一個真正的孝子,對於父母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不是應該一味的順從,而是要盡力的去勸阻,我們不能任由父母一錯再錯。

總結來說,我想就是面對父母的諫言,為勞而不怨。

夫子Ray今天的分享關鍵詞“孝順””就到這裡,歡迎大家積極的關注轉發或者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作者: 夫子ray, 夫子12堂人生系列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