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小朱寶寶的媽咪


轉自網絡:

陪伴孩子,看似特別簡單,但裡面卻有著大學問。

到底如何做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我們一起來聽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怎麼說↓↓↓

1

高質量陪伴

離不開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和觀察

有家長會以為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了,其實那僅僅只能算是“陪著”。

有些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打麻將,或是玩手機、看電視,根本沒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處,更談不上了解孩子,就會很難理解孩子的某句話、某個行為,是一種“無效的陪伴”。

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細緻入微的觀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後的內心需求,看到孩子的進步。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專心陪孩子玩遊戲、做運動,哪怕只是單純聊聊天,這個過程中你是完全屬於孩子的,心無雜念,不被其他事情佔據精力。

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書、讀繪本,享受這種單純、專注的親子時光,孩子就會吸收到很多的營養。

接送孩子上學或放學的路上、一起出門時在車上的時光等等,只要你有心,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用心陪伴孩子,一樣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感受。

2

高質量陪伴

要避免想方設法的干涉和控制

有位朋友,和我聊天的時候,他總會說:“帶孩子很煩,陪他們玩是在浪費時間,最主要的是他什麼也學不到,總是傻乎乎的玩。”

太多太多家長都生活在焦慮恐懼擔心中,看到孩子時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毛病,太多的不完美,總想著在陪伴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改變他們。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關注,寸步不離噓寒問暖,生怕孩子磕著碰著,這種沒有界限感的陪伴,父母覺得累,孩子也覺得煩。

高質量陪伴,需要愛和情感的投入,但過度的重視和過度的控制都是一種溺愛,反而會干擾和拖慢孩子成長的進程。

陪孩子時,不要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想著改變孩子。你只需靜靜地陪著,感受孩子本身的存在,體會他的感覺,觀察他身上一點一滴的變化,享受這個親子相處的時刻。

同時也要注意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探索和嘗試,父母只需在身邊,讓他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給他適時的幫助,這樣他就會充滿勇氣,迎接種種未知和挑戰,獲得真正的成長。

3

高質量陪伴

是雙方都感覺安寧和愉悅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和父母應是共同處於放鬆、舒適、愉悅、親密的狀態中,能夠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養,建立良好的互動。

它與時間長短、頻率多少都沒關係,關鍵在於要讓孩子感受到舒適、快樂、安全,而且陪伴的過程是有趣好玩的,沒有精神上的壓力。

因為孩子只有在這樣一種輕鬆愉悅狀態下,才能全身心做自己的事,進行對外的探索學習和自身的成長,不會提心吊膽,或是被煩躁不安的感覺所幹擾。

父母要給與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就要先排除掉補償心理、心不在焉、焦慮、生氣的狀態和情緒。

這就要求父母陪伴孩子時首先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用自己的積極情緒影響孩子。

4

高質量陪伴

是父母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

除了陪孩子做遊戲、親子共讀,還有一種特別的陪伴,同樣是一種高質量的親子相處模式。如家長邊做家務邊陪孩子、邊做自己的工作邊陪孩子,關鍵在於你在做這些事時的情緒和態度。

首先,父母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做自己的事,孩子也會被這種氛圍所影響,感到放鬆和喜悅。

同時,父母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示範效應。看著你如何處理家務、工作,看著你如何對事對人,長大後,孩子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已經知道如何待人處事。

光是這兩點,就已經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了。

正如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所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孩子當下的樣子,努力去體會他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樣,你就做到了高質量陪伴。

陪孩子更是陪自己。這種陪伴,無論對父母自身還是孩子,都是巨大的精神滋養和心靈療愈。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嘻嘻啊啊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陪伴孩子不是說父母整天陪著,真正的陪伴孩子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他的關心,對他的支持,對的愛。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麼,作為家長,作為家庭,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很多他們將來要用的行為、思維、語言模式。孩子第一個榜樣就是父母,如果我們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跟孩子去溝通、去交流,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爸爸媽媽在家裡,爸爸媽媽並沒有跟他心貼心在一起。我們所說的陪伴是需要用心去陪伴,而不是隻是人在這裡心不在這裡。

陪伴孩子,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一心一意的去聽。其次,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當我們能夠讀出孩子內心的情緒,孩子會覺得父母是理解他的,是愛他的,同時也很在意他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小困擾。當我們能夠用心的去回應他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其實是父母在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的力量。當然,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及時的回應孩子。當孩子在講述他的情緒、他的事件、他的想法時,我們家長在用心傾聽的同時,要及時的給到一些回應。另外,在與孩子互動交流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信任孩子就是允許孩子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並在嘗試後給予他一定的鼓勵。

陪伴孩子看似是一個很簡單很小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沒有用心的去傾聽,沒有關注到我們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的給到他回應。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信任,那麼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或多或少就會存在一些裂痕。總之,當我們願意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突然間變得那麼乖巧、那麼懂事、那麼用心。其實想讓孩子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更願意學習,我們家長只要做好了用心的陪伴,一切都不是問題。

點明六億心燈,幸福三億家庭!

一心明家庭教育:國內經驗豐富的互聯網家庭教育服務平臺!


一心明家庭教育


導讀:每對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孩子吃好的,用好的;拼命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只求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可這樣是真正的“對孩子好”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懂得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才是孩子想要的“好”!

我女兒小梅花今年4歲多一點,自從兩年前離職,全職陪伴女兒成長,差不多2年了。那麼這2年期間,我是如何陪伴她成長的呢?

第一,堅持學習,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才能做到利於她的陪伴。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需持證上崗的工作,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來了解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好扮演好父母這個角色。離職那年,小梅花1歲7個月,為了做到高質量陪伴孩子,我熱愛和堅持學習育兒知識,從而準確抓住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針對語言敏感期,我堅持每天陪她一起閱讀繪本;在與小夥伴玩的過程中,引導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而且可以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學習,我非常理解1歲半的小梅花走路時偏走高低不平的路面—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才恍然大悟,為何小梅花喜歡在小區狹窄的排水溝裡行走—狹窄空間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明白小梅花因為星星形狀的包子缺失一角而大哭不止—追求完美敏感期

因為學習,我接納孩子因為沒有按照她的要求一起走出大門而哭鬧半天,堅持要求退回去,再重新走一次的執拗敏感期......

這一切都源於我學習並瞭解孩子,才能做到如此平靜地陪伴孩子,溫柔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第二,“忘記”父母的身份,盡情參與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有時候應該放下父母的身份,陪孩子一起盡情玩耍,就像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陪孩子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我們暫且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也和孩子一起沒心沒肺地笑,一起盡情揮灑快樂的汗水,體驗孩子的那份純真而簡單的快樂!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唯有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體驗孩子的樂與悲,這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而且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第三,培養孩子熱愛生活,提高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作為父母,我知道孩子未來可能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我更希望她成為有趣的人,因為一個有趣的人比一個有用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我們經常陪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例如觀察螞蟻搬家;尋找蒲公英;討論為何枯樹樁上長出蘑菇,木耳......培養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我們會幫助孩子發展那些她熱愛的興趣,繪畫,唱歌,閱讀等等,以此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從而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更容易獲得滿足與快樂。

我們會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因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更容易獲得滿足,不貪婪,滿足於當下擁有的一切,才會更容易獲得幸福與快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懂得善待別人,同時也被別人善待,這也將孩子因此會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我是4歲小梅花的媽媽,專注親子快樂育兒,堅持每天更新一點育兒體驗與領悟。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並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