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內功修煉方法

陳氏太極拳的內功修煉方法


1、打坐(禪功)

排除雜念,心平氣和,兩腳自然盤坐於地或床上,兩手掌心朝上自然垂放於兩膝,雙肩放鬆,虛領頂勁,舌頂上顎,腹式呼吸,兩眼虛視雙掌心。 以意識動丹田順時而轉, 從大圈而小圈層層疊疊。

由小圈而無圈成為一點定於“關元”, 沿“氣海”經“臍中”升於“膻中”。 過“天突”到“廉泉”再行“人中”, 上“印堂”定“百會”又下“風府”。 經“亞門”走“定喘”再下“至陽”, 沿“命門”過“陽關”落於“長強”, 走“會陰”升“中極”再歸“關元”。 想“氣海”運“丹田”再次順轉, 往復來三六九活象神仙。


以上功法,在意識形態的定位上是“找勁”,屬“以意行氣”或“以意領勁”之範疇。整個過程是將“丹田”中已有的但是又很朦朧,很縹緲的“元氣”,用意識支配,將其調控為一點,然後通過人體的中極線,從下往上到頭頂(面前)然後從頭往下到會陰(後面),最後再升于丹田進行昇華(再次從大圈而小圈層層疊疊,由小圈而無圈定於關元)。每次練習,反覆三次,六次即可,能練九次為最妙。一般一個星期即有氣感,練的時間越長越多就越充盈。


2、臥功

臥功,亦稱躺功,與打坐一樣,同屬陳氏太極拳靜功修練中關鍵部分。其練習方法如下: 選比較安靜的環境,平躺於床或地(晚上睡覺前最佳),兩手掌朝下放在胯外側,兩胯外側,兩腿伸直。全身肌體放鬆,舌頂上顎,牙齒微攏,雙目微閉,腹式呼吸。 意調丹田順時旋,

“中極”引勁到“關元” 一圈更比一圈小, “氣海”充盈勁聚焦。 聚焦本非我真氣, 再次散去方為妙。 往復來之百餘次, 才知“鼓盪”箇中巧。 臥功:主要用來通過自我“調息”來實現丹田鼓盪,“丹田鼓盪”是太極拳特有的內功表現,“發勁”(亦稱爆發力)就是“丹田鼓盪”的“量變”,就好像氣球被吹爆一樣,內壓越大爆得就越脆。“丹田鼓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內壓,最初的鼓盪是丹田沒有規律的自彈,一般兩個星期就能就能自我感覺。久而久之就可以由無規律轉為有規律,隨之,可隨我支配,隨我用之。

3、無極樁功

無極樁功與太極樁功一樣,是意識訓練和體能訓練同步進行的一種內功修練,即可增加內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站樁如插柳,根繁枝葉自然茂盛“就是說站樁就好象插柳一樣,只有根部旺密了,樹枝和樹葉才能茂盛起來。站樁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穩固性,更是對自身極限挑戰。練習方法如下:

腳步與肩同寬,雙手呈抱球狀置於腹前,兩肩放鬆,沉肩墜肘,身體下沉,兩腿微微下蹲。虛領頂勁牙齒微攏,舌頂上顎,下頜微收,雙眼虛視兩掌心。意守丹田象球旋, “氣海”“關元”四指間。 凝結玉帶隨腰繞,上虛下實何等閒。 隨著纏絲螺旋勁, 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斷勁斷意不斷, 勁斷形斷意再連。 無極樁功中身法, 挑戰極限功可圓。 無極站樁功的練法是:兩腿微屈膝,兩腳開立,距離同肩寬。立身中正,全身放鬆,兩手先松垂於胯側,後漸漸搭攏在腹前,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舌舐上顎,二目輕閉,內視丹田。待姿勢站好後,先在意念中將頭頂上的濁氣降下,可試想著一團雲霧自頭頂直落到腳底,而後緩緩地向周圍散開,同時身體也隨著下行的濁氣逐段放鬆。全身放鬆後,意念移至祖竅處,與閉眼後的內視線同時下達丹田。此時便在潛意識裡放棄了眼、耳、口、鼻對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聽丹田的細微變化,靜心練氣。這便是封閉四門(指眼、耳、口、鼻),也叫做“鎖心猿、拴意馬”。後冥冥之中漸覺內氣透過周身的毛孔與自然界的外氣交融合一, 身心產生陶然欲醉飄飄欲仙之感。這便是入靜,意念仍蓄守丹田,靜立45分至1小時後收功。


收功時兩手輕貼腹部,圍繞肚臍邊緣,沿逆時針方向左上右下(女子是沿順時針方向,右上左下)地轉環揉摩。速度要徐緩而均勻,並漸漸將雙手揉轉的圓圈擴展開來,轉到第36圈時,兩手上行可摩挲乳上之胸,下運可揉按臍下小腹。轉足36圈後即轉向右上左下,沿順時針方向(女子逆順時針方向)轉環揉摩,雙手揉轉的圓圈由大漸小,轉至第24圈時,兩手沿臍部邊緣揉轉一圈,隨後輕輕按貼臍部靜立片刻。當兩手貼腹圓轉揉摩時,意念的活動恰似在腹腔內與兩手同時移轉。習之日久,則此內動之意漸漸明顯,且與外動之形逐漸融成一體,這樣便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收功效果。

無極樁功在意識及形體上要求:“上虛下實”和“勁走螺旋,達於四梢”,上虛是指上肢各節要放鬆,下實是指下肢肌體要穩牢。四梢是指四肢之梢節的兩手與兩足。兩足是固已之根本,兩手是擊敵之重器。將勁傳於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識去支配。只有意達才能神達,換句話講只有意達才能勁達 在練習過程中下肢肌體和膝關節一直處於亢奮狀態,肌體血液也比較充盈並會加速血流量,使周身熱血沸騰。


4、太極樁功


太極樁功是學拳者之必修的樁形之一,樁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套路的發揮。就好象蓋房前必須打地基一樣。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地基不牢,蓋不了幾層就會自己倒塌。練拳也是一樣,樁基不穩,就無法繼續下去,即使你強學下去,也是搖搖晃晃,神形欠佳。 太極樁功在意識修練方面不如無極樁功,但在體能訓練上又優於前者,同屬陳氏太極拳內功修練的主要功法之一。其方法如下:

腳步雙重著力與肩同寬,兩足五趾抓地,懸腳心無碾物之志。右手呈瓦壟狀置於前胸,左手四指相攏而中指外露,扣關節上勾,以‘合谷’對於腰間之‘命門’。虛領頂勁,下頜微收,牙齒微攏,舌頂上鄂,以牙縫和鼻孔自然呼吸。身體下沉,呈蹲狀,默唸:“啊、嘯、嘻、噓、吹”。

意識支配,中指領勁, 下繞三圈,落於“勞宮”

勁走“大陵”,繞道“少海”, 穿過“肩貞”,再到“天突”。 落於“膻中”,又下“臍中”, 經過“氣海’,定於“關元”。 由小及大,又大及小,

下降“中極”,歸於“會陰”。 枝分兩岔,兩腿纏繞, 過了“梁丘”,繼續下繞。 經過“照海”,定於“湧泉”, 往復多次,脫離等閒。

太極樁功在整個運功過程中提倡:“上虛下實”和“中指領勁,意貫丹田,牢固根基”。勁行軌跡以螺旋方式層層深入,或纏臂,或繞腿,其根本是培養和增加自身的“纏絲勁”。一但負有螺旋的纏絲勁形成,就“無柔不化,無堅不摧”,進能循序漸進,退能固守城池。 太極樁功在練習時一般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應注意姿勢要端正,切不可翹臀彎腰。因為姿勢不正就氣血難通,就不便於“清氣上升於百會,濁氣下降於湧泉”。第二要有挑戰自我的決心,一般人易半途而廢,站不了幾分種就會因為受不了而停下來不不練了。其實不然,只要堅持往往還可以多站幾分鐘,只有超躍自我,超過極限才能進入佳境,否則,即便你多麼愛好也是“終與太極無緣”。

由於太極樁功在練習時在精神上要求全神貫注,動作上又要求立身中正,特別雖下肢體由於變彎曲負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加速了周身血液的循環,提高了血液中的氧含量。所以對氣血不通,關節炎,肩周炎和心血管以及大腦血管還有腸胃系統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大家在練拳的同時也要多站站樁,太極樁功一下會讓你受益終身。


1、單式定樁

單式定樁是動中求靜,屬動功修練的一種,是將太極拳套路折開一節一節單式練習,每節都要求“以勁催形”和“內動而外隨之”。特別要做的是“定樁貫勁”,所以也叫“定式子”或“正架子”,一般由於老師根據學拳者的情況而定。或開檔,或扣檔,或三七定樁,或四六定樁。單式定樁是校形階段,也是再上一層樓之必需。俗話講: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定式子就是在上規矩,是將招招式式規範化,是將“形”與“式”進一步理念化。否則就難“神形兼備”和“勁隨意走”,只能在圈外徘徊,進入不了高極階段而“最終難入化境”,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個晨練者或太極愛好者。 在單式定樁的訓練過程中,若無老師在旁指導可採取以下措施:現以陳氏太極拳的第一個動作“金剛拘搗碓”為例。

一、先調腳步與肩同寬,然後雙手微微抬起(由內及外,以勁催形,以肩帶肘,以肘領手 ),定勢三到五分鐘,雙手與雙腳呈對拉狀,雙手有明顯的上捧感和雙腳有充分的沉重感。 二、雙手慢慢下提按,身形下沉,肘膝有相合之意,在雙手下按的過程中也要有“由內及外,以勁催形,以肩帶肘,以肘領手”之意。然後定勢三到五分鐘,由於於雙腿充盈會有強烈的沉重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一定要挑戰自我,多站一分是一分,直至極限,能超過更好。 三、重心微向右移呈四六樁,坐右胯,雙手由右下而左上託之,在雙手上託時還要有“勁


由內出,以勁催形,以肩帶肘,以肘領手”之意,在右胯與雙手對撐的過程中,使右腿沉重感繼續加重,有明顯的左虛右實之感覺,然後定勢三到五分鐘。

四、重心慢慢左移呈三七樁,左坐胯雙手旋掌心朝外右捋外託,在旋掌心朝外和右捋的過程中要注意“勁由內出,由內及外,以腰帶肩,以肩領肘,以肘帶手”,定勢時雙手與左胯要對撐之意。

五、雙手先含而後捋(與左腳鏟步形成對拉),撐勁不丟,重心完全右移,提左腳左前方鏟步呈三世樁,定樁三到五分鐘。在左腳前鏟和雙手後捋的過程中,應有“勁由內出,胯催膝而膝催足”和“以肩帶肘,以肘領手”之念。

六、重心前移呈三七樁,雙手後捋旋掌朝前,隨下肢重心左移呈上撩狀(勁由內出,以肩領肘,以肘領手),定樁三到五分鐘。

七、左手繼續上撩引右腳虛步上前,右手上託與左手相合,左手下按於右肘彎。在右手上託的過程中,與左腳要有對撐感。雙腿左實右虛(右腳尖點地)呈九一樁形,左腿因負重載而氣血充盈,會明顯的覺重感,最好能定樁三分分鐘。

八、左手繼續上撩引右腳虛步上前,右手上託與左手相同,左手下按於右肘彎。在右手上託的過程中,與左腳因負重載而氣血充盈,會明顯的沉重感,最好能定樁三分鐘,儘量獨立支撐,勁貫湧泉。

九、左手下按於腹前旋掌心朝上,右手以掌變拳落於左掌心(有意識的將周身之勁貫于丹田)。雙腿雙重著力呈五五圓襠樁形,定樁三到五分鐘,盡力鍛鍊自身平衡。

十:身體下沉,猛震右腳(勁由內出,以胯催膝,以膝催足)與肩同寬,同時右拳心朝上猛落(以肩領時,以肘催手)於在小腹的左掌掌心。 在“金剛搗碓”的整個練習過程中,從起到落共分了十個小節,每節的“襠法”和“著力點”以及肢體的“位置”都有明確的要求。練習時可根據不同的長短將每個動作或分分三節,或分五節進行分解,然後按要求而為之,儘量使動作到位,該虛則虛,該實則實,該擠則擠,該按則按,否則,即便你練的滿身臭汗,也是徒勞無功。

2、單式彈抖勁

彈抖勁在太極拳運動中屬高級勁,隨著內功的不斷修練功力會越來越深,功力越深彈抖勁就越脆。如果將“化勁”概括為陰勁的話,那麼“彈抖勁”就正正規規的屬陽勁之範疇。彈抖勁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內力的不斷積累,另一方面是內力的快速爆變。“積累”是“蓄”,亦為儲備。“爆變”是“發”,亦為釋放。前面已講過“丹田鼓盪”,講過內壓,內力的不斷積累其實就是將內壓不斷加大,內壓越大爆變的能量就越大。陳鑫和陳照丕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和《陳氏太極拳引蒙入路》中曾有:“勁如火藥,無壓不爆,燃者無彈”和“蓄勁如卷炮,卷的越緊,爆的越響 ”之說。其意明確的表示要想發好勁,其關鍵是在於勁要蓄好。

彈抖勁在實際中對抗中應用極廣,無論推手,散手都有其精彩的表現,最能體現 “彈”的要數 “貼身靠”和“沾身跌”,最能體現的“抖”的要數“下栽捶”和“外擺式”。這些招法都屬瞬間爆發力,都是通過內壓的“量變”產生的彈抖勁,彈抖勁的練習方法與驟,一直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現取陳氏太極碰撞套路中的“掩手宏拳”一式為例,介紹如下: 定三巨型檔,左虛右實,右膝與右腳尖上下垂直。左手掌心朝下平伸於左膝上前,右手卷拳心向上置與右胯,定樁三到五秒。然後身猛然逆旋前移,同時左肘後擊,伴隨右拳猛然發力。。每次練習應不低於五十次,能超過一百最好。最初幾天練習一定要注意動作的規範化,一但動作準確,就可以使全身之勁而為之。其後,可對每個發勁一一照搬而行。久而久之彈抖方有大成,最終可隨我所願而用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