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文章標題“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年輕的皇帝宋神宗趙頊繼位之後,面對外強中乾的國家形勢,一心想要勵精圖治,改革變法,他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得力的助手來幫助自己實現這個夢想。而此時,朝中的大臣可以說人才濟濟,既有位高德重的三朝老臣,也有躍躍欲試的青年才俊,無數人夢想著成為輔佐新君的股肱之臣。然而宋神宗最終為什麼捨近求遠,偏偏相中了遠在江寧,守孝在家的王安石呢?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王安石雖然有一定的名氣,但他久居地方為官,此時又守孝在家,閉門不出,所以王安石一開始並沒有進入宋神宗的視線。宋神宗剛一繼位之初,並沒有想到要用王安石。宋神宗先是下詔讓全國朝野上下給自己提建議,給自己勵精圖治改革變法找出路,在經過御史中丞王陶、諫官趙抃提出一般性建議,太子右庶子韓維提出具體性建議,翰林學士司馬光、三朝老臣富弼提出理論性的建議後,這些建議都沒從根本上達到宋神宗的期望。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然而面對朝臣們千篇一律的保守陳舊,宋神宗失望至極,如何解決北宋王朝積攢了百餘年的難題,他必須找到一個大刀闊斧的辦法,必須用一劑猛藥才行,經過一番頗費周章的挑選,年輕宋神宗的目光終於落到了王安石的身上,這個時期的王安石由於母親病逝,他一直在江寧,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家中守孝,閉門不出,而一個人對王安石不遺餘力的推薦,終於改變了王安石的人生命運。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宋神宗做太子的時候,他身邊太子右庶子韓維,韓維和宋神宗很投脾氣,經常陪太子讀書,討論問題,研討國家大事。這韓維很有本事,談事都談得頭頭是道,說得宋神宗連連稱是,覺得這個人很有學問。韓維就同宋神宗講這些都不是我的思想,這都是我好朋友王安石的,王安石是本朝之中難得的人才。於是宋神宗這個時候便想起了韓維在自己做太子時提到的王安石。在王安石和宋神宗結識之前,宋仁宗、宋英宗都曾經不遺餘力的邀請王安石進京做官,但是都被王安石拒絕了。但是作為王安石的朋友的韓維認為王安石是胸有大志,只要宋神宗以禮相待,王安石肯定會欣然而來。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宋神宗很快得到了王安石肯定的答覆,考慮到王安石人在江寧,還需要處理一些善後事務,於是他便下詔,任命王安石以知制誥的名義擔任江寧知府。然而,正當宋神宗充滿期望地等待王安石振臂一揮,舉起改革變法大旗的時候,王安石拒絕出任朝中大臣也是議論紛紛。然而宋神宗和王安石經歷過一些微妙的關係調整,終於相互摸清了對方的真實想法,此時王安石在宋神宗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十分高大,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9月,宋神宗再次下詔,任命王安石為翰林學士,並召集進京授命。在這裡我們只是寥寥數語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對王安石來講,他有一個選擇君王的問題。對於宋神宗來講他當然希望王安石能出任。所以彼此之間有一個溝通和信任的問題。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的官職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這個官職非常重要,翰林學士這個官職始於唐朝,但是發展在宋朝是三品大員,在唐朝時候他還是沒有品級的。而翰林學士的職責便是起草詔書,起草詔書的本來職責是中書省的宰相,中書省這批官員叫中書舍人,他們負責起草詔書。但是後來到唐朝的時候,皇帝設置了翰林學士削弱相權,這些翰林學士分掉了中書舍人的起草權,這樣以來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格局,翰林學士代表皇帝,以國家的名義起草詔書。中書舍人代表宰相,以政府的名義起草詔書。所有有關國家的最重大、最重要的命令和詔書,都由翰林學士來起草。而剩下便由中書舍人起草。用的印信和紙張都不一樣。在唐朝,翰林學士有一個外號叫內相,就是皇宮裡的宰相,他有別於那個中書省的宰相,這就說明他地位非常重要。在唐朝和宋朝,一個人只要做了翰林學士,那麼他就離宰相的位置不遠了。

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

宋神宗二十歲之前還是太子的時候通過韓維認識了王安石,知道王安石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之後為王安石鋪路,他先給他做一個江寧知府級別提上來,有地方大員的行政經歷,再進一步做翰林學士,對王安石寄予極大的期待。而後來王安石在坐上宰相的位置也得到了宋神宗的十分信任,王安石從此開始也知道自己的將要走的路非比尋常,不然他也不會欣然接受宋神宗的變法要求。王安石也認識到北宋王朝現在急需一劑猛藥,那麼不改革變法就無法給北宋王朝延壽續命,在得知宋神宗堅定變法的決心,王安石便義無反顧的走上了變法之路。

歡迎閱讀“王安石是如何坐上宰相之位,走上變法之路?”我們下期再見!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