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有个回新村(二)

二、历史变革

  三亚回新村的回民始建于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波斯及阿拉伯商人的后裔。又称旧村、番村,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是海南岛中最特别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是三亚处战略要塞,是一支琼崖纵队地下党组织的领导的地方之一。解放前,三亚回新村回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曾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杀,1942年日军残杀回新回民同胞多人,1947年国民党军从“光头岭炮台”曾用机枪扫射在船上捕捞的回新渔民。

三亚有个回新村(二)


  三亚市天涯区回新社区人,居住最原始的位置是三亚街(即回新旧村庄),原来是一个小渔村,古老的原始居民,几百年祖祖辈辈都在这块土地上作息,生儿育女。1940年,日本侵略海南岛,把魔抓伸到三亚,直接在居住三亚机场站连入回新村,为了掠夺修建军用三亚机场,日本侵略者采取“三光政策”(抢光、烧光、杀光),无恶不作,回新(原称旧村)村民遭受前所未有的的灾难,全村民被日本帝国血洗村庄,逼迫部分村民迁往羊栏(现回辉社区),因日本修建军用机场(现三亚机场站)全村被迫搬迁至羊栏,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抗日时期,回新回族和全国各民族一样倡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回新村民纷纷参与抗日队伍,深入山区当游击队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重新回到自己古老家乡——旧村,有部分留在羊栏居住(即回辉社区)。

  回新社区(原旧村),历来被视为日本军、国民党军定位军用要塞重地,原是日本侵略者使用军事设施地、军用飞机场,日本投降后,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也同样利用此地作为军事用地、飞机场用地,在回新社区(原旧村)抓壮丁,抓挑夫,年轻力壮的被抓去修建防空洞、炮楼、飞机场等军用设施,剩下的老弱妇小不管死活全被赶出回新社区(原旧村),回新村民又再一次被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三亚有个回新村(二)


  五年的解放战争中,琼崖纵队地下革命武装成为抗敌主力,组织一支水性好的黎、汉、回族青壮年队伍,在琼崖纵队的领导下,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他们深入海岛五指山,潜出三江五河,一次又一次胜利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海岛的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成立,隔年海南解放,颠沛流离在外的回新村民们和全国各民族人民一样终于可以回到故土(旧村)。回新社区村民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史记录,将以其保存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日本、国民党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留下让回新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历史证据,回民先辈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亚有个回新村(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