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我叫乍都隆·彩盛(Chaturon Chaisang)是华人和泰国人混血,属于华裔第五代,祖籍在中国潮汕地区。此前,我完全不会说中文。在泰国,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学习中文一定会大有用处,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从2001年开始自学中文,我有英文基础,学习就从汉语拼音入手。当时,因担任泰国国务院事务部长等职务,政府的工作越来越忙,我的中文学习时有停滞。


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2006年,我有了更多时间来学习中文。找到中文老师,每周我都去上中文课。中文是很难学的,要掌握听、说、读、写、认五个方面,如果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很容易让人畏难、发愁。


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开始,我是五个方面一起学,但效果不好。学习一两个星期后,我和老师商量后改变了方法——只学听说,不学语法。记得我当年学英文时先从语法入手,学了好多年还是不会说、不敢说,学习中文,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太重视语法,难免考虑太多,再就是比较枯燥。后来,我上课时只用一本口语教材,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不会因为担心说错而不敢张口。


渐渐地,我与老师的交流越来越顺畅,对话内容也从日常生活进入到相对专业的领域,可以用中文表述泰国、中国的一些时事了。重点学习听说一年半以后,我才开始学读,再慢慢学写,基本遵循了“听—说—读—写”这样一个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一定的拼音基础,学起拼读来就比较快,一般的词汇都能用拼音拼出来,当然有时也会遇到同音字,我会对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感兴趣,重点去学习这些字的读写。所以,我常常跟人开玩笑说,我是一个“拼音人”。


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现在,我用中文交流基本没有问题,也能顺畅阅读和发送中文短信、微信。掌握中文给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很多帮助,我也希望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推动泰国的中文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虽然我现在不担任政府职务,但是只要有机会,仍会对教育改革等提出建议。我认为,可以通过培养、改善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加口语课程的比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我是一个“拼音人”,对中国的关心不曾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