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隔壁跆拳道學員盈門,10米外武館門可羅雀,掌門人嘆息:練武的人沒了,還能叫武林嗎?

學傳統武術,需長年累月的功夫,半年左右方有些成果。而學當下時興的跆拳道,簡單易學,一個月就能看出效果。武館與跆拳道館相距10米,一邊寥落,一邊擁擠。選擇哪家,對學員家長來說,並不難抉擇。

作者丨孟繁勇 編輯丨崔世海

下午4點30分,程浩從學校將8歲的兒子送到滄州市太祖武館練武。這是一條商業街,超市、餐廳林立,一家挨著一家。武館位置好找,門口擺著一架練功木人樁,在美食、送水等招牌的旁邊格外顯眼。

一進門,看到師父嶽振忠,小孩子先抱拳,道聲師父好,這才放下書包,換上練功服,到二樓練功房,做訓練前的準備。

5點至6點訓練一個小時。練武是苦事,家長不在場,怕看了心疼。先練站樁,雙腿放開,與肩同寬,微屈膝,意守丹田,調勻呼吸。基本功站樁,三分鐘起練,後來5分鐘,慢慢到8分鐘,現在一站35分鐘。學員安靜站樁至少半個小時以上,身上出過汗了,再練踢腿、太祖拳法招式。

兒子剛開始練武時,站樁身體發抖,5分鐘額頭出汗。現在練了一年,安靜站樁半個小時,身體體質明顯提高。程浩表示,練武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對人的精神面貌的提升也同樣讓人欣喜,這正是送兒子來學習武術的主要原因。

剛來時,程浩的兒子身體乾巴瘦、易感冒,遇到事就哭。練了一年,身體結實有力,“性格上更堅毅了,和同齡人站在一起,氣質不一樣,特別自信、有神。”

太祖武館目前有12個學員,年齡在7至12歲。送孩子來到太祖武館練武的家長,理由和程浩相同。學武術,費用並不高,一個學員每月學費300元。武館上下兩層樓,240平米左右,附近門臉的租金行價,每年15萬元左右。按這個行情,誰都能算得出來,開武館是個賠本的買賣。

有人問滄州武術太祖拳傳承人嶽振忠,你的武館為啥能開下去?嶽振忠解釋,“你覺得奇怪,聽我慢慢和你說。”

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隔壁跆拳道學員盈門,10米外武館門可羅雀,掌門人嘆息:練武的人沒了,還能叫武林嗎?

太祖拳嶽振忠


掌門人開武館

武館有三名教練,嶽振忠、其子嶽天遜,還有一名兼職教練王洪增。父子倆好說,自己家的武館,什麼工資不工資的,還不是自己管自己。

王洪增是請來的武術教練,要支付工資。每天下午2點30分來,下午6點30分下班,每月1500元。這點工資不夠王洪增生活,於是其他時間去打工兼職,快遞員、餐廳打荷工,給錢就幹,賺錢就行。三份工,每月3000元收入,養活自己夠花。

嶽振忠有正式工作,在滄州當地防疫部門任職,主要搞預防醫學,武館業餘時間開。員工工資、水電暖、物業,一年下來至少5萬元支出,房租行價15萬元,一年20萬元硬性成本支出。二樓教武術,一樓用作童書繪本館,會員制,30個會員,一人一年一千元費用,配送上門。合起來學費、繪本館的收入完全不能覆蓋成本。

武館能撐到現在沒黃,可也沒有賠錢。有什麼訣竅?嶽振忠嘿嘿笑著,揭開了謎底:這上下兩層樓的門臉房,是自己家的房產,沒租金成本。他說:“我一年租出去,至少淨掙十來萬。可不行啊,你是傳承人,你再不教,誰教呢?”

楊志剛是滄州東光縣沙家門武術的掌門人,沙家門武術少有人練,也沒有幾個人教,他覺得這個門派眼看著要完了,想開武館教學生。窮文富武,沒錢開不了武館。楊志剛自己家開公司,他在東光縣開設酒店,還有兩家超市,錢不是問題,沒有人練武了,在他看來是問題。

2008年,楊志剛在院子裡搭了個棚,沙家門英雄武館開張了。門一開,還是沒有人練。年輕人都跑出去掙錢,家裡就剩下老人、孩子。武術還是要從小練,楊志剛找到關係不錯的人,見面直言,“我開了家武館,教沙家門拳。把你們家孩子送來,我免費教。練不白練,也強身健體不是?”

走了一家又一家,說了一次又一次,十來個孩子來到了大棚裡,開始跟著楊志剛練拳。教人功夫,耗費時間。楊志剛家做著生意,時間有限,教拳,生意就顧不上。

老婆生氣,責怪楊志剛,你不掙錢,就花錢。

楊志剛告訴老婆,教拳術,是為門派留個根,別讓沙家門武術絕了。

本來老婆一肚子火,可楊志剛把開武館的事上綱上線到一個門派的存亡,也不好說什麼了。

武館開起來,人們四處誇,一傳十十傳百,縣裡領導去參觀。領導要來,不能太寒酸,又刷牆,添置些器具傢伙什兒。約定日子,領導來了,誇一句,真是好武館。好武館,得花錢,前後20多萬花出去,理想全是由錢堆起來的。

武館每年達不到收支相抵,可是武館的名聲越來越大。楊志剛教徒弟不收費,新聞網上一搜一大片。人最多的時候,200多人跟著他練。院子裡教不下,楊志剛以每年四萬八千元的租金,在東光縣城租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負一層地下室作為武館新場地。

可誰承想,學武術的越來越少。白天武館基本沒人,經常開著門,沒人來,也就關門了。晚上6點30分至8點30分,武館的門打開,7至15歲的學員們進了地下室,跟著楊志剛練武術。

武館開到現在,楊志剛處於騎虎難下的狀態。關了武館,沙家門武術或許就完了,之前所有的努力全白費了,“我再怎麼著,也是這個門派的掌門人,你說我心裡有多難受。”

直至賠了錢,楊志剛才發現,搞傳統武術沒飯吃,這幾年的積蓄都花進去了。老婆現在不管了,你愛怎麼樣怎麼樣吧。家裡酒店的生意,老婆核賬,掙了錢老婆拿著,花錢的時候,再從老婆那裡拿。

說到底,掙錢的時候少,拿錢的時候多。比如到滄州錄節目。徒弟跟著一天,單位發工資的時候,要扣一百多元。東光到滄州120公里,過路費40元;加油200元;吃午飯,三盤餃子60元。一趟花出去300元。

楊志剛表示,時間久了,弄不起傳承來,這武館眼瞅著不知道還能撐幾年。

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隔壁跆拳道學員盈門,10米外武館門可羅雀,掌門人嘆息:練武的人沒了,還能叫武林嗎?

沙家門武術掌門人楊志剛


學武的人越來越少

燕青拳傳承人祁鳴松現在退休在家,他的武館位於滄州市運河區楊莊新村,原先是他四哥的倉庫,後來修整作為武館,目前已經被劃到拆遷範圍。拆了房,武館自然做不下去。沒拆之前,每天有20多個學員學習燕青拳。

自練拳以來,祁鳴松從來沒有遭遇過如此境地,學拳的人越來越少。他以為只是一家武館的事兒,後來一打聽,基本上相識的拳種,但凡開著武館的傳承人,學拳的人都不多。最後他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武術門派,都比以前蕭條了。

學拳練武,對一個武術門派的發展至關重要。學拳的人多,門派興盛。門派過去再如何輝煌,練武的人少,如今也是沒落了。

祁鳴松無數次想找到原因。自己家的燕青拳,來學拳的學員,父母大多數愛好武術,想讓孩子增強體質,鍛鍊意志,送過來學武。很多孩子6歲開始練,練了五六年,拳路有些模樣了。再調教幾年便有出息了,但這時孩子也該上初中了,學習緊,沒有時間練,只好放棄。

家長提出來,學習任務重,下個月不學了。作為師父,也說不出啥來。不能讓孩子不聽家長話,只能對孩子講,“想學武術嗎?好好學習,成績上去了,拿高分,媽媽自然會讓你再回來學。”話是這麼說,心裡還是不得勁。

學員臨走,祁鳴松還不忘囑咐一句:孩子,你忘記了吃飯,也不能忘了練武。算盤子靠撥拉,武把式要踢打。學員聽了,點點頭,至於說能否堅持訓練,全靠自覺。

一個又一個的孩子不練武了,沒有什麼比前途更重要。哪一家門派的掌門人,也擔不起責任。於是,孩子們不來了,練武的人越來越少了,滄州的武館從興盛時的200多家,到現在能夠支撐下來的不超過20家。

仍然開門授拳的武館,學員最少的一個人,學員最多的也不超過50人,像楊志剛一樣租賃場地辦武館的少,大部分是自己的房產。

小孩子沒時間練,18歲以上的練武者,更是少之又少。祁鳴松和學員們的父親聊過,長大成人,要掙錢,買房子,娶老婆,養家養小孩兒,哪一樣都需要錢。練武吃不了飯,18歲以上的學員,100個人裡,也就兩三個人在練。

有些好苗子,練到一定程度,改練競技武術了。師父有時候遇到一個天分比較好的徒弟,心裡高興,盡心盡力地教。出功夫了,學員從傳統武術,轉到競技武術上了,說不失望,那是假的。

傳統武術是業餘訓練,對考學沒有幫助。練競技武術,參加國內各種錦標賽,拿到前六名,得到二級、一級運動員證書,可以保送進大學就讀。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傳統武術的發展逐漸式微是無法逆轉的。武術天分再好,練得再出色,前面沒有出路,他為什麼要練?楊志剛、祁鳴松、嶽振忠的學員不練了,當師父的一個字也說不出來,話都憋在了心裡。

話雖如此,有小孩子要學,還是要教。不過教法不同。過去教學生以制服對手為主,如何進攻,技擊實用為主。現在時代變了,按照社會上流行的教法,先教基本功,踢腿壓腿,再教套路,以漂亮、好看為主,技擊部分教得越來越少。

老輩人有句話,美觀不實用,實用不美觀。明白道理,但也不能逆社會潮流只教技擊,不教套路。

體育院校的老師、裁判,都是練競技武術套路出身,他們教出來的學生,重點自然在練習套路武術。想扭轉以表演為主的競技武術,難度非常大。這是社會潮流因素造成的,不以門派傳承為轉移。

門派拳術,實用功能傳得少了,徒弟再傳更少了,慢慢也就失傳了。傳承人想教,都不一定有人學。傳統武術數百年,現在從實用功能上來說,以強身健體、鍛鍊意志為主。

雪上加霜的是,如果僅僅如此,傳統武術的競爭對手多多。小孩子們可以選擇學習跆拳道、空手道等等,傳統武術並不是唯一的選項。

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隔壁跆拳道學員盈門,10米外武館門可羅雀,掌門人嘆息:練武的人沒了,還能叫武林嗎?

燕青拳傳承人祁鳴松指導學員練拳

離嶽振忠的太祖武館僅10米遠的地方,便有一家跆拳道館,600多平米,學員約有近百名,超過武館很多倍。傳統武術需要下功夫,短時間沒有太多效果。二三年練下來,只是練馬步、功架,確實很枯燥。

傳統武術非一時促就,需循序漸進,是長年累月的功夫。最簡單的五步拳,屬於入門拳種。五個動作,比如說歇步衝拳、提膝穿掌、虛步推掌等,天天練,半年左右方可有些成果,很多學員堅持不住。

家長有意見,我送你過來三個月,看起來什麼也沒有學到。而小孩子們喜歡的跆拳道,熱鬧,易學,一個月就能看出效果來。跆拳道等有一整套訓練體系,傳統武術門派眾多,每個門派都有一個體系,你教你的,我教我的,各有各的規矩,無法達到類似跆拳道的統一化。

嶽振忠的師父一生教學生近千人,但到現在還在練太祖拳的人,只剩下他一個人了,“這說明一件事,傳統武術的傳承,越來越難了。”

拳種失傳危機

武館難生存,學員就這麼多,彼此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哪一家門派都不想絕了,你也想傳承,我也想傳承。誰的學員多,誰的門派風光。都想多收些學員,學費壓價格,你多,我就少,到最後乾脆免費教學。本來武館吸引學員就困難,這下子誰也不好掙錢了。

學員選武館,也看門派名氣大小。是人都想出名,門派也不例外。早先的武林講規矩,前輩們忌諱串場子。你練的拳種和我不同,不能到我的武館裡來。現在不一樣了,想把自己的門派名聲打出去,會兩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找上門去,見到武館師父,說聲交流一下吧,這就要開打。

好聽點的叫做切磋,難聽點的話,臉上雖然笑模笑樣,實際就是踢場子砸武館。挑戰的人來比試,不比氣勢弱下來,武館沒法開了。挑戰的人也有講究,掌門人不能去,贏了有面兒,輸了丟份兒。選誰去?四五個徒弟,選擇最優者,挑個時間,直接登門了。

見了面,奉茶一杯,客氣話還是要講:咱們玩一玩。兩下里心裡明鏡似的,還得說場面話,讓徒弟們練練,一看功夫行不行,二看拳法對不對。沒說的話都在茶裡,一舉杯,眼望對方,無語聲色:我贏了你,名聲歸我。

楊志剛開武館,遇到過踢館的事。那人專門找到東光縣,擺明了要和楊志剛比試比試。挑戰的人20多歲,一見面,話說得直,硬得像石頭:楊老師,你練沙家門拳,我跟你學行嗎?

楊志剛剛說句可以,對方又說了,我在少林武校練了幾年,後來又接著練散打,楊老師,你說我跟你學什麼?

楊志剛這才覺出不對味來,但小夥子主動來學拳,不能說什麼。也客氣地商量,你跟我學沙家門功夫?

小夥子一聽,回一句:那好,你能不能當我師父,我得請教請教。

楊志剛這才明白過來,有些生氣,你這不是擺明了來踢館嘛!話說得軟,和你學,打贏了你楊志剛,誰跟誰學呢?

兩下里擺開架勢,準備交手了。楊志剛指著武館牆邊掛著的護具,你穿上,咱們再切磋?

小夥子穿上了護頭、護胸。交上手,小夥子追著楊志剛打,楊志剛不熟悉對方套路,一路打一路退,一直退到牆角,小夥子逼緊了,無法再退。楊志剛偷著空,左拳照著對手右肋下猛擊一拳,對方悶哼一聲,身子向右一歪,楊志剛緊接著右手衝著小夥子頭部再打。

兩拳下來,趁著對方招架的空當,楊志剛抽身移步,轉出牆角,回身面對小夥子時,情勢變了,這下子對方被逼到牆角。楊志剛在拳力測試機上一拳的力量約300斤,拳沉力大,猛擊對方數下,小夥子捂著頭,被打得半歪在地上,再兩拳下去,對方躺在地面上了。

楊志剛這才停止攻擊,拿掉他的頭具,把心裡話講出來。這是變相的踢館,在武林中,是最沒德的做法,“武術無高低,功夫沒好壞,你和別人比,脾氣暴的人,會打壞你。”

小夥子服氣了,要跟楊志剛學。楊志剛沒教,直接告訴他,先回去修德,學好了德再來東光縣。

天下武館授徒,有規矩,講究先傳德,再傳藝。無德不學藝。在沙家門武術這一門派,寧肯拳法絕了,也不傳無德之人。楊志剛為此解釋,不傳藝,少一支;亂傳藝,害一方。

以前傳統的門派,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逐漸變化。老規矩,藝不輕傳,你磕頭拜我師門,不能再拜第二個師父了。現在學藝,想找誰學找誰學,磕頭不磕頭都不再是個問題了。

有心的,三節兩壽(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一個月束脩,稱為“三節兩壽”),師父師孃過生日,拎著果盒點心,來家裡看望。不來也沒關係,現在通訊發達,過節發個問候短信,師父也就高興了。

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隔壁跆拳道學員盈門,10米外武館門可羅雀,掌門人嘆息:練武的人沒了,還能叫武林嗎?

過去講究絕技不教,異姓不教,門派常講“關門練武、外出江湖”,講的就是此種規矩。現在也不一樣了,沒人學拳,恨不得街面上拉人,有一個教一個,來一雙教一雙。

絕技教不教,如今也不再成為問題。嶽振忠跟隨師父學藝,師爺會的東西多,到師父這輩人,對於師爺教的東西一知半解。對於拳種的本質,比如說練功方法、攻防技藝,失傳了許多內容,沒有學全。

練武之人,一要有天分,二要有好師父,三要個人努力。少一條,武術傳承就會失色,傳下來的東西越來越少。傳不下來絕技,門派不長遠,久而久之,武術面臨失傳危機。

現在做武館,不能再和以前一樣,絕技藏著秘不外傳。門派武館想生存,必須要把以前不外傳的東西傳出去。

楊志剛深明此意,併為此做了個比喻:社會快速發展,猶如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拳種、門派、武館、掌門人,彷彿坐在列車上的人,傳統武術就是手裡拿著的一張紙。若把手伸向車窗外,只要一撒手,這張紙就沒有了。

楊志剛嘆口氣,“武林仍在,但沒有了拳種和練武的人,那還能夠叫作武林嗎?”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觀象臺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