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自紀錄片《中國》開播以來,始終保持強勁口碑和火爆熱度。不但收視率位列全時段前茅,超越各家黃金檔的電視劇在豆瓣拿下8.6的高分,還獲得了歷史學者、影評人和業內導演等專業人士的讚譽。


這其中,就有著名導演張藝謀和陳凱歌。上週,兩位導演分別點讚了《中國》獨特而頗具新意的藝術表達,稱其將東方美學詮釋到極致。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繼張藝謀、陳凱歌先後推薦《中國》後,曹保平今日也對這部高分紀錄片的鏡頭語言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為先後推出《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狗十三》5部作品的曹保平,極為擅長用自己獨特的鏡頭,去呈現極致情境和猛烈情感,一點一滴構築起自己所理解的電影世界。


對於《中國》的拍攝手法,曹保平表示,"羅攀用拍故事片'餘味'的手段,拍人文歷史紀錄片,應該是首創。"他認為,《中國》的鏡頭語言特別恢弘,"期盼宋元明清能一直拍下去"。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翻看網友對《中國》的評價,提到最多的一個字眼,便是"美"。極具質感和震撼力的畫面,為觀眾提供了一場場極致的美學盛宴。這使得在觀看影片時,隨手截取一幀,都是無比精美的攝影作品。


比如,東方美學中強調的對稱構圖,工整之餘,盡顯莊嚴大氣;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大景別下人物被環境包裹著的渺小身影,描繪出天地之蒼茫,與人之無奈;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毋庸置疑,從畫面上看,無論攝影、服化道、佈景、構圖,還是整體美學風格,《中國》都達到了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而精良唯美的視覺呈現,也完美契合了現代人對中國歷史的想象。


在早前的發佈會上,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就曾表示,在結構上,《中國》是一次"長視頻精品路線"的嘗試。在敘事上,《中國》採用了戲劇從中間打開的結構,而不是線性結構。


而最終,精品的落地,完全體現在攝影技術和視覺呈現上。


曾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等多部大片攝影指導的羅攀,在紀錄片《中國》裡擔任視覺總監、攝影指導。起初,羅攀給出的構想便是,以假定性美學,融合戲劇舞臺的假定性和象徵性手法來講述歷史。


羅攀表示,"所有的歷史場景,彷彿一幅幅卡拉瓦喬的油畫。"比如在拍攝秦國和漢朝宮廷的部分時,除了床榻、座椅等必要道具,其他原本有結構的地方完全處於黑暗之中,"隱秘在黑暗裡的所有細節,依靠觀眾自己的想象和意願來完成。"


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都讚不絕口,《中國》的鏡頭語言有多逆天?


用總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的話來說,"一堵高牆,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門,就是一座宮殿;一面壁畫,代表了敦煌盛況;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


如今,紀錄片《中國》已播八集,從數據上看,《中國》在播出的四日平均收視均在0.5%以上,甚至超越各家黃金檔的電視劇。而在互聯網,《中國》8集正片總播放量已突破1.4億,成績斐然。不置可否的是,依靠前期主要受眾群體的口碑發酵,這部用美到極致的鏡頭科普了歷史常識的紀錄片,已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看到。


紀錄片《中國》第九集《佛變》,將於今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並於次日0點於湖南衛視重播,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