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自纪录片《中国》开播以来,始终保持强劲口碑和火爆热度。不但收视率位列全时段前茅,超越各家黄金档的电视剧在豆瓣拿下8.6的高分,还获得了历史学者、影评人和业内导演等专业人士的赞誉。


这其中,就有著名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上周,两位导演分别点赞了《中国》独特而颇具新意的艺术表达,称其将东方美学诠释到极致。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继张艺谋、陈凯歌先后推荐《中国》后,曹保平今日也对这部高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先后推出《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狗十三》5部作品的曹保平,极为擅长用自己独特的镜头,去呈现极致情境和猛烈情感,一点一滴构筑起自己所理解的电影世界。


对于《中国》的拍摄手法,曹保平表示,"罗攀用拍故事片'余味'的手段,拍人文历史纪录片,应该是首创。"他认为,《中国》的镜头语言特别恢弘,"期盼宋元明清能一直拍下去"。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翻看网友对《中国》的评价,提到最多的一个字眼,便是"美"。极具质感和震撼力的画面,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场极致的美学盛宴。这使得在观看影片时,随手截取一帧,都是无比精美的摄影作品。


比如,东方美学中强调的对称构图,工整之余,尽显庄严大气;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大景别下人物被环境包裹着的渺小身影,描绘出天地之苍茫,与人之无奈;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毋庸置疑,从画面上看,无论摄影、服化道、布景、构图,还是整体美学风格,《中国》都达到了国产纪录片的天花板。而精良唯美的视觉呈现,也完美契合了现代人对中国历史的想象。


在早前的发布会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就曾表示,在结构上,《中国》是一次"长视频精品路线"的尝试。在叙事上,《中国》采用了戏剧从中间打开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结构。


而最终,精品的落地,完全体现在摄影技术和视觉呈现上。


曾是《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多部大片摄影指导的罗攀,在纪录片《中国》里担任视觉总监、摄影指导。起初,罗攀给出的构想便是,以假定性美学,融合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来讲述历史。


罗攀表示,"所有的历史场景,仿佛一幅幅卡拉瓦乔的油画。"比如在拍摄秦国和汉朝宫廷的部分时,除了床榻、座椅等必要道具,其他原本有结构的地方完全处于黑暗之中,"隐秘在黑暗里的所有细节,依靠观众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来完成。"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都赞不绝口,《中国》的镜头语言有多逆天?


用总制片人、总导演李东珅的话来说,"一堵高墙,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门,就是一座宫殿;一面壁画,代表了敦煌盛况;一座屏风,隐喻着一个盛唐"。


如今,纪录片《中国》已播八集,从数据上看,《中国》在播出的四日平均收视均在0.5%以上,甚至超越各家黄金档的电视剧。而在互联网,《中国》8集正片总播放量已突破1.4亿,成绩斐然。不置可否的是,依靠前期主要受众群体的口碑发酵,这部用美到极致的镜头科普了历史常识的纪录片,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看到。


纪录片《中国》第九集《佛变》,将于今日19:30在湖南卫视、芒果TV同步播出。并于次日0点于湖南卫视重播,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