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書,是人人都買得起的奢侈品。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推薦幾本有意思的書給各位吧。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醜陋的中國人》,該書主要內容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將傳統文化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子孫後輩永遠受感染,且持續不斷。


中國臺灣作家柏楊自言:“中國人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成自鬥或阿諛別人的兩極化動物。更由於在醬缸裡醬得太久,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到醬缸的汙染,很難跳出醬缸的範疇。”


因此,作者要讓所有中國人都知道自己的缺點。痛心中國的“醬缸文化”,反省中國人的“醜陋”,就是要中國人活得有尊嚴。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1960年開始,中國發生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全國大面積受災,其中以河北、山東、山西最為嚴重,佔耕地面積的60%以上。出現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並且發生駭人聽聞的“吃人”事件。


楊顯惠在《夾邊溝記事》中記載,1960年4月,蘭州中醫院的“右派”高吉義被場部派往酒泉拉土豆,裝貨最後一天,餓極了的“右派”們知道這個機會千載難逢,他們煮熟了一麻袋洋芋。


九人一口氣將160斤洋芋統統吃光,都吃得洋芋頂到嗓子眼上了,在地上坐不住了,靠牆坐也坐不住了,一彎腰嗓子眼裡的洋芋疙瘩就冒出來。


冒出來還吃,站在院子裡吃。吃不下去了,還伸著脖子瞪著眼睛用力往下嚥。返回途中,一名吳姓“右派”在顛簸之下,活活脹死。高吉義也上吐下洩,和他住在一起的來自甘肅省建工局的“右派”工程師牛天德整個晚上都在照看著他。


第二天,高吉義醒來,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年近六旬的牛天德竟然將他的嘔吐物和排洩物收集起來,在其中仔細地挑揀洋芋疙瘩吃!


這本書記錄了發生在1959年下半年之後,甘肅省西固區夾邊溝的真實事件。


他什麼都吃,到處偷著吃。在荒灘上挖老鼠洞,除了吃老鼠,更重要的是挖老鼠窩裡的存糧。運氣好時,他能從一個耗子洞裡挖出四五升糧食。


一批體弱不堪的人最先命赴黃泉。


死神面前,人們開始了本能的掙扎求生。勞動停止了,所有人在夾邊溝存在的惟一意義,只在於活下去。人們到草灘上挖野菜、捋草籽,煮著吃下。看到蜥蜴,抓來燒著吃或煮了吃,有人因此中毒而亡。有些人草籽吃得太多,無法排便,肚子鼓得像皮球,最後活活被鼓脹死了。


1960年的春天播種的時候,農場“右派”有一半的人累垮了,下不了地,成天在房門口曬太陽,躺著,死亡開始了,每天有一兩個兩三個人從衛生所的病房裡被抬出去。


死者的遺體被餓得發狂的人們從沙地裡扒出來,開腸破肚掏出內臟,割下大腿和屁股上的肉。


有些人躲到沙堆後面用乾草燒著吃,也有悄悄焙乾了存著慢慢吃的。俞兆遠也吃過人肉,狼吞虎嚥中,多年後他已完全記不得是何種滋味。


人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在30多年後的今天,“逃港”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如果不寫下它,深圳這個城市將永遠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自己的根究竟在哪裡。


很多當事人對這段歷史都諱莫如深,畢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而如今,這段歷史卻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城市,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如今的蛇口深圳灣,這個原本荒涼偏僻的逃港之處,已是一片大工地,起重機與挖掘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這裡正在興建一處海濱公園,周邊許多樓盤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購買者中,有許多香港人。


但歷史依然會頑強地留下自己的印記。在這處工地裡,時常會挖出一些逃港死難者的遺骨。


就在不久前,工人在灘塗中挖出了兩具逃港者的遺體。從屍骨的大小形態上判斷,應該是一對男女,他們的手腕,用繩子緊緊地綁在一起。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關於讀書的一些想說的話。


閱讀這件事基本穩賺不賠。


在這世間,怕是已經沒有什麼穩賺不賠的投資了:炒股炒到熔斷,交友交到破產,生娃養大坑爹。


唯有讀書,最為公道,只要你稍微認真閱讀,你的收穫將遠大於付出。


所以,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尤其是所謂的明星,其實我國很多明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就是私生活,可供人們咂摸的就是他們的下半身。


很多年前,微博的閱讀價值還遠遠沒有淪落為吃瓜廣場,正如羅傑克在《名流》一書中寫到:隨著上帝的遠去和教堂的衰敗,人們尋求救贖的聖典道具被破壞了。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就了娛樂崇拜,同時也導致了一種淺薄、浮華的商品文化的統治。


“戲子家事天下知”恰恰是社會繁榮昌盛的標誌。但這種虛假繁榮的背後,則是真正知識界的倒退。


在微博上看到下面這段話: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在這裡囉嗦幾句,解釋一下,閱讀和視頻的區別:


視頻的最大優勢,是更直觀、清晰的傳遞信息。而它的最大缺點是,註定浮躁與淺薄。而文字比視頻更具有深度,因為它一直在那裡,閱讀者可以慢慢閱讀,反覆揣摩。而視頻本質上是忌諱思考的,思考會妨礙觀看。


思想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東西,當用可視化的視頻表達思想時,很多思想也會隨著載體變得淺薄。可以說,視頻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它更適合傳達外在的、實體化的東西。


因此,文字更接近理性和思想,視頻更接近本能與娛樂。


但視頻要比文字輕鬆得多,人總是喜歡輕鬆簡單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文字正步步衰退,視頻越來越佔據大眾時間的原因。


當人們習慣於視頻帶來的感官刺激,沉迷於碎片化、娛樂化的內容,被算法所裹挾,會慢慢喪失思考的能力。對他們來說,一切有豐富精神內涵的書籍都難懂如同天書,稍長一點的文字就沒有耐心看下去。


正如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所說: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試問在當下,閱讀還有什麼意義?


我個人堅信,閱讀的人窮盡一生之力,極其可能還是未能為自己心中大疑找到答案,但只要閱讀一天仍頑強進行,可能性就一天不消失。它永遠為人預留了一搏的餘地。


總而言之,去閱讀吧,不管用怎樣的介質、用什麼姿勢,讀進去的,都是構建你人生的鋼結構與磚石,它們不消散,意義恆久。


閱讀是自由的,沒有標準。


伍爾夫說:“關於讀書,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提出的唯一指導就是不必聽什麼指導,你只要憑自己的天性、憑自己的頭腦得出自己的結論就可以了”。這個結論,正是你人生的答案和樂趣所在。


世界讀書日,但願你能拿起身邊蒙塵許久的書。


洗洗睡吧,晚安。


不要在該讀書的時候,只知道吃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