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一案,記錄著時代的悲歡

我們姑且把張扣扣一案簡單化描述一下:有一個少年,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母親,被鄰人暴力傷害致死,少年心中豈止是無法釋懷,反而是萌生了復仇的信念,在不斷強化之後,最終選擇了他認為比較合適的時機而付諸實施,並坦然接受了對其個人的一切結果。

張扣扣一案,記錄著時代的悲歡

圖片來源網絡

從我個人的生活經驗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鄉村,鄰里之間,因為一些或許並不算理由的原因,鄰居之間甚至兄弟父子之間,一年到頭總是有吵嘴打架,甚至拳腳相向。可能是因為起屋侵佔了另一家土地,或前院的堂屋高出了自家幾行磚,或是柴草堆礙了誰家的事,或是懷疑自家母雞在別人家下了蛋等等,甚至僅僅是因為這家人老實巴交、沒有兄弟、沒有兒子等而受欺負。總有強勢霸道之人,總有鑽營取巧之人,總是尖酸刻薄之人,總是搬弄是非之人,於是在貌似平靜的鄰里關係之下,社會叢林法則不時凸顯,怨氣積聚,戾氣爆發,不平之事多生。

大概是因為那時,老百姓生活太艱苦了,對任何一點資源的佔有,或對自身力量的展示都無比重要。大概是因為那時,人們做什麼事都要攙合在一起,起屋造房、耕種收穫、婚喪嫁娶,鍋碗碰瓢盆的多。大概是因為那時,人們除了農忙,基本無所事事,有足夠的工夫去爭吵。大概是因為那時,大家都很窮,直接關乎生活質量,一點一滴都要放在眼裡。

但這些年,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聽說村裡有誰家跟誰家爭吵打仗了,可能是一些既有的利益格局已基本固定了下來,不再有可爭的空間;可能是大家法律觀念提升,知道問題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我更覺得更多是人們都在各忙各的事情,自己營生還忙不過來,哪有那個閒工夫再去爭吵打仗;更多是大家開始倉廩實而知禮節,市裡買了房子,自家的宅院一年到頭住不了幾天,田地本來就已經拋荒,誰還去留意那一道是自家的田埂。

如果時間能倒退,當張扣扣母親與鄰居發生矛盾爭執的時候,就有人積極介入進行勸導化解呢?如果慘劇剛剛發生之時,能有人關注到死亡母親身邊弱小的少年,而給予一定的心理安撫疏導呢?如果這些年來,張扣扣的那些鄰居們,能給予他一些關愛和善意呢?只是沒有如果,那個時候,村民和村幹部對各種矛盾爭執恐怕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覺得無非就是那麼點事,徒給村民們增添些談資。那個時候,辦案本身都是那麼粗放,誰還管你什麼少年,何來什麼心理疏導。這麼些年,張扣扣的鄰居們,要麼是選擇性視而不見,甚至還在防備吧!

說這些可能扯的遠了一些。

張扣扣一案,記錄著時代的悲歡

圖片來源網絡

具體到張扣扣一案,我想說的是,在這個社會中,總有一些是道德約束不了的地方,也總有一些是法律也限定不到的地方。現代文明社會,自然是不允許私力報仇的,但正所謂人是感情動物,張扣扣能清楚地認識到這個社會的運行法則,但在他內心也時時有自己的一個天平在做對比衡量。張扣扣不夠理性嗎?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這麼去做了,並冷靜平和地等待給予他的結果。如此,法律規則對他有何種作用呢?

按照當下法律,對張扣扣的最終判決應該不會存在太大問題,只是這種種情況如此集中的積壓在張扣扣的身上,讓人覺得是如此沉重,目睹至親遇害,一生缺少關愛,但仍在最大限度的剋制自己,並坦然面對他已預見的任何結局,他個人承受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張扣扣一案,記錄著時代的悲歡

被張扣扣殺死的三人就活該受死嗎?顯然不是,即使他們確實違法犯罪,也一定不應該由某個人對他們施加懲罰。只是我想問一句,這幾個人,時時看到或想到,鄰居家有這麼一位失去母親的少年,沉默寡言,孤苦可憐,鬱鬱寡歡,心中是否曾有過那麼一點點同情或憐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