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硬盤對於現在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配件,不管機械硬盤還是固態硬盤。然而本以為隨著科技發展會有越來越好的產品,卻發現硬盤市場在逐步走向另一個極端——大家都在比爛。固態硬盤從MLC到TLC再到QLC逐步降級,原本看似靠譜的機械硬盤也在走著同一條路,產品已經越來越不可靠,那我們還要為機械硬盤留一席之地嗎?

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在很多人的電腦中,現在都在使用著固態硬盤搭配機械硬盤的組合,在臺式機上更是如此。這種組合的邏輯其實很簡單直接,固態硬盤有著絕對的性能優勢,但是可靠性不行,而且數據無法挽救,只適合安裝系統和程序,機械硬盤雖然慢但是更可靠,而且一旦也發生故障也有機會把數據搶救回來,所以承擔著存儲重要數據的重任,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便宜。

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然而現在這種看似穩固且合理的組合,正在隨著硬盤技術升級而變得土崩瓦解。機械硬盤正在引入SMR技術代替我們現有的PMR(CMR)技術,很多人已經對這種新硬盤技術相當熟悉了,大家把它稱之為疊瓦技術,這種技術大大提升了硬盤的容量,但同時也導致了硬盤隨機讀寫性能下降、故障率大大提升。損壞硬盤可以保修,但我們搶救數據的時間成本誰來負責?

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從近期西數披露的資料來看,SMR技術已經在西數硬盤上廣泛使用,在2TB到6TB硬盤上都有SMR技術存在,這正是我們多數人選擇的容量範圍,2.5英寸硬盤也成了重災區。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公佈出來的型號,還有不少被網友發現但是沒公佈的型號也用了SMR技術。希捷等其他品牌情況也差不多,簡單的說就是想買個靠譜機械硬盤挺不容易的,而如今非SMR硬盤的價格也一點都不便宜。

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在逼迫個人用戶改變使用習慣。採用SMR技術的硬盤不適合做隨機讀寫操作,只適合存儲數據之後靜靜地躺在那裡,頻繁讀寫就容易發生故障。這樣的硬盤放在PC主機裡還有什麼用呢?其實他們更適合作為外部存儲設備,PC內部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全固態的環境,使用固態硬盤承載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同時也使用固態硬盤存儲常用數據,機械硬盤只做外部備份。

疊瓦技術不靠譜,但它普及了:我們電腦還用給機械硬盤留位置嗎?

搭建這樣的環境靠譜嗎?答案當然是靠譜。即便是QLC固態硬盤,也至少有500次的讀寫循環週期,這意味著1T的固態硬盤有500TB的寫入壽命。其實QLC固態硬盤最大的問題是性能很差,但最差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和機械硬盤相當,完全可以承擔起日常數據存儲工作。更不用說我們平時使用最多的還是TLC固態硬盤,只要不是山寨或者劣質產品,品質只會更好。

機械硬盤的技術升級是不可逆的。在硬盤使用量更大的視頻監控、數據備份等領域,這些行業更重視存儲成本,而且並不會像普通消費者那樣進行大量隨機讀寫,SMR技術剛好符合他們的需求,又顯現不出什麼劣勢。這些行業是硬盤消耗大戶,是硬盤供應商的財神,這就導致該技術只要普及起來就不會輕易被淘汰。

既然機械硬盤技術進步的大勢不可逆轉,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最好的應對辦法是改變使用習慣。只要是在價格可接受的範圍內,與其費心費力的挑選靠譜機械硬盤,不如索性搭建全固態環境,不管性能還是壽命、可靠性,反而更適合我們日常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