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中行“原油寶”事件自4月20號一直霸榜金融圈,輿論的風口也更多的傾向於投資者側,畢竟作為一方弱勢群體,虧光了本金不說,還倒欠銀行鉅額債務,這對於疫情下全球經濟萎靡工作收入銳減的普通民眾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隨著整個事件不斷髮酵,更多專業人士不斷從各個方面剖析並給出針對意見,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投資者的成長史往往是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慘案”,每一位投資者都是用真金白銀“驗證”著教科書內的經典案例。

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思考1:風險評估昭示是否需要監督?由誰監督?

通過網上投資者給出的信息來看,“原油寶”產品的風險已經遠超PR5,這和2018年6月中行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傳的“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目標人群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試想一下,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去戰場打仗,他除了運氣,還能依仗什麼呢?

一款標榜“小白投資”的產品,怎麼可能與一個單一的期貨合約掛鉤呢?期貨的投資方法又怎麼是一個“小白”能簡單學會的呢?

一項金融產品的風險評定是否應該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給出而不是產品開發者自己避重就輕的描述一下!


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思考2:對投資者的篩選如何完善?

雖然金融業監管對機構的要求是基於審慎原則的“瞭解你的客戶”。但是,因為各種目的,很多機構對於客戶風險評級也不過就是幾個簡單的“選擇題”,然後再簽署協議。

這些無非就是要證明,你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如果有問題了,你要全兜底!

先不論這種做法是否合適,就是投資者風險評估這一點,幾個選擇題能完全展現嗎?除了工作、教育、投資經歷之外,現階段的行情、投資模式和策略的變化都能對投資者產生影響。

比如說,行情好的時候,哪怕30%以上的虧損我也可以接受,但是行業極度萎靡之時,20%的虧損對我來說也是很重的!

投資者的篩選和持續跟蹤目前還是空白。


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思考3:產品銷售應該嚴格管理!

很多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在過往教育中是沒有相關的風險教育經歷,僅僅是通過一些“宣導會”做了簡單培訓,對於產品本身的設計理念、規則和風險點了解並不深!

就拿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的保險銷售來說吧,大家聽到的都是這個產品如何如何好,收益如何如何高,保障如何如何全面等等。世界上哪有如此完美的產品呢?沒有一點風險嗎?

比如,有一個業務人員給我推銷一種保險,說是年收益5%,按照他們給出的投資方案,我自己試算了一下,在最理想狀態下,年化收益確實達到5%,而這種理想條件僅僅存在於理論基礎上。

每一款金融產品都會有風險,但是銷售人員能向客戶介紹出來幾點呢?吹噓式的銷售金融產品,遺患太大!


痛定思痛:從原油寶引發的思考


總結

對於金融產品來說,創新是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不能拿投資者的血汗錢當作創新的實驗費!

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和建議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