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範大爺,高血壓患者,常年收縮壓在140-150mmHg,舒張壓在50-60mmHg,且不說高壓如何,單單就是這低壓可是讓他愁死了,人家都是嫌自己血壓高,他卻嫌自己血壓低。

小張,年30,收縮壓保持在130-140mmHg,而舒張壓在90-100mmHg左右,他平時工作較忙,壓力大,應酬多,舒張壓老是居高不下,有時甚至突破100大關,直衝110。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幾乎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有自己的煩惱,不是高壓高就是低壓高,甚至兩者都高,於是很多患者心生疑問,血壓到底是高壓重要,還是低壓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高壓和低壓的事兒。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壓的產生過程:心臟收縮期,二尖瓣關門,左心室開始收縮,主動脈瓣打開,打開後左心室開始射血,血液衝擊主動脈壁(這個時候產生了收縮壓),同時血液流向外周。心臟舒張期,主動脈瓣關閉,主動脈瓣球囊擴張回縮,擠出血液(這個時候產生了舒張壓),血液繼續流向外周。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影響高壓的因素主要與心臟每搏輸出量、大動脈血管硬化有關,故收縮壓高常見於老年高血壓患者,因老年人受吸菸、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影響,動脈受到損傷後脂類堆積,從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每搏輸出量為每一次心臟跳動由心室射出的血量,若心臟有問題,影響每次搏動射出的血液增加或減少,收縮壓也會產生影響;動脈硬化導致動脈彈性降低,收縮壓也會升高。

影響低壓的因素主要與心率快慢、血管外周阻力高低有關,心率過快、外周阻力的增高皆會導致舒張壓的升高。假設主動脈關閉不全,血流倒回入左心室,這時候又會導致舒張壓的降低。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心臟收縮產生收縮壓(高壓),心臟舒張產生舒張壓(低壓),無論高壓低壓,若是超出範圍過高皆會引起不適(心悸、胸悶、頭暈、頭痛),嚴重者還會導致心衰。血壓的診斷標準不僅看高壓,還看低壓,高壓≥140mmHg和(或)低壓≥90mmHg都可以診斷為高血壓,所以從診斷標準來看無論高壓、低壓都很重要。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常見於老年性患者,高壓高,低壓正常或偏低,同時脈壓差增大,大部分原因是各種因素引起的動脈血管彈性變差所致;低壓高常見於中青年患者,常由於高鹽飲食、肥胖、工作緊張壓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前者由於是高血壓等疾病引發的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變差、變脆,不容易恢復;後者如果能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因血管彈性相對較好,血壓容易恢復。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高壓高相對來說危害更大,但給了我們相應的提示,穩定降壓、長期降壓才能儘量降低心腦血管的損害,延緩心室擴張、從而減少冠心病、心臟衰竭等疾病的發生。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高壓高該如何防治?

儘量去除所有能夠導致動脈硬化的因素,例如吸菸、喝酒,以及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首先進行飲食控制,配合適量的運動以保持血管的年輕態,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多運動總是好的。藥物降壓可以選擇地平類、利尿劑、普利類藥物,飲食、運動聯合藥物控制血壓,相信血壓一定會穩定於140/90mmHg以下。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低壓高該如何防治?

去除一切不良生活方式的因素,例如高鹽飲食、精神因素、久坐,飲食少鹽對於鹽敏感性高的患者來說能夠比較明顯的降低血壓;減輕壓力,焦慮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低舒張壓。

血壓的控制應以高壓、低壓雙重降低為主,控制目標最低應<140/90mmHg,合併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最好還應降至130/80mmHg。但凡事有例外,例如文章前篇的範大爺血壓常年處於140-150/50-60mmHg,若是為了降低高壓而加大藥物劑量,對於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可想而知,故對於此類年齡較大、舒張壓較低的患者不建議以基礎的控制目標來應對,若是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容易導致心悸、頭暈、胸悶的情況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