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前段時間發了北極熊與棕熊競爭的資料,有些讀者還是未能從生態角度把握種間關係,單純理解為北極熊不是棕熊對手。應平臺邀請,現專就此事進行闢謠。


事實上,棕熊驅趕北極熊,大公棕熊殺死北極熊幼仔,都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迄今並無棕熊打敗成年北極熊的科考記錄。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冰上的主宰:北極熊

鯨肉爭奪戰

在阿拉斯加北部,每到夏季海冰融化,北極熊就被迫登陸避難。剛好這裡也有棕熊分佈,當地人丟棄的露脊鯨屍體同時吸引了兩種熊前來進食,熊大和熊二的較量於是就在展開。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種熊在鯨屍邊上的137次“爭食”,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有121次是棕熊完勝——棕熊留下吃鯨肉,北極熊跑了;另外16次兩種熊都離開了,算是平局

從過程看,137次互動中,有105次,雙方均未表現出任何攻擊行為有27次,棕熊“兇”了北極熊,即表現出齜牙咧嘴、發出吼叫、或衝上前去追趕的行為;只有5次,北極熊和棕熊互相“兇”了對方。而只有北極熊單方面攻擊的情況則沒有發現,換言之,只要北極熊“兇”棕熊,棕熊就一定會“兇”回去。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棕熊霸佔鯨屍,北極熊避而遠之

而研究人員同樣觀察了137次北極熊種內互動,發現北極熊有90次“兇”了同類。可見,北極熊對棕熊確實是比較慫的。

更令人奇怪的是,實力最強的北極熊,對棕熊反而更“慫”。鯨屍邊上的北極熊,成年公熊佔了近一半,但只“兇”了棕熊一次;而帶仔母熊只佔12%,但北極熊對棕熊的5次示威行為,有4次出自帶仔母熊。在這裡,帶仔母熊是北極熊中相對最兇的。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北極熊不同社會群體面對棕熊的表現

北極熊為什麼怕棕熊?

現存熊科動物中,北極熊是無可爭議的“熊大”,而棕熊屈居“熊二”。一些人可能會說“阿拉斯加棕熊”。所謂“阿拉斯加棕熊”,是指阿拉斯加南部大陸沿海及海島地區的棕熊,包括阿拉斯加半島、科迪亞克島的棕熊等。即使這裡的棕熊,體型比北極熊也略有不如,壯年公棕熊春季平均重約390千克,而壯年公北極熊為400~500千克。

而在阿拉斯加北部與北極熊交鋒的棕熊,不是通常說的阿拉斯加棕熊。由於食物豐富度遞減,阿拉斯加州的棕熊體型從南向北呈下降趨勢(這與通常的貝格曼規律不同)。在北極圈附近與北極熊互動的棕熊體型不大,公熊平均重約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在兩種熊的分佈重疊區,棕熊比北極熊小得多,公棕熊通常比母北極熊(約200千克)還要小。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半島棕熊,生活在阿拉斯加半島,最大的棕熊亞種之一

有人因為阿拉斯加北部鯨屍邊的互動表現,就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不嚴謹的,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打過兩種熊的敵意止步於示威,從未發生過任何身體接觸,更沒有出現傷亡。絕大多數情況是,棕熊出現,什麼也沒做,北極熊也什麼都不做,就主動離開給棕熊讓位,棕熊上前去大口吃鯨肉。

單從鯨屍邊的互動,只能說北極熊面對棕熊比較“慫”,北極熊比較怕棕熊,或者說好聽點,北極熊不願和棕熊一般見識。

那麼,北極熊在佔據體型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還不願意和棕熊正面打一架呢?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登陸避難的北極熊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北極熊與棕熊爭食鯨肉發生在晚夏、初秋,此時正是棕熊一年中營養需求最旺盛的時期,棕熊要大量進食,積累脂肪,為冬眠做準備。而北極熊在春天已經吃飽喝足了,此時正進入一種節食狀態,類似於棕熊的冬眠狀態。

營養狀況越好的北極熊,在陸地上就越不願爭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公北極熊最慫。公北極熊體型大、實力強,在浮冰上能搶佔最佳的狩獵場,營養狀況是最好的。而帶仔母熊不得不選擇較低質的狩獵場,營養狀況可能相對較差,而且它們還是好幾張嘴吃飯,因此對食物更加渴求。然而,帶仔母北極熊也只是“兇”了棕熊幾次,最終還是把鯨肉讓給了棕熊,這說明在獲取食物和保護幼仔安全之間,母北極熊以後者為重。

此外,北極圈附近是棕熊最靠北的分佈了,食物極端匱乏,因此這裡棕熊數量非常稀少,而且一見到肉就會“紅眼”,拼了命去搶。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棕熊每到秋天,就要把自己吃的胖胖的,俗稱“抓秋膘”

因此,當雙方相遇,棕熊對鯨肉的態度是志在必得,不惜一戰;而北極熊的態度是有最好,沒有也行,不會為了一口肉硬拼。

二是行為方面的原因。棕熊的天性本就比北極熊更兇。在演化史上,棕熊無論內鬥還是外鬥,都比北極熊激烈得多。

北極熊是唯一一種缺乏領域性的大型食肉動物,因為北極熊的領地是極不穩定的浮冰,隨時可能融化,守衛領地註定徒勞無功。由於不需要守衛領地,北極熊缺少了內鬥的一個重要來源。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兇猛的棕熊與狼爭食

棕熊是一種食腐動物,它們經常與狼、大貓等大型陸地猛獸爭鬥,目的是獲取獸屍,這已經成為它的本能。而北極熊在演化之路上,就很少能見到大型陸地猛獸。

此外,北極熊的食物幾乎完全來自於狩獵,一旦受傷,後果很嚴重,任何使其喪失捕獵能力的創傷都是致命的,因此北極熊不願輕易打鬥,而棕熊對它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對手,它們更要慎之又慎。相比之下,棕熊即使受了傷也能以腐肉和果子填飽肚子,它們更敢於拼命。

綜上所述,鯨肉爭奪戰的結果更多取決於雙方的決心,而不是雙方的實力,棕熊性情更兇猛,對肉更渴求,而且更敢拼命,因而取得了勝利。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北極熊偶爾見到狼,表現得很友善

棕熊殺死過北極熊嗎?

那麼,棕熊和北極熊有沒有真刀真槍幹過一仗呢?2007年,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Doupe等三位學者的論文Most Northerly Observation of a Grizzly Bear (Ursus arctos) in Canada: Photographic and DNA Evidence from Melville Island, Northwest Territories(加拿大灰熊最靠北的觀察記錄:來自西北地區梅爾維爾島的照片和DNA證據)中提到,一隻大個體公棕熊殺死了一隻母北極熊及其兩歲幼仔。

文中是這麼說的:在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的海冰上發現了海豹殘骸,這隻海豹和母北極熊及其幼仔,都被認為是灰熊(即棕熊)獵殺的。援引的出處是Taylor在1995年發表的論文Grizzly bear sightings in Viscount Melville Sound(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灰熊目擊記錄)。

我查閱了原始資料,Taylor是這麼說的:1991年5月7日,發現一隻320千克的公棕熊距離一具小北極熊屍體兩米遠,這是隻兩歲小北極熊,性別不明,屍體後半部已經被吃掉了一部分。根據小北極熊身上的傷口,以及周圍的血跡和足跡判斷,這起命案是公棕熊所為。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原始資料截圖,只說了殺幼仔,壓根沒有殺母北極熊的事

原始資料中並未提及公棕熊殺死母北極熊。只有幾段相關論述,大意是:當棕熊在海冰上狩獵,可能會遭遇北極熊,從而將北極熊作為潛在食物。大個體公北極熊跑得很慢,追不上棕熊;而根據研究人員的目測,母北極熊和小北極熊的速度也不如棕熊,有可能被大公棕熊追上吃掉

另據報道,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的北極熊當時正在遭受沉重的狩獵壓力,壯年公北極熊都被射殺了,這隻320千克的公棕熊就是研究期間發現的最大熊了。北極地區的棕熊體型總的來說很小,這隻算是罕見的大個體了。梅爾維爾子爵海峽不是棕熊的傳統分佈區,這隻公棕熊是遊蕩過去搞侵略的。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侵入北極熊領地的棕熊

在1991年的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由於壯年公北極熊暫時被消滅,而一隻特別大的公棕熊遊蕩到這一地區,棕熊和北極熊的體型差異發生了逆轉,在這個特殊時間、特殊地點,棕熊成了“熊大”,北極熊退居“熊二”。

綜上,Taylor通篇未提及棕熊殺死成年母北極熊,只是推測大公棕熊有這個能力。Doupe說的那個例子是引用錯誤的結果,專家有時候也會犯錯誤。

除了這個例子以外,就再也沒有棕熊殺死北極熊的記錄見於報道。因此,棕熊殺北極熊只發現過一次,而且被殺的只是幼仔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北極熊與棕熊的相遇

北極熊真的打不過棕熊嗎?

在自然界,棕熊在與北極熊的較量中確實是佔盡便宜的,棕熊能搶北極熊的食物,侵佔北極熊的地盤,大個體公棕熊能捕殺小北極熊,還會強迫母北極熊交配。

然而,上述事實只能證明,在地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棕熊能在生存競爭中勝過北極熊,不能證明棕熊能打得過北極熊。生存競爭和機械鬥獸完全是兩碼事。事實上,在野外至今還沒有兩種熊成年個體的交戰記錄,說棕熊強過北極熊是缺乏證據的。

棕熊的種內差異遠比北極熊顯著,最小的棕熊生活在中亞、中東,公熊才120~150千克。平均水平的亞種是歐亞棕熊(歐洲、北亞)和北美的灰熊,公熊平均180~190千克,母熊約120~130千克。

論平均體型,北極熊遠大於棕熊。如果兩者公平對決,都取壯年公獸,平均對平均,考慮到巨大的體重差距,北極熊就是想輸都挺難的。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壯年的北極熊與大亞種棕熊春季體重對比

最大的棕熊亞種——科迪亞克棕熊和半島棕熊,春季體重和北極熊差距不大,秋季壯年公棕熊能達到480~490千克,已經趕上或超過一些地區的北極熊,僅次於福克斯灣北極熊了。但它們生活在阿拉斯加最南端,現實中與北極熊見不上面。

棕熊肩峰發達,前肢揮動起來更有力量,而且它的身形總體也比前細後粗的北極熊更適合搏鬥。

因此在體型相近的情況下,棕熊更佔優勢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不加任何限定條件,就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無疑是不科學、不嚴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