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微評提示

上期《微評》說罷南邊的印度,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北面的俄羅斯。大家對它,就熟悉得多了;論感覺呢,好像也是五味雜陳。前一段中印對峙、民族情緒上來之際,剛好它高調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即海參崴)建城160週年,網上還引發了場小波瀾;因為都知道,一百多年前發生了什麼。沒錯,這確實是個“超級強鄰”。僅地圖的視覺效果,就令人震撼:橫跨歐亞大陸、雄踞北半球之巔;以佔據世界陸地1/8的國土面積,加上全球數一數二的軍事實力,哪怕蘇聯帝國崩潰的陰影尚存、哪怕經濟有點疲軟,又有誰敢小覷?它還是全球主要文明之一——東正教文明的核心,對東歐、中亞有巨大的影響力,從來不怵與西方(基督教文明)分庭抗禮;2014年著名的“克里米亞危機”,就再現了這一點。那麼,它如此龐大的疆域、慓悍的風格、獨特的氣質;與咱們的歷史恩怨,都是怎麼形成的?今天就不揣淺陋,漫談一回。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眾所周知,俄羅斯號稱“戰鬥民族”。近代以來,兩次以軍事鐵蹄征服整個歐洲後,百萬大軍東進,期待擊垮俄羅斯、征服全世界的宏偉計劃,都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折戟沉沙。俄羅斯民族貎不驚人,然而那種強悍的戰鬥意志和驚人的忍耐力,雄才大略如拿破崙、狡猾兇狠如希特勒,都嚴重估計不足。反過來,這個民族入侵其他國家(地區)時,野蠻的征服、殘酷的殺戮,也是家常便飯;它對擴張領土、鐵血征服的慾望,幾乎是與生俱來、無窮無盡的。歷史上,這種個性最像誰呢?沒錯。蒙古帝國!我們曾在《微評》中,提到過這個可怕的“上帝之鞭”。13世紀初,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從中國漠北草原的一小塊地方崛起,鐵騎橫行,攻必取、戰必勝,短短几十年,簡直要統一整個歐亞大陸;經過鐵木真、窩闊臺、拔都三代人史詩級的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畔——當然,也包括剛剛冒頭,由東斯拉夫人組建的基輔羅斯公國。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以勇猛慓悍著稱的東斯拉夫人,在蒙古鐵騎的衝擊下潰不成軍,只能投降臣服。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逝後,各部殊死爭奪汗位,成吉思汗長孫拔都奪位失敗,乾脆以西征戰功受封的廣闊領土次年自立,史稱“金帳汗國”,延祚200多年。俄羅斯人的祖先,也就在蒙古人治下達兩百多年。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完美地繼承了蒙古人當年那種野心勃勃、征服擴張的基因,還包括喜歡酗酒的天性——雖然現在俄羅斯迴避這一點,但他們確有明顯的歐亞混血痕跡。


其次,沙皇時代的擴張與“歐化”進程。金帳汗國統治後期,國勢日漸衰落。15世紀下半葉,俄羅斯人終於武力推翻蒙古人的統治,由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莫斯科大公國;俄羅斯帝國的雛形,就此誕生。而幾乎同時,歐洲發生了劃時代的歷史事件——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更名伊斯坦布爾;延續了一千年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漫長的中世紀終於接近尾聲。此時,迎娶了拜佔廷帝國末代皇帝侄女的伊凡三世,就以偉大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命,號稱“第三羅馬”;

自己也改稱“愷撒”——西方的語系裡,這個名字就代表“皇帝”——因俄語發音古怪,再到咱們這兒,莫名其妙被翻譯成“沙皇”;原意倒沒幾個人知道了(由於信息不通,歷史上這種情況很常見。比如東歐中亞,長期認為咱們是“韃靼人”)。到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這一體制持續了近四百年,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被推翻。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沙皇時代中期,俄羅斯可謂人才鼎盛,英主輩出。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女皇,它採取“以攻為守”的戰略,通過無極限的擴張領土,來彌補身處歐洲四戰之地、受各方侵略威脅的缺陷,戰果極為輝煌。其路線,一是向西、向南,與東歐諸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血戰,一步步實現艱難而堅定的擴張;二是向東、向北,17世紀展開史詩級的擴張之路,席捲之勢、媲美蒙古西征。讓人感嘆的是,這一擴張的原始衝動,居然主要是經濟利益——時處“小冰河時代”,歐洲冬天奇寒,來自西伯利亞的動物皮毛生意,利潤變得極其豐厚;於是強悍的哥薩克騎兵們,一路向東、竟然征服了整個寒冷的西伯利亞(1000多萬平方公里),一直打到太平洋岸邊,底定今日版圖的基礎;18世紀,甚至越過白令海峽,佔領北美洲最西邊的阿拉斯加,後賣給美國。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領土高速擴張之外,俄羅斯既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命,也就開始鄙視、拋棄落後的蒙古傳統,開啟“全盤西化”之路。一是宗教上全面信仰東正教(基督教的分支,但一直自認正宗、與羅馬天主教會分庭抗禮);二是18世紀的彼得大帝,在禮儀、服飾、舉止、習俗各方面,都刻意模仿歐洲的貴族。他甚至化名到西歐遊歷一年,回國後按歐式風格興建聖彼得堡,將首都從莫斯科遷過來;從國家治理、軍事管理到社會文化,無不以西方為樣版。經過幾十年改革後,俄羅斯的發展令西方刮目相看,逐漸接受其成為列強一員。


不過,俄羅斯的“西化”進程,到19世紀初俄法戰爭戛然而止。拿破崙六十萬大軍進攻入侵,先勝後敗、狼狽回國,從此一蹶不振;俄羅斯也遭受重創,文化精英們開始反思“全盤西化”之路,探索自己的文化之根。對此,經典著作《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有精彩解讀,感興趣可以看一下。19世紀,這個民族迎來了其文化上的“黃金時代”: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果戈理、契訶夫等大批文學巨匠,以及柴可夫斯基等音樂家,都是世界級的。話說1993年,俄羅斯重新啟用“雙頭鷹”為其國徽。這體現了它橫跨歐亞、兼容幷蓄的特點;但某種角度看,好像也意味著徘徊、迷茫於東西方之間,試圖獨闢蹊徑的傾向;這是漫長的歷史、文化特點決定的。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最後,回到文章的開始,聊聊中俄的那些歷史恩怨。蘇聯幾十年大家很清楚,略過不表;上個月輿論聚焦的,主要還是百多年前那段屈辱的歷史吧。回顧俄羅斯700多年的發展歷程,應該很清楚;無論是誰,有這樣強悍的鄰居,都不容易;看看東北歐、中亞諸國就明白。咱們歷史上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從匈奴、鮮卑、突厥到契丹、蒙古、女真,都與中原王朝長期對峙,俄羅斯是後來者。其實,值得慶幸的恰恰是:

當它瘋狂擴張,跨過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開始與我國東北接壤、覬覦港口等要塞時,恰逢中國進入武功強盛的“康雍乾盛世”,版圖之廣、實力之強,都達到古代王朝蒙元以外的極致;開始並沒有佔到便宜。設處孱弱的宋、明王朝或者分裂時代,完全不堪設想。晚清那一段,遭遇降維打擊、國力衰微;如果不是竭力騰挪,如果沒有左宗棠等傑出人物,整個疆、藏,甚至東北全境,都可能保不住(看看“日俄戰爭”的背景),豈獨海參崴而已哉!落後就要捱打、叢林世界勝者為王,這一邏輯是貫穿整個古代史的。


「微評」強悍的“北極熊”:俄羅斯歷史與文化漫談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歷史的煙雲早已遠去。中俄自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來,兩國間的友好交往、多方面的密切協作,正在不斷加強。當下,世界範圍“文明的衝突”有愈演愈烈之勢,中、俄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文明核心之一,與西方文明等勢成鼎足、多極並存,相信未來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廣闊。


本文為作者為程迅博士,感謝作者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