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一直以來旅遊業都為全球的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就業上,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通過綜合分析全球185個國家及25個地區旅遊業對經濟及就業的影響後得出,僅2018年全球旅遊業帶來了3.19億個就業機會,佔全球總就業量的10%,為全球GDP貢獻了10.4%。


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曾經提供無數就業可能的行業,成了第一批垮掉的行業,許多人被迫丟掉了飯碗。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預測,新冠疫情可能導致全球7500萬名旅遊業者失業。


編輯:圓圓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朱鄭勇


新冠大流行對於全世界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將超過一半的人們“鎖”在了家裡。由此帶來的經濟衝擊,將隨著疫情的持續而不斷加深。

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陷入負增長,出現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目前衝擊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經濟體,預計這些國家GDP將減少6.1%。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兩個歐洲經濟體,其GDP將分別下降9.1%和8%,英國將下降6.5%。

4月9日,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三週內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達到創紀錄的1600萬人。這是美國自1948年以來最糟糕的數據,相當於美國已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失業人數上升到現在的水平,花了大約10個月。


IMF預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170個國家GDP負增長,第二季度全球可能失去1.95億個工作機會。國際援助組織樂施會估計,全世界有10億人可能陷入貧困。不過稍微讓人安慰的消息是,由於全世界各國採取了總共近八萬億美元的財政紓困和刺激措施,如果疫情可以在今年終結,預計到2021年經濟將會部分恢復。

全球各國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美國。摩根大通等多家美國投資機構認為,美國4月的失業率可能達到15%,甚至20%,失業人數可能達到2500萬人。


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前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和馮氏基金講席教授陳志武認為,判斷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首先要區分短期的衝擊和長期的影響。


“歐美國家當前疫情嚴重,特別是在美國的衝擊會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美國短期失業率不會低於10%,最終超過大蕭條高峰期的24.9%是很有可能的。隨著失業率猛升,短期消費會產生很大的衝擊,這個基本上是很難避免的。”他對澎湃新聞說。


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陳志武稱,短期內受到影響最大的行業包括航空業、旅遊業、酒店餐飲業,可能在未來半年都很難恢復。另外包括一些娛樂業、影視和美容等服務行業也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

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陳志武強調,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有兩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


第一,是中小微企業的存活率。“這些企業如果能夠度過艱難期,那麼就業就有保障,只要就業有保障,普通人家庭、個人消費就有保障。在歐美國家民間消費佔GDP70%左右,只要民間就業沒有問題,那麼民間消費就沒有問題,這樣一來的話,GDP的70%就沒有問題了。”他說。


其次,就是如何幫助失業的老百姓渡過難關。“政府公務員、學校員工、白領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比如像餐飲業、娛樂、旅遊業等,會有一段時間很艱難。”陳志武說。


正因為此,大多數歐美國家的財政紓困政策也聚焦於這些方面。美國政府推出的2.2萬億美元紓困計劃中,5000多億用於支持大公司和地方政府,3770億幫助中小企業,還有3000億直接給老百姓寄支票。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給企業減稅1800億,還給失業的老百姓留了2600億提供失業保障。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個重災區,歐盟也在上週達成了一項5000億歐元的一攬子措施協議,除了向企業紓困,主要就是向失業勞工提供經濟援助。


“目前看來,新冠疫情的嚴重程度還比不上1918年的大流感。1918年的大流行使得當時全球GDP損失了大概不到10%,股市損失了25%。然而1918年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基本上沒有做太多事情,不給錢,也沒有去解救任何人。這一次,從美聯儲到美國政府再加上世界各國政府都在一起協調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經濟市場政策。因此,長期來看,雖然很多投行認為美國的第二季度GDP可能會縮水20%左右,但是到了下半年如果疫情能夠穩定下來的話,美國應該是能比較快復甦的。因為有很多正常消費因為疫情被壓抑了。”陳志武說。


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曾擔任過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國際研究學部主任的張蘊嶺也認為,疫情短期內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影響肯定是非常大,然而美國最重要的基礎——金融系統和企業並未出問題,所以損失不會是長久性的。


“疫情對美國經濟有重塑的作用,對全球經濟也會有很大影響。因為美國經濟畢竟是世界的網絡基礎。如果美國企業迴歸國內,其他國家也會受到非常大影響。”他說。


對於一些人認為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志武和張蘊嶺都表示不認同。


“各國可能會考慮是不是要重新調整各自的產業結構,但是全球化大局是沒法改變的。任何的美國大公司都是以世界市場為依託,這兩個因素都依然存在,所以有人說世界從此退回部落主義,這都是一些猜想,我認為是不會的。全球化依然會發展。”張蘊嶺說。


陳志武也認為,“儘管全球供應鏈的調整肯定會發生。逆全球化勢力會進一步發展。但是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是不可能逆轉的。技術讓我們更加連接。”


疫情之下,失業的7500萬旅遊者應何去何從?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來源於澎湃新聞,我們尊重原創,重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在24小時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