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學習時報頭版頭條文章:更好滿足人民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10月9日,《學習時報》在頭版頭條刊發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學習時報頭版頭條文章:更好滿足人民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既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格外關注、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都對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兩次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發來賀信,叮囑貴州“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求貴州“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囑託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這些重要指示,既深切關懷又寄予重託,為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增添了無限信心。貴州各族幹部群眾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加強綠色治理,建設綠色生態,發展綠色經濟,厚植綠色文化,深化綠色改革,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自覺在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中守初心、擔使命,以守護綠水青山的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築牢黨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決扛起守好兩條底線的重大政治責任

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88個縣市區有69個在長江防護林保護區範圍內,有16個縣市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我們把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檢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決落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從“整改不落實,就是對黨不忠誠”的政治高度,全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將中央反饋的72個問題細化為385個子問題,逐一整改落實,逐項“見底清零”,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不徹底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對整改過程中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特別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進行嚴肅問責,對683名領導幹部進行責任追究,切實增強各級黨員幹部守底線、保生態的意識。牢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要求,自覺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把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責任擔當,共護一江清水,共建黃金經濟帶,制定實施《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與重慶、四川、雲南共同研究制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等方案和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機制,推動統籌跨境流域共防共治、區域大氣聯防聯控、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堅決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作為重大使命、重大機遇。牢記“探索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重大制度成果”的職責使命,實施10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建立全國首個“綠色金融”保險服務創新實驗室,環保公益訴訟、生態損害賠償等多項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響亮發出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堅持國家級、國際性高端論壇的戰略定位和“知名品牌、著名平臺”的目標,舉辦10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著眼於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深化同國際社會在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貴安新區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我們把這一重要指示作為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主攻方向,融入經濟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18年,全省經濟增長9.1%,連續兩年居全國第1位,連續8年居全國前3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居全國第2位。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深入實施“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引領性強的國內外優強企業,2016年以來技改升級企業3740餘戶、項目4290餘個,蘋果、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120多家著名企業落戶貴州。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推動“萬企融合”,2018年1625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實現深度融合,上雲企業突破1萬戶。運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煤炭開採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展現出強大生命力,新舊動能持續轉換,十大千億級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6.7%,電信業務收入增速全國第一。智慧農業、智慧旅遊、智慧交通等大數據應用蓬勃發展。連續五年成功舉辦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成為國際性盛會、世界級平臺。開創性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貴州是全國磷礦主產區之一,磷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磷石膏堆積形成重大生態環境安全隱患。我們在全國率先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把消納磷石膏數量與企業生產量掛鉤,倒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2018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67%,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今年將繼續加大力度,確保2020年磷石膏增量為零、2021年存量減少。持續推動旅遊業持續“井噴式”增長。發揮貴州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山清水秀、文化多彩的優勢,大力發展“無煙產業”旅遊業,近三年全省旅遊人數、旅遊總收入連年增長30%以上。

全力推進生態扶貧,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貴州既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是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兩大攻堅戰的共同戰場。我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脫貧攻堅中不斷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大扶貧與大生態戰略行動的互動雙贏。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三年時間搬遷188萬人,加上水庫移民、生態移民,近200萬群眾搬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偏僻山溝。大規模人口從生態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遷入城鎮,大大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修復和增強了自然生態系統功能。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生態化調整。貴州山地和丘陵佔國土面積的92.5%,過去坡耕地大量種植玉米,不僅效益低下,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我們在全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大幅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生態高效特色產業,去年調減玉米785萬畝,新增生態高效經濟作物666萬畝,帶動45.53萬戶160.84萬貧困人口戶均增收8296元,既保護了生態,又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和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貴州森林面積有1.5億畝,是寶貴的產業扶貧資源。我們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積極發展林下石斛、林下食用菌、林下竹筍、林下中藥材、林下天麻、林下養雞等產業,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山區百姓脫貧闖出新路。大力推進生態補償。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6.5萬名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收入1萬元。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森林資源利用、碳匯交易等生態扶貧“十大工程”,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人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集中力量攻克損害人民群眾生態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

把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全力打好藍天保衛、碧水保衛、淨土保衛、固廢治理、鄉村環境整治五場戰役。持續推進“雙十”工程。從2017年3月起,每年確定十個問題突出的汙染源進行工程化治理,先後開展3批次30個汙染源綜合治理;持續抓好磷化工、火電、煤礦、水泥、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氮肥、有色金屬、鐵合金、釀造、屠宰等十大行業治汙減排專項行動,促進了重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明顯好轉。2018年二氧化硫、煙(粉)塵去除率分別達到84.6%、99.9%,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1.5%、92.0%,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7%以上。大力抓好草海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草海是貴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由於侵佔和過度開發、捕撈,水體和周邊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我們堅決依法廢止威寧縣城與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疊部分規劃,實施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造林涵湖、治汙淨湖“五大工程”,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充分肯定。全面整治網箱養魚汙染。紮實推進網箱養殖清理整治,全面推進“零網箱·生態魚”漁業發展,拆除網箱3.38萬畝,實現全域“零網箱”,全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

針對貴州喀斯特地區的自然生態特點,採取系統工程的辦法,綜合施策、多措並舉,著力加強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18年完成營造林520萬畝,實施退耕還林3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7%,比2012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面建立河長體系。對省內每一條河流都明確一位河長,設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22755名,實現各類水域全覆蓋。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連續五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上山植樹造林,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河、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在全省形成愛綠、增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始終做到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讓貴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地更潔,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書寫好美麗中國的貴州篇章。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