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一定是王阳明的世纪?

读书笔记

康乐005

公元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四日,是中国农历除夕。因新冠肺炎疫情,全体中国人开始宅家度劫。因此有时间读了几本有价值的书。其中一本丽波先生介绍明代圣贤王守仁(王阳明)的书《五百年來王阳明》。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书中所介绍的王阳明可是个圣人级的人物!

可作为已有一把年纪的我,读此书之前,对王阳明及其学说一无所闻。寻问周囲从事国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専业朋友们,对其人其事也知之不多!今日之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同步发展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要务!

但令我不解的是:中国的正规教科书中怎么找不到王阳明及其学说的介绍!

愚以为中国学校教育应该补上这一课!

下边是我的读书笔记,算是对这本书的推荐。也建议对阳明心学有兴趣的朋友们读读相关著作!

康乐005

《五百年来王陽明》

康乐读书笔录

中国现在不少人知道西方有一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一一卡耐基。但鲜有人知,中国明代出了一个更伟大的心理学大师和成功学导师一一王守仁(王阳明)!

说起中国的圣人,大家会想到孔夫子,很少人知道王陽明。但在日本和韩国,王陽明却是神一般地存在。因陽明心学成就了"明治维新",使日本一个积贫积弱的弹丸岛国一跃而成為世界级强国!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大都是陽明心学的忠实信徒和实践者!

中国儒家近代史上推崇的两个半"完人",指的就是王阳明和孔夫子,半个是指晚清实学代表人物曾国藩!两个圣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阳明。所以无论是圣人还是实学完人,王阳明都稳占一席。

那么為什么王阳明在中国现代却少有人知呢?还不如樊梨花、薛仁贵有名呢?

这是因为 中国民间文化传播是靠小说、戏曲、评书等载体。而像王阳明这种儒家圣人是不允许戏说的!恰恰证明他只能存在于崇高的庙堂文化中!

那么为什么在明、清两代皇朝也不被推崇呢?原因在於:自汉以来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成了皇家的庙堂文化。孔圣人成万世师表!之后的儒学发展,逐步以"程朱理学"为标杆。这个理学是历代皇朝的护身符和安保经。至于王阳明他不仅是儒学经典大师,他还研究易、释、道、兵,而且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和领悟都不是一般的深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阳明心学,主張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这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探索人生哲学、成功心理学。对理学有批判和发展。其内容吸收了其它学说的精髓。相对理学,显得有些叛经离道的味道,成了朝庭歧视的异端邪说了!

王阳明心学体系主张"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表面看有点唯心主义的味道,表面看似乎与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是对立的!所以不被当今文化、教育领域所採纳!

他对程朱理学的研判和挑戦,又為当时把持朝纲的理学官僚所不容!但他深邃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体系,再加上他的知行合一地施政、平叛、教书育人的实践,使他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上达到知行合一。使他成為儒家学史上最伟大哲学家、心理学家、成功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最爱就是教书育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得以完成和传播,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众多!他的学术思想,反映在他的《王文成公全书》和其弟子辑其言论而成的巜传習录》等著作中!

清末以来,在寻求中国富强的大批仁人志士中也不乏陽明理论的崇拜者和实践者!就连当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就是以研读心学的文章《心之力》受到杨昌济先生的器重。毛泽东曾发过.“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的感叹,就是说:王阳明之后五百年来,没有能追上他的人!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有句名言:"二十一世纪一定是王阳明的世纪!"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发扬光大阳明心学的智慧呢?

生平不凡

A〉仙人送子

古人宿命论俗套,凡名人都来历不凡,刘邦是龙孕而生;曾国藩是蟒蛇转世;岳飞是大鹏金翅鸟;王阳明是紫霞仙子踏祥云送来的孩子。

奶奶岑氏梦中迎来小阳明降生,注定不凡!爷爷王伦,字天叙,名儒竹轩公为孙子起名"王云",纪念孙子是仙人从云中送来的孩子!

B)六岁乃言

这个”云"在古文中就是"说"的意思,所谓的子曰诗云,所谓人云己云,名子太直白了。你叫他"云",孩子就偏不"云”,干纯就不说话了。所以六岁前他就像哑巴一样从不讲话。

直到有一天一个僧人路过,忽然走向前來摸着王阳明的头,端详半天,感概地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祖父王天叙仔细琢磨僧人这句话,恍然大悟,我这名字起错了,马上改为王守仁!老爷子是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典故。

从此之后孙子才开口说话!

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记载:阳明五岁不言,有人怀疑他智商有问题,但爷爷对孙子充满信心,每日带在身边,自已读书郎声;写字偱规示范!坚信有一天奇迹会出现!这个孙子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六岁上突然开口,不 是叫爹呼娘,而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滔滔不绝,張口就来。

这个是在改名之后的第二天,王家一家人和平时一样一派祥和气象。父亲王华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爷爷王天伦铺开笔墨纸砚,提笔练字。顺手就写了几个字"大学之道",写完沉呤、念叨半天,一直没了下文。

旁边那个五年多一句话没说过的小朋友不干了,忽然朗声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滔滔不绝,一直背至结尾。

王天叙惊喜万分,再问他其它经典名著,王阳明都是出口成诵!

一家人都呆住了。问他怎么会背的,他说,爷爷天天诵读,我听着听着,早已默记于心!

这里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真谛:

1.陪伴教育很重要。

2.潜移默化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只有你喜欢读书,你的孩子才会喜欢!

从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读书过目成诵,精力过人,如饥似渴,涉猎广博:易、儒、道、释、兵,无不研習!看来生来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料啊!

这里顺便一提的是:六岁前不言的名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西方伟大的物理学家一一爱因斯坦!

C〉看这诗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看这诗不仅格律工稳,关键是想象奇特,这竞然是王阳明少时的大作!令人咋舌!

据说王阳明十一岁的时候,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在京当翰林学士,爷爷王天叙送小阳明去京求学!一邦老友在镇江金山寺妙高台款待王天敍,爷孙一同赴宴。酒酣耳热之后联诗作句,大家都在打稿酝酿之际。十一岁的王守仁突然笔走龙蛇,写出这首七言绝句!众人不禁交口称赞!但点赞之际,也有人怀疑。毕竟十一岁的孩子,能写出如此老辣的诗句?怀疑者开言道:来来来,你能以这妙高台蔽月山房为题再写一首吗?

小阳明略一思索,张口就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一出来,更不得了啦。这里描写的山与月熟大熟小,充满了相对论的哲学思维。这两首绝句想象之奇崛,意境之奇妙,视角之奇特,都让人拍手叫绝!这不仅是一般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未必有这种能力。这诗不仅展现其文采一面,也展现其天才一面!

D〉叛逆少年!

王守仁在京入塾就学,一天向老师发问:"何為第一等事?"

先生:"唯读书登第耳。"

学而优则仕,在读书人看来,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之事。王阳明听了不以為然,头摇得象拨浪鼓一般,把先生气乐了。"那你说是什么?"王阳明人小口气大,典胸迭肚地说:"登第恐非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先生听完目瞪口呆,只能笑笑说;"你这一等事可够高的!"

此事传到其父王华耳中,王华返家见儿子正背手立在院子里,望天作沉思状。就问了一句:"汝欲作圣贤耶?"王阳明说:"不错,有这事!"结果王华竞报以冷笑!王阳明被弄得不开心了:"做圣人怎么啦?你和老師都笑我,至于这么笑我吗?"一看儿子急了,立即偱循善诱,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圣人吗?阳明人小志高,学问也大,当即头一掦大声说:圣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王阳明自认为回答得挺好,哪知道王华却说:你虽然把北宋张载的"四為说"背诗滚瓜烂熟,那不过是理想主义的呓语。你怎么就当真了呢?此话一出,王阳明立即反驳,孔子不就是这样的人吗?王华急了,说:孔子是什么人,几千年才出一个,你跟孔子能比吗?王阳明辩解道:怎么就不能比?孔子是人我也是人,他能作圣人,我為什么就不能作圣人?

小朋友这个逻辑很完美啊!王华一下就给呛在那儿了,只能冷冷地哼了一声回屋去了!

因为有和父亲的这番对话,王阳明更坚定了自己做圣人的决心!天天琢磨着怎么做圣人?

E〉父亲那座山

王阳明天资聪明是有遗传基因的。因为其父王华也是一个神童,不仅聪明,而且是一代人的道德楷模!

王华六岁在村外河边玩耍,发现一袋黄金珠宝。王华想了想就把金袋放入水中,坐在一边等失主。

一直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才等到一个人哭天抢地跑过来到河边搜寻,王华确定是失主,才指给他看河里的金袋。他捞起一看,黄金珠宝都在,一分不少。就非要拿一锭金子谢王华!王华称:"不取尔数十金,乃取尔一金乎?"

此事不仅仅显示王华道德品质出众。更体現出他聪明机智和缜密的心理素养!六岁孩子知道把金袋藏到水中等失主,说明他是在用智慧判断失主和懂得"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的生活哲理!知道在重金面前如何保护自已的安全!

王华成長经历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从书中吸取营养,读出一身正气。也锻养出一系列优良品质!

他要实践:

诗书传家久;

道德继世長!

这条古训!

在陆深《海日先生行状》一书中记载的王华生活中一系列小事中,表现出他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一生。他是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男人典范。他德才兼备,一身正气。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被聘为皇帝日讲官,主讲《大学衍义》深得孝宗帝眷恋!也成為当时朝庭的中流砥柱和正气脊梁!

F〉父子碰撞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王阳明在成長过程中会和他状元老子碰撞得如此激烈。其实这是两种风挌、两种观念、两种人生的较量:王华代表了宋明理学塑造的完美知识分子典范,王阳明的心学要打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制。这种冲突是为必然!退一步说,就算没有心学和理学相争的时代大背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讲,父子之间的碰撞也是常态。而且父子越优秀,碰撞越频繁…

大家看到,王阳明前进道路上,有他父亲王华这座大山,这座山一般人眼中是够壮美的了,他如果超越不了这座大山,那只有仰视崇拜的份儿!虽然他也能通过科举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级人物!但成為圣人则无希望了!

弗洛伊德心理学告诉我们:男孩在成长的路上要成长为真正的男人,第一个要翻越的是父亲那座山。子女超越不了父母,那注定不会比父母更优秀!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应懂得这个!支持子女独立思考,考虑压制的后果,鼓励超越自已!


G〉探索成圣之道

撇开王华的状元身份和后来王阳明心学大师这种身份,作为典型的中国式父子,这个爹绝对算是坑孩儿的爹,儿子是一个极其判逆的熊孩子。王阳明就像上边所说的那样,十来岁就开始与父亲干上了!

他要成圣人,不仅仅是想想说说,还要探索实践。

六岁开口说话之后,精力无比旺盛,兴趣无比广泛,据说他七八岁的时就疯了一般迷上了下象棋,之后被父亲把棋子棋谱一起扔到河里!

之后王阳明又把兴趣转移到研习兵法、排兵布阵、舞枪弄棒上了。王华实在忍无可忍,恼火地训斥道:我家是书香门第,你小子不好好读圣贤书,有辱门风啊!说完还意犹未尽加了一句,你要做圣人,圣人哪有像你这样,天天舞枪弄棒的?后面这话有点画蛇添足啊。王阳明说:“怎么没有啊?孔圣人不就是文武双全吗?"是啊,王阳明这话讲得还真不错。孔子教六艺:礼、乐、书、数、射、御。

这次辩论挺绝,最后王阳明说他要建功立业,为万世开太平,光耀千秋。还把看不起他爹这个状元都说出来了。把王华气得跳脚!要对儿子动用非常手段时,被爷爷王天叙出面保护,王华只有落荒而逃!

一个男孩只有在精神层面战胜父亲这个权威,他的自我人格才能完全独立出来,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王华、王阳明这样一对极品父子了!

等王阳明翻越了父亲王华那座高山,看到山那边壮美风景之后,一回头发现,那座被他踩在脚下的高山也是那么壮丽、那么浑厚、那么温暖、那么親切!

其实这对父子在之后的岁月里,在精神层面是同声、同气的!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