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紮實的路,說結實的話,談踏實的愛情

傳言《馬桑樹兒搭燈臺》原是一首傳唱久遠的桑植民歌。

到了明代,倭寇入侵沿海,湘西土司受命率湘西兒郎遠赴江浙抗倭,征途漫漫,親人分離,這首歌便成了激勵士氣撫慰戰亂之苦的征程之歌。簡稱洗腦歌。

走紮實的路,說結實的話,談踏實的愛情

桑植名歌——《馬桑樹兒搭燈臺》

“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的書信與姐帶/郎去當兵姐在家/我三五兩年不得來/你個兒移花別處栽

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的書信與郎帶/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

郎去當兵姐在家/二人心中別牽掛/姐在家中勤生產/郎在前方把敵殺/英雄的模範人人誇/英雄的模範人人誇”

這是現在流傳下來的版本,統共分為三節。前一節為男聲,以出征在外的士兵為口吻,勸女方不用等他,另覓他人,或改嫁。第二節為女聲,以苦等在家的女人為口吻,一心一意訴衷腸,表決心。

這兩段本是極好。

“我三五兩年不得來,你個兒移花別處栽”;“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男女雙方皆有一股狠勁,連訴衷腸都帶著湘西人特有的野蠻爽辣。

對照之下,第三節倒像是一個打圓場的村支部書記說的話,又或者是崔鶯鶯她娘,耍陰謀詭計,逼張生赴京趕考時編的甜言蜜語。

走紮實的路,說結實的話,談踏實的愛情

木心詩作——《從前慢》

一首好詞加進去一個爛尾,精美的愛情故事便成了一場陰謀。湘西后來飛出了一隻金鳳凰,把歌唱到了維也納。在人家恢弘的金色大廳裡,面對著一群前來瞻仰中華文化的金髮碧眼時,也只敢唱到第二節。

想起木心先生的一首現代詩,《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這首詩,和上面的歌詞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道先生寫這首詩之前有沒有聽過這首歌,或看過它的詞。那是從前的時代,走紮實的路,說結實的話,談踏實的愛情。

風格上,歌詞和詩也因為創作時間和角度產生差異。歌詞應是當時當地,因當時的轉亂背景,以當事人的身份而作。情感熱烈,不假思索。猶如熱戀中的男女隔山對唱。後者則是一種回望,慨於現實,生出對從前的懷念。像是透過窗玻璃外的薄霧看風景。

在速食文化流行的今天,我們習慣吃外賣、網聊、頻繁更換電子用品,東西用過了就丟,朋友談不攏一句就散,戀愛吃過幾次飯就換一任。似乎沒有一件事、一個人、一段關係,值得我們付出耐心守候和維護。

而這首民歌和這首詩作,展現的情誼,才顯得彌足珍貴。

走紮實的路,說結實的話,談踏實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