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送走了“秋老虎”迎來了成都的陰雨天氣,其實感覺還是蠻爽的。最近由於項目原因加班也比較多,但是最近也忙裡偷閒的看了兩本書,當然還是關於理財的。一本叫《投資中最重要的事》另外一本叫《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其實兩本書比較核心的觀點在於:

在合理估值區間買入,然後和時間做朋友。當然這也是告訴我們投資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不過這個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要。本文要討論的重點是:時下各大自媒體上比較流行的理財考堂。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本來說,網絡上的這些其實和我沒有太大關係,就當做一個小料一笑而過,但是想想還是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就當是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吧。

下面是記賬我在今日頭條上面通過關鍵詞搜索的截圖: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網絡截圖一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網絡截圖二

不知道看了這兩張圖,有什麼感想。會不會產生“說的好有道理”“我就是這樣的”等等之類的這些想法呢,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開啟的成功被套路的第一道大門。比如上面截圖裡面的“月薪三千,還不如投資理財”這我就想問問,月薪只有三千,拿什麼投資理財;就算投資理財,月薪三千要多少的投資回報,才能讓我每月賺到三千。所以這樣的標題更多就是為了博人眼球,讓人產生好奇心。

我為什麼說這是套路,其實這些廣告、自媒體文章,我都點進去看過,我們就以下幾個問題來具體闡述:

問題1:這些網絡課堂或者自媒體,只有走心,乾貨缺失;

我們看到這些標題的時候,很多時間都能夠產生共鳴,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些標題所表述的東西都是我們現在急需的。我們看到一篇自媒體文章說的是“月薪5000元,畢業5年,攢夠一套房”,看到標題是不是很好奇,覺得這個人也太厲害了,但是冷靜的想想要是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月薪5000千,不吃不喝5年能不能攢夠一套房都是問題。就算這個人理財很牛,年收益能夠達到30%,那攢不到一套房啊。況且月薪5000千在這些地方還要生活。所以標題黨害人;

翻開文章或視頻,內容上缺乏乾貨,通篇都是大道理。什麼轉變理財思維、建立多渠道收入、什麼稅後收入等等。還有無非就是告訴說什麼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記賬,然後做基金定投等等之類的還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告訴說記賬有什麼用吧,記賬該如何記、賬單該如何分析等等,其實還有最關鍵的問題,難道說記賬了,就真的不會花費那些你覺得不該花費的錢了麼?我覺得這是有待考證的問題吧。

其次,就是基金定投,難道不看這個文章或者視頻,我們就不知道基金定投了麼。他們只會說要基金定投,通過時間來拉低持有成本、要投資指數基金等等,但是有誰告訴過說,要選著什麼樣的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也有幾十上百個又該咋選、如何進行基金調研、如何判斷基金好壞等,沒有哪個自媒體和視頻會告訴這些吧,可能僅有的佐證就是巴菲特說“年輕人要持有指數基金”這個吧

最後就是說要持有資產,然後就開始舉例子比如房產、股票等等之類的。我就很想問,房子千千萬,股票千千萬,那我們該持有哪裡的房子,哪隻股票呢?也沒有所以然。

所以我說這些內容缺乏深度,也缺乏廣度,而且這些深度和廣度也不是這些自媒體和視頻製作者能夠提供的,尤其內容的深度。每一類型的投資都是一門極大的學問,所以最終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專門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才有可能獲得投資上的成功。研究的越深入我們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問題2:利用誇大複利的作用,而套路眼前的受眾;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這句話完全沒毛病,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這麼認可的包括我在內。但是在談論複利之前,我們先要談論的是:複利公式【最終收益=本金*(1+年收益率)^複利的次數】,這裡面有3個變量都會對我們最終的收益產生較大的影響本金、年收益率,複利的次數;舉個數據套入公式計算一下:比如本金5萬元,年收益率15%,持續20年,最終的收益是:50000*(1+0.15)^20=818326,如果複利10次最終收入約20.2萬元,如果是複利30次,最終收入是331萬左右

通過這裡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本金越大,年化利率越高、複利次數越多,獲得的最終收益越多。很多理財培訓的課程,一來就告訴受眾,依靠複利讓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複利讓你在多久的時間買房,這屬於典型的避輕就重的問題;就算是真的我們能不能得到這麼高的收益率、能不能享受這麼多次複利都是個問題;

所以我們要合理看待複利,巴菲特還說他人生百分之八十的錢都是60歲以後掙的,對於現在就需要錢的我們來說,60歲對我們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問題3:這些自媒體課堂出發點也是為了商業目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更簡單了,要是真的理財能夠那麼輕易的實現財務自由,那這些做自媒網絡課程的人是為了啥呢?為了理想麼?因為熱愛麼?其實不然,這些機構做理財培訓課程,根本出發點還是盈利,說白了還是企業行為。我們不排斥企業行為,但是這種沒有深度的理財培訓課程,我覺得多少還是有點騙人的感覺(僅是個人觀點,不針對任何人)

對於購買這些理財課程的人,我也有點感覺是被收了智商稅的感覺。

財務自由之路——淺談“自媒體上流行的理財課堂”

真正的理財、現財務自由,我覺得還是一個比較深入的和持久的話題,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我是一個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堅持理財的人,我不敢說我的方法一定是對的或者是錯的,我只是把我的經歷、學習、計劃及收穫等等分享出來,看看是不是在我既定的時間內達成我財務自由的目標。也是為了和網友分享財務自由之路上的心路歷程,所以話堅持到現在,還是想過放棄。


喜歡理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就理財問題進行交流和學習,幫助彼此達成的財務目標或者理財目標;我是歡樂理財的小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