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布里丹之驢是對人無法作出決定的狀態的一個比喻性描述,其表述如下:有一頭驢子,它的行事非常理性,每當要做出選擇和決定的時候,務必要讓自己仔細想清楚,以便該決定或者選擇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支持。某一天,它非常餓,到處尋找草料吃,誤打誤撞發現了兩堆草料,它們的大小差不多,顏色和鮮美程度也差不多。站在兩堆草料之間,這隻驢子犯了難:我該先吃哪一堆草料呢?我先吃了它有哪些理由呢?這些理由是真實且充分的嗎?每當快要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它馬上想到另一些理由把它否決了。於是,它在兩堆草料之間左右思量,最後竟然被活活餓死。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這個悖論是以14世紀法國哲學家布里丹名字命名,就這個悖論原始表述尚無論著。而亞里士多德在《論天》中有過類似的描述:有一個人,他既渴又餓,且程度相同,當他身處食物和水之間時,無法決定究竟是應該先進食還是先飲水。布里丹提倡的是道德決定論,為了避免物質和所存障礙的干擾,在面對不同的行為選擇時,總是必然選擇更大的善。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哲學家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一書中,最早將這個悖論與布里丹之驢的悖論聯繫起來,認為它牽涉到自由意志與因果決定論的關係:如果人們的行為不是出於自由的意志,當他到了一種均衡狀態,像布里丹之驢那樣時,他將怎麼辦呢?他不會飢餓而餓死嗎?假如這樣,我們豈不將此認作泥塑的人或者驢子?倘若否認這一點,那麼我們不能承認他能自決,具有去所要去的地方、做所要做的事情的能力。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假設在該驢子的因果歷史中沒有任何東西促使它走向這堆草料而不是那堆草料,並假設它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果決定的,是先前原因的不可避免的後果,而這些原因又是由別的先前原因所決定的,由此不斷追溯下去,該驢子只好站在兩堆草料之間,等著最終餓死。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如亞里士多德談到的,像驢子那樣行事的人也會在進食和飲水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導致死掉。後世的著作家諷刺面對兩堆一樣稱心如意且可吃到的乾草時,驢卻會因思考如何決定而必然餓死的觀點。該悖論出現的另一個背景是企圖為信仰作辯護。這一論證是,就像捱餓的驢,我們必須作出非理性的選擇以避免陷於無盡的懷疑。

淺談:布里丹之驢與因果決定論

其實作為一隻理性的驢子,對於理性到把把自己餓死的程度,這種理性已經完全蛻變為非理性,通常來說,在理性無法做出判斷和取捨的時候,那麼久聽從本能的呼喚,遵照常識的指令,可能才是最理性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