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姚明也點讚的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靠什麼掀起“青春風暴”?

上週日,第21屆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在北京首都體育學院籃球館落下帷幕。今年3月上演的CUBA東北區的“五道口德比”再次在總決賽的舞臺上演,這場可遇而不可求的決賽最終以北京大學隊84比77戰勝清華大學隊、喜提三連冠而結束,而北京大學的王少傑則雙喜臨門,從姚明手中接過MVP獎盃。

圖片

賽場上的“青春風暴”和賽場邊的“高朋滿座”為本賽季的CUBA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更熱情:主場和賽制

今年的CUBA對賽制進行了改革,最大的變動是在兩個階段採取主客場制。第一,在分區賽階段,16個省市的球隊通過主客場制決出各自排名;第二,在全國賽的8強賽中,也採取了主客場制。主客場制相比賽會制,對主場球迷的吸引無疑是巨大的。據阿里體育的測算,在分區賽階段,超過10萬人次學生為主場球隊加油。而在8強賽的主客場共8場比賽中,現場觀眾超過3萬,這其中還有不少客場球迷為球隊助威。有記者說,如果學校的體育館容量再大一些,還會有更多的球迷到場觀賽。筆者現場觀看了浙江大學主場和廈門大學的8強賽,30號張梓晨和28號陸曉龍的退役儀式和校歌合唱把氣氛推到了高潮。

圖片

賽制的改變還體現在附加賽、雙敗淘汰賽等方面。最終的全國32強賽按照各賽區的排名決定,排在前面的直接晉級,而後面的球隊則通過附加賽決定是否進入全國賽。這樣的附加賽擴大了參賽的學校,也增加了比賽場次。中國石油大學就是典型的獲益者,他們在強手如林的東北賽區幸運地獲得附加賽資格,並晉級全國32賽。

至於雙敗淘汰賽,是指全國32強賽決出8強賽的過程中,球隊在浙江大學的兩個校區進行雙敗淘汰賽。比賽從5月18日開始,5月25日結束。今年的CUBA全國賽從24強增加到32強,便於淘汰賽的編排。更重要的是,參賽球隊數量增加,並且進入32強的球隊有更多的場次和其他球隊交手,這樣全國範圍的高水平的對決,對每支球隊來說,機會都殊為難得。

圖片

其實最終的4強賽,每支球隊都有2場比賽的機會,半決賽失利的球隊還有決出三四名的機會。這對2支半決賽失利的球隊來說,也多了1場歷練的機會,對觀眾來說,也多了一次欣賞大學生籃球技術的機會。筆者曾經在印第安納大學訪學,曾經獲得5個全國冠軍的印第安納大學籃球隊一個賽季差不多打30場比賽,如果進入全國68強賽,則比賽場數更多。

CUBA決賽的氣氛更“燃”,球迷也更為熱情,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買咖啡的球迷排了很長的隊伍。因為是週日,許多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前來觀賽。

很溫情:文化和致敬

隨著我國大學招生數量總體上升,大學成為大多數年輕人走向社會之前的最後一站。身體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前提,也是他們將來在社會打拼的基礎。而體育無疑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無論從個人還是家庭、社會,都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體育的便利。而籃球這樣的團隊項目強調團隊精神,對於許多是獨生子的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大有裨益。

圖片

事實上,CUBA強調的傳承,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大學恰恰是文化傳承的地方,因此,兩者高度地契合。其實參加CUBA的運動員,在各自學校,也有學業的要求,有的還是學霸。浙江大學的俞傑來自杭州,高考680多分。清華的王子寧,曾經在2016年代表清華獲得第18屆CUBA總冠軍,大學期間,他超過半數的必修課成績在90分以上,專業排名第一,無疑是文武雙全的“別人家孩子”。

許多觀眾和記者都認為,今年CUBA的形式和氛圍更佳,體育之外的人情味和文化味道更濃。決賽當天,北大女籃隊員和她的父親來到現場,引起了北大球迷的歡呼。決賽的暫停和中場休息,現場攝像機捕捉許多有趣的鏡頭,在現場大屏幕展示,和球迷有了深度的互動。而多場8強賽開始的主場球員退役儀式,則是對這些即將畢業的球員的致敬。

特燃情:包裝和宣傳

2018年8月,阿里體育得了未來7年CUBA獨家運營權,顯然阿里體育希望對CUBA進行精耕細作。考慮到阿里體育和國外大學生籃球聯盟合作運營中國賽,獲得了許多包裝和宣傳的經驗,因此他們對本賽季CUBA包裝和宣傳的改進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圖片

今年的CUBA在32強賽和決賽,都舉行了開幕式,增加了許多賽場內外的包裝,呈現了娛樂化的趨勢。決賽開幕式上,主辦方邀請了偶像團體過來渲染和烘托氣氛。在決賽現場,有許多之前打過CUBA的籃球人士前來,例如去年CU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目前在CBA廣東隊效力、並且獲得今年CBA總冠軍的萬聖偉為母校北京大學助威。

其實本賽季CUBA還和CBA有些關聯。今年1月,CUBA代表隊和CBA的新秀,打了星銳賽,大學生代表隊以2分險勝,這種對抗其實很有噱頭。

圖片

在宣傳上,本賽季的CUBA提出了“征服不服”的口號,這樣便於推廣。從分區賽開始,優酷體育進行全程直播,從而有了固定的直播平臺,這樣也便於球迷記憶和關注。此外,CUBA的轉播通過高速攝像機以及相關轉播技術,展現場上的精彩瞬間,提升了比賽制作水準。

CUBA做大需要社會各界努力

隨著我國大學生在校人數的增加,我國的大學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我們培養什麼樣建設者和接班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體育在大學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都值得深思。體育運動對人的改變是既有肌肉、身材、健康這種有形的改變,更有氣質、品格、勇氣等無形的改變。

圖片

在今年籃球世界盃將在中國舉行的大環境下,籃球無疑將在中國得到極大的推廣。無論從體育教育意義或者從體育產業價值來說,年度性的CUBA已經有了21年的歷史,是一個優質的IP,怎樣把這塊蛋糕做大,達到學生、學校、管理者、運營方、企業多方獲益,形成良性循環,需要社會各界努力。

(本文為2018年度上海市學校體育科研一般項目《美國大學體育聯盟運營體系研究》(HJTY-2018-C34)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陳國強,男,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博士。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健康學院訪問學者(2013-2014)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題圖來源:新華社

文內插圖: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