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门里门外演八百年世说新语,燕去燕来传一万里日下旧闻。

北京有多少门?怕是谁也说不清楚。这儿说的门,不是各家各户的房门,而是整个北京城从里到外,大大小小的各种规格的城门,牌楼。天安门,崇文门,宣武门,午门,太和门,德胜门,正阳门……甚至各种规格的王爷府和大臣们的院门。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门一世界》,对整个北京的门做了一次系统的巡礼。也对整个北京城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做了一次展示。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一门一世界》封面

中轴线上的皇城

整个北京城在元朝大都时代谋划和营造的时候,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的思想设计的。根据二十八宿对北斗七星形成的拱卫之势,根据斗转星移的规则,首先是确定了北斗天轴在地上的投影为大都的中轴线,二十八宿的“金木水火”分列四方,从而成为与上天对应的煌煌帝都。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中轴线上的紫禁城

这个中轴线,毋庸多说,皇家的主建筑都座落于这条线的这个上面。皇家庭院,“内九外七皇城四”。至少全部包含了四重门,城门,巷门,院门,屋门。它们的特点是雕梁画栋,色彩的搭配,五脊六兽的精细,极尽奢华之能。也更体现出几百年前的精彩。

不可忽视的是每个名字的文化意义,我们常说“左文右武”,东边的城门叫崇文门,西边的叫宣武门。在皇城内,东边是文化殿,西边是武英殿。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崇文门城楼

据咱们传统的阴阳五行理念来解释,每个方位都有非一般的典故,也搭配不同的颜色。中央戊己土,黄色,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赤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这些意义自然非凡。

扩散四周的黎庶之门

围绕在皇城之外的则是各种普通人家的门和院。除了名门大家 ,也有小巷胡同里的小门小户,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讲究。北京的门是非常有讲究的,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讲究是一种高标准,是生活精致化。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胡同

北京普通的居民门楼没有雕梁画栋,因为这在以前逾制。想当初大清光绪的时候,内务大臣俊启的城里建了所宅子,他造了大门三间,按大清的规矩,三间大门是王爷的规格,内务大臣没有资格使用,慈禧下令查办,俊启吓得一命呜呼。

但这难不倒民间智慧,他们在砖雕,门墩,门簪的细节上体现出更加精细巧妙的内容出来。这也是皇家文化和平民文化根本的差异。在门廊,在墙角,在屋檐,凡是能想得到的地方,都会作为其展示的地方,这些内容丰富了大街小巷胡同内的门楼内容。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体现。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优美的门簪

时间演变里的名人故事。

从元建大都以来,每一个门里都生活在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住在这些门里的历史文化名人们,自身带着的文化价价值也值得细读。

皇天之门里,恭王府不用说了,一般涉及到大清的影视剧都会出现。明珠家的纳兰容若一度被认为是《红楼梦》里的原型,因为当年乾隆帝读过《红楼梦》说:此明珠家事耳。也有著名的宛容的宅院。

《一门一世界》|北京的门,门里门外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

乾隆帝:此明珠家事耳。

文翰之门篇章学术的发展,梁启超,林语堂,闻一多,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居住过的那些胡同和院门。他们为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他们在这些故居里发生的故事。

弦歌之门所包含的文化名人尤其多,也更包含了北京戏曲的演变,从元代杂剧的兴起,到元明清的戏曲发展,再到程砚秋,谭鑫培,梅兰芳等待大家的时代。从茶园到小剧场。是一直是一代戏曲名家的大本营。

品鉴一座城市的门,就是品鉴这个城市的全部底蕴。几百年的时间消逝了,历史的痕迹留在那里,砖瓦木件构成的史书,大美不言,证明着从古到今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这是一部掀开一角看古城的读物。以固定的门为切入点,讲述每座门里都深藏着的人生故事和世事变迁。陈年老账一般的人,事,物,都跟着鲜活起来。更展示出几百年来,北京城的历史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