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将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放在嘴里,随着音乐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

光听这段文字描述,你可能没法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下面放张图让诸位直观地感受一下。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大多数人看到这幅图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皱眉,然后真诚地发出疑问:"这是个啥?"

这门传统艺术叫"耍牙",拥有几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曾与川剧中的"变脸"相齐名,有"西脸东牙"的说法。

但现在,川剧的变脸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国粹,耍牙这一门传统艺术却是无人问津。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观赏性不够高,简而言之,就是它不够好看。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所以,尽管宁海平调耍牙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大环境里,它依旧是一颗备受冷落的小白菜。

耍牙艺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耍牙艺术在多种地方曲艺里都有出现,如秦腔传统戏中,凡相貌凶恶的形象,都会运用到耍牙技巧。秦腔耍牙和平调耍牙的不同点在于,秦腔耍牙多用两颗或四颗獠牙,在口间吞吐,作凶神恶煞状。

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大概就是混得都挺凄惨。秦腔耍牙已经濒临失传,平调耍牙的处境却也不容乐观。

平调耍牙最近一次出现在较大的公众视野中,还要追溯到2011年的中国达人秀。当脸上浓墨重彩的演员带着一口獠牙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满座皆惊。更令人惊奇的是,卸下浓妆,站在舞台上的却是一个留着齐刘海儿,笑容甜美的年轻姑娘。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这个姑娘叫薛巧萍,是平调耍牙的第六代掌门人,也是平调耍牙现在发展的中流砥柱。

据她讲述,平调耍牙并不是一门讨巧的技艺:"牙练万次出一功。"她笑着对采访者说出这七个字,数十年的艰辛却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七个字中。

耍牙对初学者来说简直可以称作一场磨难,耍牙采用的是猪牙,非常锋利,嘴巴,牙龈,腮帮被磨破皮,磨出血是很常态的事。嘴巴被磨出血的时候,连简单地吃个饭都成了奢望,而这样子的折磨起码要持续整整一年的时间。同一辈学习的人中,只有薛巧萍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然而,对耍牙来说,一年的苦练却仅仅是入门。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耍牙除了要做到"咬""舔""吞""吐"四样基本功之外,仍要练习"唱念坐打",演出时配合平调"三大一小"的声令和《将军令》等曲牌,用精湛的"变口"功夫配以狂放的身段,展现戏中人的形象。

学艺的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耍牙艺术难以大范围推广宣扬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自身的局限性。宁海平调属于地域性极强的地方剧种,用宁海地区的方言演唱。南方地区的方言由于文化、地势等众多原因,其难懂程度和一门外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因此,外来人听一场戏,大概跟听天书并没有什么两样。而耍牙艺术尽管在发展初期独立于平调,但在发展过程中,平调逐渐吸纳了耍牙这一门技艺,二者相融,才逐渐绽放异彩。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现在来看,这样的相融也为耍牙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劣势,耍牙难以脱离语言局限性较大的平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发展。

再者,回到最初所说的那句话,耍牙发展不起来,在于它不好看!确实,表演耍牙的人没有飘逸灵动的身段,没有低回婉转的唱腔,也没有川剧变脸令人啧啧称奇的表演效果。

有人说,把猪牙放在嘴里进行表演,并不能看出什么艺术高度,听上去还不卫生,这样子的一项非遗,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但艺术的观赏性和价值,其本质应当在于它的"神",而不是在于它的"形"。拿平调耍牙最有代表性一出曲目《金莲斩蛟》来举例子,《金莲斩蛟》讲述了坚韧勇敢的姑娘斩杀为非作歹的蛟龙的故事。故事本身听上去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演了上百年的曲目,既然流传了就一定有它流传的道理。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是远高于表演本身的。

就拿《金莲斩蛟》这一故事来说,耍牙的表演形式便是对"蛟龙"这一人物形象最好的诠释,仅靠油彩涂染的脸谱和平调平缓的唱腔,这个形象不会具有那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蛟龙的嗔笑怒骂和为非作歹通过一口獠牙来显示,又何尝不具有一种趣味性呢?

由此可见,耍牙的表演艺术,不符合大众对于美感的认识,但却带着极强的艺术张力。


十年练就的绝技是非遗,喜欢的人称赞奇,不懂的问满口獠牙是个啥

近年来,公众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扬和保护。宁海当地修复和新建了许多戏台,作为平调耍牙表演场所。平调耍牙的发展并没有曲高和寡,它依旧亲密地融在小城的百姓里。

尽管平调耍牙的受众仍是大部分中老年人,但依旧有人期许并坚信着它能够焕发新的活力。一口獠牙的平调耍牙,也自有其魅力所在。

何须浅碧青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了解一项非遗,不应该只是浅薄地关注这门艺术够不够热闹,够不够好看,更需要关注的,是技艺背后沉淀百年的文化内涵。平调耍牙是艺人们戏曲表演形式的重大创造,是从艺者们数十年的苦练与坚守,是老一辈们半生辛劳的时光里不灭的记忆。也是年轻人们应当去了解与传承的一门艺术。对于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都是如此。只有这样,艺术薪火的种子才能代代相传,才不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艺人们会老去,但一门艺术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