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統治者最終選擇儒家,而不是法家,儒家比法家高明在哪裡

諸子百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異常活躍。為了促進國家統一,為了消弭戰爭威脅,為了有利於社會和平穩定,有了幫助老百姓脫離苦難,有非常多的思想家,都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就是這個時期裡,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不過,隨著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隨著秦朝對民間學說的禁錮,對發聲者的強力打壓,對書籍的焚燒,因此一時之間,秦朝進入了萬馬齊喑的暗黑時刻。

後來,隨著農民起義軍及六國後人的造反,秦朝被推翻,新的朝代漢朝建立。

漢朝建立初年,由於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因此漢朝初年的統治者實施無為而治。在這種情況下,“黃老思想”就興盛起來。

這裡的“黃老思想”,實際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種是“黃帝”思想,一種是“老莊”思想。

封建統治者最終選擇儒家,而不是法家,儒家比法家高明在哪裡

(網絡配圖)

這時候興盛“老莊”思想我們不難明白。為什麼還會興盛“黃帝”思想呢?

“黃帝”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尋根意識,也就是當時作為從民間普通百姓成為天子的漢朝統治者(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歷史傳承關係,從而證明自己當皇位是天命所歸。因此,才根據“五德”理論,往上推到黃帝時代。越過戰國、春秋、西周、商、夏這些貴族統治者們,直接把祖先往上延續到黃帝。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已經不再那麼貧困孱弱。國家的富強,也讓各種思想得到復甦。不過,這時候畢竟已不是春秋戰國那樣的分裂時期,不需要尋求國家的統一。而是到了封建集權時代。既然是集權時代,因此就包括了思想的集權。春秋戰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情況,就不可能出現。那麼,這時候應該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思想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呢?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經過董仲舒等大儒的倡導,最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選擇儒家為漢朝的正統思想。而漢武帝的這種選擇,後世都沒有再改變過,沒有進行過重新選擇,這樣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封建帝制時代結束。

封建統治者最終選擇儒家,而不是法家,儒家比法家高明在哪裡

(董仲舒)

那麼,儒家這一種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信徒很廣,但是被各國統治者紛紛拒絕的學說,為什麼最終卻獲得了這麼大的尊榮呢?儒學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封建時代是一個集權統治的時代。說起來,作為集權統治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最適合採用的,應該是法家。因為法家所講的,就是如何進行集權統治。法家有“法術勢”這樣的思想,這些思想,給統治者規劃了一整套非常好的統治辦法,完全是在操作層面上的。統治者只需要拿來用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費腦筋。而且,當年秦國也正是利用法家思想,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

那麼,為什麼漢朝統治者卻不再繼續使用法家呢?

這是因為,雖然法家幫助秦國統一六國建立了秦朝,但是法家給造成了秦朝的短命滅亡。

法家太過於直白。法家的觀點彷彿就是直截了當地說,老百姓們,你們必須服從我,歸順我的統治。你們誰要是不服從,不歸順,那我就會判你們的刑,抓你們去坐牢,砍你們的手足,殺你們的頭。

這個話,實際上就是把統治者放在老百姓的對立面,老百姓心裡怎麼會服氣呢?當統治者的統治力量下降的時候,老百姓肯定就會反抗了。

封建統治者最終選擇儒家,而不是法家,儒家比法家高明在哪裡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儒家的做法不是這樣的。我們說了,法家是維護統治者統治的,但實際上儒家也是維護統治者統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維護周禮。維護周禮,就是維護社會等級秩序。你處在哪個階層,就要永遠呆在這個階層,決不能越軌。看看,儒家的這種說法,難道還不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集權統治嗎?難道統治者會羨慕老百姓的生活,努力想成為一個窮光蛋嗎?

儘管也是維護統治者的利益,但是儒家非常高明的地方,就是他不講“法術勢”等統治手段,他講的,反而是要君王“仁愛”,要君王“禮讓”,讓君王關心愛護老百姓,“民貴君輕”。

正因為儒家反覆宣揚“民貴君輕”的思想,因此老百姓聽起來,覺得自己受到尊重了,自己是“中心”了,因而特別高興。也因此特別擁護儒家的學說。

也就是說,儒傢俱有極大的欺騙性。

當然了,儒家也不完全就是欺騙。因為在儒家的反覆宣揚之下,老百姓確實能夠多多少少得到一些關心(雖然權力以及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都被統治者所擁有),這就使得老百姓非常維護儒家,儒家就具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