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上週的線上讀書會結束了,本該週日彙總讀者們的書評集合,但因為上本小說《火車》顯然讓大家感慨頗深,所以很多讀者提交的書評,在篇幅上遠遠超過了200字。

而我在做後續精簡工作的時候,也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很多讀者雖然寫的很長,但確實寫得很好,導致我狠不下來做刪減。

所以,經過精簡後的書評依然很長,但是如果你也讀了《火車》,你也感觸頗深,那這些非常深刻,且各有角度的書評,一定會拓寬你的認知,讓你對這本社會類懸疑小說,有更為發人深省的思考。

閱讀的樂趣,在於理解,而當不同的理解彙集在一起時,我彷彿洞見了一個水草豐茂的新世界,願你也能體味到這種感受!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憶億】:我之前寫過一本小說,是妻子發現丈夫出軌後,通過報復讓丈夫一無所有的故事。

我給同事看,她看完後的第一反應是女主太狠了,而我卻覺得,婚內出軌不忠在前,對他多狠都不為過吧。後來發到群裡,卻有人說對她不夠狠。我以為是打錯字了,應該是他吧。

然後那個人說,沒錯,是對她不夠狠,你沒有寫出她之前的付出,她得知丈夫出軌後的絕望和痛苦,所以之後的報復就顯得的平淡而毫無看點。

之前一直不明白,直到看了《火車》後我明白了。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作者從拜託親戚幫忙尋找失蹤未婚妻開始,一點一點揭開故事主線。最開始,我們像和也一樣不敢相信,但慢慢發現新城喬子的佈局之深,對她濫殺無辜深惡痛絕,但知道她的過往後,之前的厭惡情緒都不復存在,只留下複雜。

喬子的父親欠下大筆債務,跟喬子本人沒有關係,可是她卻不得不開始逃亡,雖然會害怕,會惶恐,可是這時候的喬子,是美麗聰慧的,她還沒有絕望。

接著開始了一段婚姻,夫家條件不錯,她以為終於可以擺脫過去的噩夢,可以開始幸福的生活了。她會在睡覺之前開心的想象明天吃什麼,也會在偶爾的黃昏,幸福的規劃以後的生活。

直到追債的人找到她,她的幻想被打破,她的安全堡壘搖搖欲墜,惶恐不安每天都在不斷堆積。

是抱著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去尋找父親的死訊呢?魯迅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如果沒有看見光明,更深的黑暗也只是害怕,可是她有過美好,卻即將被黑暗吞噬,這個時候就像要掉下懸崖的瞬間,只剩一隻手死死攀著巖壁。她應該還是愛著父親的,從前文就可以看出來,可是與那相比,她更害怕這一鬆手,就是墜落深淵,所以害怕壓過了一切,她拼命要找到父親的死訊,以至於面目猙獰。

可是她終於還是沒有找到最後的希望,她離婚了,她被壞人帶走了,被帶到了地獄。

女孩子害怕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有些事情真是想一想都覺得噁心。對女孩子來說,最深,最惡的事她應該在那期間嚐遍了,她人性中那些美好,希望被全部剝奪了。

很多人都做過無論怎麼逃都會被追上的噩夢,但對她來說,這些噩夢,都成為了現實。每天活在過去的痛苦中,活在會被追蹤到的恐懼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她,冰冷的濃霧中,她只有自己。該是怎樣的絕望呢?猶如逃出地獄的惡鬼,她不再有安全感,唯一的希望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找到。

可是,沒有辦法,沒有任何救贖,除非新城喬子死去,除非她成為其他人。

所以,她接下來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了吧。

也許有一些人會說,「無論怎樣也不能犯罪啊」,律法是依靠恐懼來起作用的,可是如果她心中對那些人的恐懼超過了對律法,對死亡的恐懼呢?我不是說她做得對,但我理解她的行為。因為作者鋪墊好了「因」,所以後續所有的「果」,都可以得以支撐!

個人的悲劇在任何時代都可能會發生,但是,如果讓這個悲劇成為一種現象,那麼這個時代就是悲哀的。

如果社會是健全的,是欣欣向榮的,個人的悲劇可以向社會求救,如果是時代的悲劇造成的個人悲劇,那是最深的悲劇,除了在悲劇中浮沉,我想不到任何辦法。

時代的發展不是像車輪一樣,總是向前的,她是一條河,有分叉,有改道,有暫時的斷流。河流最好的發展是依靠群體智慧,而不是某些人掌握方向權。所以,我們需要每個人為社會發展做出努力,不讓我們生活的社會,變成悲劇的社會。

順便說一下,雖然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不好,不公的事,但我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黑三】:情節簡單。讀來悲涼,覺來醜陋。

一個老故事。飛機在空中顛簸,眾人驚恐一片慌亂,唯獨一位老人十分鎮靜。待飛機平穩時人們問老人:你不怕嗎?老人微笑道:鎮靜,是我能唯一能做的事。

你看,即使在生死關頭,外界是外界,我仍然可以是我。生存環境惡劣,慾望卻滿世界奔忙,人類大同。如果將老人的素養與智慧列為應對上線,那麼,至少還有一條下限,適用絕大多數群體,那就是:不要拉無辜下水。

你可以不是天使,但別做魔鬼。

網友【進擊的石頭】:就像很多用彩鋼瓦遮擋他們認為醜陋的東西,用稀裡糊塗的和稀泥來遮擋大是大非,總是說對事不對人,可是事兒都是人乾的呀!用那句話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火車》裡的兩個關根彰子,她們的悲劇真的與其它雪花沒有關係嗎?

是,你可以說彰子是因為貪慕虛榮才欠下高利貸的,又是貪慕虛榮郵購高級內衣才變成了別人的獵物的。可是喬子呢,她是被父親的債務牽連的,就連她不惜殺人奪舍換馬甲後還是逃不脫信用卡債務的夢魘,新馬甲一樣是個債務受害者。

《一九四二》裡,栓柱一覺醒來發現孩子不見了,急忙跳下火車,才想起另一孩子和小米兒還在火車上。著急,無助,悲痛的喊出那句我也時常想喊的:火車——我日恁娘!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白秋晗】:「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技術革命,人類生產技術的每一次飛躍,表面上看像一列轟轟作響的火車,載著人類文明向前走。實際上只要細看,你就會發現那些送進鋼爐的不是碳,而是底層群眾,在烈火中掙扎的,是他們受盡折磨的靈魂。

個人悲劇和社會的關係,就像蘋果和蘋果樹的關係。人生在社會中,長在社會中,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有得選擇,實際上早在我們選擇之前,zheng'zhi家、資本家、媒體已經為我們選擇好了。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編排生活的劇本,一種去演這份劇本。

試想,如果喬子不是生活在那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時代和社會中,她又怎麼會為了虛幻的享樂,而葬送自己的人生。

但是,難道人類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嗎?蘋果樹上的確只能長出蘋果,但是蘋果的品質、大小還是取決於它的意願。一棵樹上有大蘋果、也有小蘋果,有長得好的、也有長得醜的。我們無法根除時代和社會的影響,也無法撼動那些大山,但在自己這小小的一隅,還是能夠自己做出決定。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靈兮】:整部小說抽絲剝繭,結構嚴謹,佈局巧妙,敘述樸實,心理細膩,宮部美雪的文風直白而優美都是我喜歡的。

關根彰子和新城喬子,除了年紀相仿毫無共通之處,但正是這樣兩個普通而美麗的女孩,因為自己或家人的債務透支,踏上了開往地獄的列車。她們一個宣告破產,一個隱姓埋名。

當新城喬子用關根彰子的姓名行走在世間的時候,她一定希望那被焚燬的屍體將永遠沉寂在小學校園的角落,命運的火車呼嘯而過,如果不是富家未婚夫好心為假彰子申辦信用卡,這借屍還魂的秘密將永遠藏在黑暗中。

陪酒女關根彰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就如同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借了那麼多的錢,她不過是希望讓自己看起來幸福快樂罷了,一次次的刷卡購物讓她負債累累,等她發現自己無力償還的時候,已經沒有了選擇,她申請破產以求自救,這是她自食惡果,也是她母親絕望的根由。

與其說母親的死是事故不如說是自殺,看著女兒的人生墮入深淵,母親也許是希望用自己意外死亡的保險金替她償還債務的,但一切都還是太遲了,母親的死不但沒有救助到女兒,反而吸引了獵手新城喬子的注意。

這樣的安排不得不說是作者宮部美雪的機巧,讓弱者的悲劇因果循環綿綿不斷,好像是偶然又好像是天命。

而新城喬子的悲劇源於家庭:地產泡沫擊垮了舉債買房的父親,在高利貸地下錢莊的殘酷圍獵中,新城喬子眼睜睜地看著父親遠走他鄉,母親賣淫還債的悲慘。

她東躲西藏,有過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遇到了一個愛她的富家少爺,男人不顧家庭的反對同她結了婚,但是當黑社會的人順藤摸瓜又一次找上門來,夫家為了自保,果斷的與新城喬子切斷了關係。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新城喬子泯滅了內心中最後的善良,她決心徹底拋棄掉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身份,成為一個「清清白白」的人,這一次她要掌控車頭的方向重新開始,哪怕代價是殺害一個素未謀面的同齡女孩,她也在所不惜。

當故事的結尾新城喬子終於現身,在探長本間的眼中,她知性而美麗,很難想象這樣的女孩,卻計劃了周密的一系列謀殺。新城喬子是個上了地獄列車的人,她的人生就好像是車窗外的風景,一切的美好和幸福都是一閃即逝的,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錯?

羅素說:人類與其它動物在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存在差異,那就是人類有慾望,而且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永遠無法充分滿足的慾望,這些慾望使得他們即便到了天國也無法安靜。蟒蛇在一頓飽餐之後就去睡,直到需要另外一頓時才醒來。人類,在很大程度上則不會如此。

《火車》中深陷債務困境的人們都可以說是掉入了陷阱,地獄的火車承載著人類的不可遏制的慾望,但如果我們把個人悲劇僅僅歸咎於個人的缺陷和弱點,顯然又失之偏頗。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無可避免的,我們的眼光見識,行為準則都是在我們生活的制度框架下進行的。

當債務將弱小的普通人捲入巨大的經濟泡沫,我們的監管部門有沒有為了無力弱小的他們盡職盡責?無論是影子金融的貪婪,還是商家的逐利本性,又或說是借貸公司的縱容,有沒有引起管轄部門的重視和整頓?執法機構有沒有給予社會足夠多的風險教育和知識普及?

當個人破產法出臺開始保護被債務追逐的無處安生的低層遊民時,社會對於「個人破產」這種非常必要的挽救渠道卻依舊帶著歧視的目光,認為那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止損自救,更是對人品和信用的低劣標籤。

當地下錢莊用各種方式騷擾逼迫負債者,警察們又是如何藉口「證據不足」而任憑惡行的肆虐,最終導致負債人家破人亡,亡命天涯?

讀完《火車》,心中一直縈繞著那些同類相殺的殘酷。

關根彰子的閨蜜說了這樣的一段話:這世上有很多蛇,想有腳卻疲於蛻皮,懶得蛻皮,甚至都忘記了要如何蛻皮。有些聰明的蛇就賣給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腳的鏡子,於是有些蛇就算是借錢也好買到這種鏡子,讓自己感到幸福。

但沒有腳的蛇終歸是個幻象罷了,沉迷在其中蛇腳沒有長出來,卻欠上了一大筆債,最終,蛇只能被捕殺販賣,失去了一切。

宮部美雪從推理故事的角度,講述了信用卡透支後普通人從困窘無力翻身,到鋌而走險的心理動機,更通過探長和破產律師的角度,對金融泡沫債務危機作出了分析和反思:

人的慾望列車需要依靠健全的軌道和理智的約束,從政府層面應該注重法制法規的制定,提供多樣的清算償還方案。以及對監管力度的加強。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青年人進行金融風險教育和知識的普及,竭力減少個人的盲目債務透支行為,防止更多的人深陷債務的深淵而無力自拔。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非 衣】:警察本間在停職期間受到侄子和也的委託,尋找莫名失蹤的未婚妻「關根彰子」,結果發現真正的彰子是,被迫讓喬子所取代……

「所謂名字,是被人承認、被人呼叫的,因而 是存在意義的標記。」

關根彰子用信用卡貸款來租房子,新城喬子的爸爸用信用卡貸款來跟「購房熱」賺錢,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會利滾利,讓自己欠了一大批債,讓自己甚至自己的家庭飽受催債逃亡之苦。

以前面對這樣的人和事,我們難免會認為:這就是貪慕虛榮的下場,這是自食惡果,沒什麼可同情的。

但是小說裡,作者試圖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這些人的悲劇源於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整個商業時代的過分縱容和鼓吹。

某些機構為了收益,不會去求證貸款人是否有還款的能力,利用群眾的無知,使用過高的利率和手續費,而且沒有明確的監管制度,只要一個人,有一次沒有能力還款,便會拆東牆補西牆,一發不可收拾。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小說裡,新城喬子,就是被動承受這一切的人,她的父親因為不懂得可以申請信用破產,而帶著家人東躲西藏,最終父親下落不明,喬子好不容易可以稍作安穩的生活,再次被拖入深淵,丈夫和她離婚,她再次踏上逃亡之旅。

為了可以徹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她不惜決定奪取別人的姓名和人生,而取而代之。站在上帝視角,我們可以為喬子開脫,但現實是,做了壞事就是壞事,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都傷害了更多無辜的人。

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這意味著喬子即便面對什麼,都可以最終決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也意味著我們每一個社會人,都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去構建一個幫助喬子們,更容易生活下去的環境。

無論怎樣的個人悲劇,都夾雜著社會的因素,也是時代的悲劇 ,但對於每一個社會人來說,我們要努力的方向的是,儘可能造就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讓個人悲劇裡的社會佔比更少一點,讓社會上的個人悲劇也更少一些。

網友【Aris雪】:所謂悲劇,我覺得是多面性的。個人的生活,境遇,以及複雜的情感。

書中,作者以新城喬子和關根彰子這兩個年輕女性的形象開始敘述。

對於關根彰子,她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卻沒想到越陷越深,最後做了夜店女郎。而新城喬子,則是因為家裡欠債破產的關係,不得不過著四處逃亡的生活。

毋庸置疑,新城喬子是美麗,知性的。這一點,從圍繞她身邊的幾個男子就可以看出。可是從她殺人這一點,她又是孤獨,冷漠的。自始至終,她只有自己一個人。當她在圖書館瘋狂的翻著資料時,她的丈夫覺得他陌生,可怕。可是她只是想過平靜的生活,這樣有錯嗎?

看小說的時候我常常會想,如果新城喬子的丈夫沒有和她離婚,如果周圍有人拉她一把,她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身處社會,人們難免面對各種身不由己,但如果人與人自己的衝突和冷漠少一點,互助和理解多一點,身不由己的狀況會不會改善一點?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網友【濛:還沒看書,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再加上預告說這是一篇懸疑推理小說,我的腦子裡已經冒出來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無法停下,也無法尋求警察幫助的相對封閉的環境裡的柯南式詭異兇殺案現場,結果開始閱讀之後,有種驚掉下巴的感覺,我都準備好晚上睡不著覺了,你告訴我你是寫信用貸的?已暈倒!

好吧,玩笑之後,來仔細品品這本書,整本書讀下來,感覺佈局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推理,也沒有什麼驚險刺激的場面,整個破案過程如白開水一般,如果你是奔著驚險詭異的期望來看這本書的話,那就只能失望而去了。不過這並不表示這本小說一無是處,相反,這本小說在思想深刻性和社會意義上,出人意外的好。

整本書其實就只是兩個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故事。男主警察貫穿整部小說,但似乎只扮演著解說員的角色。關根彰子,同樣貫穿全文,但似乎也不算是靈魂人物。

真正核心的人物是新城喬子,一個聰慧美麗,拼命掙扎卻最終墜入黑暗的女孩。起初,她在躲避追債公司,但是當她殺人之後,她需要躲避的就是整個社會。讀到這裡突然想起劉德華演的《無間道》,她的處境和華哥如此的相似,頂著虛假的身份,飽受煎熬。如無間地獄,受苦無間斷,不可脫逃。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火車》這本書宮部美雪寫於1992年,此時的日本正處於經濟泡沫破碎的年代,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很快恢復了經濟,並快速發展,於60年代發展到巔峰,成功世界經濟總量第二。

日本整個國家的信心都開始空前高漲,開始向美國市場進軍,在美國大肆購買房地產,甚至買下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哥倫比亞,可以說在那個瘋狂的年代,日本人甚至喊出了「買下美國」的口號,而日本國內國民也紛紛投資股票、房地產等行業,股市、房市等虛擬經濟行情如火箭般上升,而這一切在日本政府被美國威脅下籤訂《廣場協議》之時,戛然而止,日本的經濟如同泡沫一樣瞬間破碎。

大量的利益被美國資本從金融市場撈走,日元貶值,同時全國範圍的大量家庭紛紛破產,人們拿著上萬塊卻做不了公交,也買不到吃的。這是日本這個時代的悲哀,而關根彰子、新城喬子正是時代悲哀下的個人悲哀。

我想斷章取義一句詩「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來描述這種情景再恰當不過,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無法分割;時代的悲哀籠罩著人們,讓時代的悲哀變成了每個人的悲哀,不可抗拒。

宮部美雪近乎完美地以見微知著的方式,描繪出了日本經濟泡沫時代下日本國民悲愴的命運,這才是這本書真正所要表達的。

網友【輕歌】:個人的悲劇和時代有關係嗎?肯定是有的。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餘秀華作為一個殘疾詩人,她說:社會對我的寬容度,就代表了社會的健全度。

一個社會越公正,法制越健全,個人的幸福感就會越高。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切人類的社會活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營造一個更利於個人幸福的世界。凡有悖於這個目的的行為,都將遭到抵制和唾棄。比如戰爭,比如核武器,比如獨裁統治。一個有著個人幸福的社會,才能稱之為幸福的社會。

個人幸福與社會之間絕不是隔裂的。不可能說,一個人人都很幸福的世界是一個糟糕的世界;反之,也不可能說,一個完美的世界卻充斥著無數的個人的人間悲劇。

宮部美雪這本書主要是提示我們,從更多的社會層面來找到造成個人悲劇的原因,而不僅僅把個人悲劇歸罪於他本人。這是每個身處社會的人都應深刻思考的問題。

這樣看來,這本小說就不僅僅是一部推理偵破小說,而是一部有著廣泛社會內涵的文學作品。

《火車》:個人悲劇,和社會有關係嗎?

以上就是本期讀者的書評彙總,是不是有很多地方令人驚豔呢?

經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堅持輸出的,為何自己提筆半天也寫不出一篇文章?其實,看過這些網友的書評,你就會明白,當你寫不出來時,根本原因是你腦子暫時是空的,沒有觸發你寫作的情感,也沒有支撐你記錄的素材。

而這些讀者,僅僅只是閱讀一本小說,就寫出如此深刻的洞見,尤其是在要求只需200字左右,獎勵紅包也只有20元的情況下,他們很多人表示完全剎不住車,超綱的表達完全是無法自控的,這意味著當一個人在輸入時,尤其是輸入能打動自己的素材時,就有能力輸出能打動別人的文章。

相信我,當你閱讀的足夠多,當你願意去花時間總結和思考,當你從事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多時,你的大腦彷彿打開了任督二脈,一切豁然開朗,即便並非是專業的內容創作者,也可以體驗文思泉湧的快感,以及智力創作的心流體驗。

說實話,和第一期你們交給我的書評相比,這一期的觀點和見解,簡直令人拍案叫絕。

感謝你們每一位的參與!

期待後續的我們,能夠因為閱讀,而越來越精彩!

文 | 讀書會觀點集合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