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夺冠》上映前,导演陈可辛说:中国女排是精神,是信仰!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这部被众多网友翘首期盼的影片,在上映的当日,淘票票就打出了9.1的高分。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很多人在影院,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了这些在赛场上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姑娘们,也为了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女排精神。

有人说,中国女排伴随着我长大,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可是,无论我是青葱少年,还是满身沧桑,每一次,看到她们在赛场上跳动的身影和大力的扣杀,我依然会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因为,在她们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它的名字叫做:女排精神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那,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呢?

袁伟民说:女排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

陈忠和说:女排精神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朱婷说:女排精神就是每一天的坚持,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惠若琪说:女排精神就是,最后一球尚未落地,我们,没有理由放弃!

孩子,今天,我就想和你讲一讲这支光荣的队伍,讲一讲真正的女排精神。

升国旗、奏国歌,永远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就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就是:

升国旗、奏国歌!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从1981年11月16日到今天,中国女排走过了将近40年的光辉历程,这其中,有巅峰,也有低谷,有辉煌,也有黯然,但是,一代又一代女排人,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擦干泪水重新出发,咬牙坚持、决不放弃,只因为,她们身穿的,是中国的战衣,她们代表的,是中国!

40年的历程,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拼搏、奋进,夺得了十次世界冠军,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梦想。

身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要以国家为荣,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因为,有国才有家,国富,才能民强!

中国“光速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打破了“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国争光!

比赛前,岑小林说:这次有外国选手来挑战,所以我要拼尽全力去跳,希望把这个荣誉就留在中国。

最终,他击败了其他的顶尖高手,披上了鲜红的五星红旗,真的如他说的那样,将荣誉留在了中国。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岑小林家境贫寒,父母靠承包当地人菜地务农耕田,勉强维持一家六口生计。刚进跳绳队时,他水平不高,成绩是队里最差的。为了提高成绩,他每天都会增大训练强度。

他曾经到了许多国家参加比赛,他说:说实话,面对海外实力强的选手,我也会觉得害怕,但是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最好的实力就不会被对手打败。

小小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只为了把荣誉留在中国,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把国旗高高升起。

每个孩子,站在祖国的大地上,都应该把国家两个字放在心中,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不放弃、不认输,是中国女排的强者之音

朱婷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你认为什么是女排精神?

她非常坚定的回答:不放弃!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在困境中不信命、不服输,永远坚守希望、创造奇迹,才是女排精神最动人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她们才能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绝地反击、逆风翻盘,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只要比赛不结束,我就还有希望,永不放弃!”

2019年世界杯,女排夺冠后,演员徐峥这么说:

中国女排有一种超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仅是体育,也不仅仅是胜利,她是一种生命力!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这种绝不放弃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女排的灵魂,刻在了每个姑娘的骨血里,成为了她们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我希望你也能拥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因为,未来的你,一路成长,需要面对许多的困境,要搏击风雨,唯一的利器就是咬牙坚持、绝不放弃!

上海政法学院大三学生潘翌昕,自幼患有脑瘫,但是,他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学习,吹响了生命的号角。最终,他考取了上海政法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因为早产,并且在剖腹产时发生窒息,潘翌昕的运动神经受损,18个月大的时候,被医生确诊为脑瘫。他行动发育缓慢,2岁半会独坐,5岁前才能扶床站立。在他的记忆中,几乎整个的童年都在医院中度过,打针、吃药,如同家常便饭。

但他说:虽然‘前门’被关,但很庆幸给我留了个‘后门’——智力并未受到明显损伤。

他不甘心此生都被轮椅困住,他决定以知识改变未来。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没有残疾,我就是普通的孩子!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于是,他不放弃生命中的每一线希望,写字慢,就努力写,作业不会做,就多做几遍,错过了中考,就明年再来考!终于,他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网友们纷纷为他点赞,说: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逆风的方向,更适合奋力飞翔!


触底反弹,从头再来,我们不怕输、不服输

在中国女排39年的征程中,有三个高光时刻,你一定会记得:

1981年,日本东京,中国女排7战全胜,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8年,中国北京,女排在万千国人的呐喊欢呼中,夺得了季军。

2016年,古巴里约,女排姑娘们绝地反击,最终捧回了冠军奖杯。

可是,人们似乎忘记了,在这三个高光时刻之间,还有两个时间段总是容易被人忘记,那是中国女排最低迷、最灰暗的时刻。

1990年开始,古巴队称霸世界排坛,中国队的成绩开始下滑。而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老队员因病退役,中国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状态,在世界大赛中折戟沉沙,士气低落。

这时,郎平站了出来,朱婷挺身而出,新一届的女排姑娘们说:输了怕什么?低迷又算什么?我们依然可以带着我们的勇气和梦想,从头再来!

就这样,从2012年的泪洒伦敦,到2019年的霸气折冠,女排姑娘们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触底反弹和逆风翻盘,终于,赢了!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孩子,人的一生哪儿能没有沟沟坎坎?我希望你也能拥有跌倒了再爬起,输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斗志。

还记得那个被篮球巨星库里苦苦寻找的孩子吗?

他叫张家城,来自于广东云浮。他原本活泼幸福的童年,在5岁那年,跌入深渊,那一年,因为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右臂,成为了一个折翼的天使。

从此,他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他常年穿着长袖衣服,接受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实。右手,这两个字,成为了他生活中不能提及的一个词。

后来,他接触到了篮球,这只小小的球,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说;你不练,你就会更差,别人就会看不起你。只要练就不用害怕被人看不起。

因为篮球,他变得开朗、自信,他见到了自己的篮球偶像易建联,他离“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梦想又近了一些。他对自己说: 继续努力,让他们更加看得起自己。

不久前,他收到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执行副主席、布鲁克林篮网对老板蔡崇信的邀请,请他在疫情过去之后,前往纽约,在巴克莱中心的球场一展球技。

折翼的天使,终于用他唯一的左臂,打出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那只篮球,飞向了更远的未来。

带孩子看完《夺冠》后,这样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

1981年,郎平和队友赢得金牌。39年后,她带着新一代女排姑娘卫冕冠军。

从郎平到朱婷,从孙晋芳到丁霞,从张蓉芳到张常宁,从周晓兰到袁心玥。

女排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她们步履不停,目光坚定。

孩子,看过了中国女排的故事,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想?

今天的你们,还是稚嫩学子;明天的你们,将成为国之栋梁,扛起国之重任。

在你们前行的路上,也一样会有困难,有坎坷,有低迷,有挫败,当你陷入逆境的时,想一想那些女排大姐姐们,她们无往不胜的利器是什么?她们凭什么能够称霸世界排坛?

不经历艰苦卓绝,哪来的荡气回肠?不身处谷底,又哪会涅槃绽放?

请记住,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这才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撰稿:夏小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