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晚讀書房(ID:DC001234)
綜合自網絡。
林海峰同志逝世——中國營養健康網董事長、陽光森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醫藥保健研究會理事、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健康專業委員、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林海峰同志不幸於2019年11月11日(雙十一)逝世,享年51歲。
林海峰同志曾反覆宣傳大米等穀物是“現代中國人飲食中的毒藥”,是“產生各類現代疾病的關鍵”。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體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蘿蔔、黃瓜等榨成的果蔬汁。林海峰同志堅定地認為:連喝5-7天果蔬汁,一些慢性病完全可以治好,而且“這輩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
林海峰同志以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瞎吹牛逼是件很危險的事。
1
2019年11月11日,稱“自然療法大師”、鼓吹“斷食排毒養生”的林海峰,在雲南麗江意外身亡,終年51歲。
人們一片嘆惜,“太意外了!他那麼年輕!”
林海峰朋友向記者表示,出事前幾天,林海峰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吃了一包過期的紅棗,“全身僵硬”,但他沒有去醫院,通過嘔吐的方式,將食物吐出來後,身體恢復了正常。
隨後,他刪除了這條朋友圈動態。幾天後,林海峰和一些朋友去麗江遊玩,當日吃過晚飯後,林海峰突發意外倒地。被送到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大家懷疑是“食物中毒”釀成悲劇。
“他自己是做自然醫療的,可能認為自己能夠排出來,就沒有去醫院。”這位人士感到惋惜。
他原本並不為大眾所知,卻因為“自然療法大師”“斷食排毒養生”“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與過早逝世聯繫在一起,讓無數中老年人陷入無盡的思考。
2
突然想起在群裡看到的一段話:
都說舞蹈能長壽,跳舞的陶金36歲走了;
都說早鍛鍊能長壽,天天在中央電視臺教大家早操的馬華36歲走了;
都說唱歌能長壽,歌手姚貝娜、葉丹、臧天朔、布仁巴雅爾分別於30多、40多、50多歲走了;
都說笑能長壽,一輩子幽默、說笑話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歲走了,李詠才50歲也走了;
都說勤動腦,多動手指能預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動腦動眼動表情,動手動腳動全身也痴呆了……
養生到底有沒有效果,有沒有意義?誰能說得清,誰又能講得通?
3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標,誤人不淺
人生步入老年,該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這個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過程和形式,所謂仁者之壽。
自古以來,長壽,被嚮往;養生,被推崇;百歲,被期望。但有不少人卻過分地追求長壽,走進了誤區,反而忽略了生命裡真正的價值。
哪個活法最長壽?電視廣播,報刊網絡,街談巷議,道聽途說……聽來聽去,越聽越迷茫。別人的活法,只能欣賞不能照搬,跟風的模仿,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老年慢性病很嚴重?老年體徵的退行性變化,應該視為正常,何必當做病變?天天測血壓、量體重,形成負擔,為此食寢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豈能抗,天下哪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況且,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活了多少歲,而在於有生之年中,我們是否真正懂得並提升了生命的質量。
4
老年人有病是常態,無病是例外
時下,有許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標與正常值失之偏頗時,助長了過度講究健康的傾向。
以一臺汽車為例,出廠指標與堪用指標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廠標準檢查我們家家戶戶的在用汽車,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們不是每天都開得好好的嗎?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點,血壓稍高一點,只要相對穩定,一點問題也沒有。
現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為中心”,這種提法值得商榷。
人生在世,應該以快樂開心為目標,健康只是條件,不是目的。如果以健康為中心,甚至以健康為目的,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著個血壓計、血糖儀(我確實見到過每天三餐,餐前餐後測六次血糖的朋友),這哪裡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戰戰兢兢地苟活著。
近日網上流行一句話:你要過日子,不要讓日子過你。是否也可以用來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問題:你應該享受健康,而不應該讓健康奴役你。
5
生命有時在於運動,但有時也在於靜養
經常鍛鍊身體的人會比較健康,但不經常鍛鍊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禦疾病的能力強,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樣也能活得長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藥罐子不離身邊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著,把那些所謂的身強體壯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過破瓦罐,小心駛得萬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過於健壯的人說沒就沒了,根本都不帶商量的。就像體育運動員並不比一般人長壽一樣。
過激的超負荷、超極限運動,只會損害人體、縮短壽命。貌似健康,其實並不長壽。我們可以開展一些適量的體育活動,但不要一決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個小時就很好。北大老校長馬寅初癱瘓在床,哪有多少運動?但也活到九十九歲。過度的運動會損傷身體,加速人的損耗,加快了代謝並不一定會長壽。
6
許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於過度講究健康
健康只能說明你的身體狀況好,而長壽則是說明身體的持久性和延續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設備”,卻希望能檢測出年輕人身體運行的參數,這怎麼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傷害自己,能健康麼?
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接納大病急病沒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麼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說不那麼健康,學會與各種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處,相依為命,這是現實。
總之,我們要習慣與“疾病”共存,攜手同行,不那麼健康地過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開心生活!人生才有意義!
7
長壽,就要順其自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不要貿然改變生活習慣。網絡上流行什麼食物治什麼病,做什麼運動能使什麼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別真假,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適當運動,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適當多飲清水。蛋白質食物要適當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過多。沒事多坐著休息,感到累就躺一會,早上不要起床過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過一種"慢節奏生活”。這樣做最大好處是能使情緒平穩,心臟不致過於疲勞,能使整個人都得以放鬆、修養。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運動不能過量。一定要自尋其樂,常與人交流,不把煩惱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整個人有了精氣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長。
8
敬畏生命,也要學會笑對歸宿
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給與人類防治疾病和減緩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藥就吃。過度的治療,得到的是無尊嚴無意義的生命。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個“孝”字,真是對晚輩嚴酷的考驗。
敬畏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笑對歸宿。死亡既然是最後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害怕了。一切順其自然,交給“命運”就是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兄弟姐妹們,不要隨意改變自己,不要刻意為難自已,不要信這信那,不要這也不敢嘗,那也不敢吃。
我們都到了這個年紀了,隨心所欲,淡泊從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歡迎關注精準醫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方法1:微信查找(精準醫學)。方法2:加微信公眾號(precis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