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康橋資本年內第二個IPO誕生:拿下100億回報

今天,又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敲開了港交所的大門。

投資界消息,10月9日,中國生物新藥研發企業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1952.HK。發行價55港元,今日開盤價70港元,開盤大漲36%,截止午間休市,股價75港元,市值210億港元。

今天,康橋資本年內第二個IPO誕生:拿下100億回報

成立於2017年7月,雲頂新耀還是醫藥行業的一個“新兵”,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不同於其他大部分創新藥企業由科學家創建,其完全由一家PE投資機構主導孵化;還得到高瓴資本、貝萊德、GIC等16位堪稱豪華基石投資團的青睞,成為最快上市、也是最年輕的一家醫藥公司。

鮮為人知的是,這已是康橋資本CEO、董事總經理傅唯過去三年參與創立併成功上市的第二家藥企今年1月,天境生物登陸納斯達克,自2016年參與創立天境,康橋資本連續三輪投資,股價至今已較發行價上漲180%,成為近年來全球醫療投資史上的經典案例。

而這些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自2014年成立以來,康橋資本累計創辦了10家公司,憑藉著“孵化式”投資策略締造了一個個超高回報案例。以雲頂新耀為例,康橋資本累計注資2億美元,按今日210億港元市值計算,這筆投資給康橋創造了100億級的回報。

一位38歲投資人下場創業:

短短三年時間,做到市值200億

這並非一個科學家嘔心瀝血、十年磨一劍的創業史,而是一位年輕投資人另闢蹊徑、殺出叢林的故事。

今天,康橋資本年內第二個IPO誕生:拿下100億回報

康橋資本CEO、董事總經理傅唯

2016年,整個醫療行業迎來井噴,高估值泡沫急速蔓延。彼時成立僅兩年的康橋資本雖投 中了一系列明星醫療企業,卻也亟需在競爭紅海中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傅唯認真評估了市場上醫療健康各細分賽道,尤其是生物製藥企業,“太貴,第一選擇是不投”,傅唯說,因為擔心面對估值泡沫。但同時又深刻地意識到,如果真的不投,將可能錯過這一波歷史機遇。

根據統計,中國市場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在增長,而造成這一快速井噴的原因顯而易見:人們消費能力的快速提升及對健康的要求日漸增高、城鄉醫保的加速覆蓋、政策對於醫藥創新的支持和二級市場的估值等。總而言之,這不是一個短暫的風口,而將會是一次長久的向著美好生活的進軍。在這過程中,將會誕生若干個中國的強生、輝瑞、GSK。

幾番權衡之下,傅唯做了一個看似大膽的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幹,自己創立理想中的生物新藥企業。

這也許是一種以最合理的價格進入自己所關注的賽道的方式,雲頂新耀由此誕生。

雲頂新耀的商業模式以License-in為主。License-in作為一種產品引進方式,核心是“產品引進方”向“產品授權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並約定一定金額的里程碑費用(按品種開發進展)以及未來的銷售提成,從而獲得產品在某些國家(地區)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商業化權利。

通過這種模式,雲頂新耀三年買來8款重磅候選藥物,覆蓋腫瘤、免疫、心腎以及感染性疾病四個領域。從招股書可以看到,這8款藥多數進入臨床三期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雲頂新耀在這四個領域中,都有支柱資產,也就是其認為在相應領域未來商業化最有前景的產品。

除了引進之外,雲頂新耀也在搭建自主研發平臺。今年1月,禮來前中國藥物開發部總監薄科瑞以康橋資本的營運合夥人身份上任雲頂新耀CEO。從過往履歷看,薄科瑞尤為擅長做研發。在此之前,他曾參與信達製藥PD-1抗體信迪利單抗的研發,而在為禮來服務17年的職業生涯裡,薄科瑞在中國從事了8年的藥物開發工作。

License-in這種平臺的投資需要大額的資金,見到效益會比較快,也會很快形成平臺。“到底是先去引進產品,還是先做研發,我覺得這兩件事情已經不重要了,一個創新型、有能力的公司這兩件事必須都做。”傅唯說。

三年融資30億,耗時一年拿下重磅專利

背後投資方回報100億級

2019年4月的一天,大洋彼岸傳來了一則重磅消息。

美國Immunomedics公司宣佈,ADC新藥Sacituzumab govitecan(商品名:Trodelvy)的獨家許可協議花落雲頂新耀,交易總額最高達8.35億美元。根據協議,雲頂新耀獲得授權在大中華地區及其他部分地區進行臨床開發和商業化。

“這個項目是中國和美國,或者說亞洲和美國之間最大一筆License-in的交易,創造了歷史。整個交易預付款是6500萬美金,今年4月美國FDA批准該藥,我們已經為此支付1.25億美金。”但傅唯透露,拿下這筆交易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三陰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難治的亞型,5年生存率不到15%。而Sacituzumab govitecan是三陰乳腺癌治療藥物的同類首創,顛覆傳統療法,可謂名副其實的明星候選產品。

因為稀缺,雲頂新耀曾面臨中國多家大牌藥企的激烈競爭。

“我們花了一年時間,通過各種資源和關係終於在2019年1月見到這家公司的董事長Behzad,他是一個巴基斯坦裔的美國人。我記得那天是週一,在酒店大堂裡對方只給了我們20分鐘時間介紹自己。”這20分鐘傅唯不停地在說話,從中國市場的情況說到康橋資本的全球資源佈局,再說到自己,最後幸運的贏得了三天後與公司CEO和高管團隊見面的機會。

不過,真正讓這家美國知名藥企打消顧慮的,是交易過程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2019年1月21日,正當Sacituzumab govitecan在美國申請批准上市時,FDA對其申請發出了一封完整回應函,指出其生產環節存在問題。

“如果我們只是在大洋另一邊自己的辦公室通過中介得到這個消息,有可能我們也和競爭對手一樣退縮了。”傅唯說,“但我們負責生產的同事在他們新澤西州的工廠裡實地做了一週的盡調,我們覺得這個產品的生產工藝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是時間問題。”最終傅唯贏得了合作,當然,也追加了一系列必要的結構性安排,來儘可能保障安全。

一年後他的判斷被驗證:今年4月,FDA加速批准Trodelvy上市,成為首個FDA批准的治療三陰乳腺癌的ADC藥物。5個月後,吉利德宣佈以210億美元收購Immunomedics,獲得了Trodelvy,這讓傅唯更加驚喜。這等於Immunomedics僅靠一款核心藥物就把自己賣了210億美元的價格,而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市場的容量價值將是美國的10-20%,這可能意味著超過20億美元的價值。

融資也是康橋資本為孵化的企業提供的全程重要服務,而這與產品管線的佈局發展又相輔相成。三年間,康橋資本推動雲頂新耀進行了三輪融資,幾乎保持一年一次的節奏。

2017年,康橋資本A輪投資了5000萬美元為雲頂新耀提供資金支持,2018年,雲頂新耀再次獲得康橋資本6000萬美元B輪融資,旗下就有產品獲得首次IND批准。今年6月,雲頂新耀完成IPO前的最後一輪3.1億美元融資,這是疫情以來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未上市公司完成的最大規模融資之一,同時也創下今年以來亞太地區生物醫藥領域內未上市公司最大規模的融資記錄。

上市前,雲頂新耀還引入16家基石投資者,其中包括RA Capital、康橋、普華資本、GIC、貝萊德、高瓴資本、Cormorant、Invus、清池資本、奧博資本、Rock Springs Capital等一眾國內外知名基金。

根據招股書,上市後,康橋資本通過CBC集團持股48.42%,按照今日210億港元市值計算,這筆投資為康橋資本創造了100億級的回報,而對於傅唯而言,這已是他短短一年內收穫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和第二個十億美金級別收益的投資,另一家十億美金級回報的公司正是天境生物。

VC/PE圈罕見打法:

我們是這樣創辦10家公司的

誰創辦過10家公司?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簡直天方夜譚,但傅唯可以拍拍胸脯過去三年裡,他已經成功組建了10家平臺型醫療公司。放眼VC/PE圈,這樣的打法十分罕見。

回過頭來看,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策。傅唯在國際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擁有十多年的實踐經驗,從康橋資本迅速建立起一隻遍佈全球、觸角深入各大醫療研發機構的投資和商業合作團隊來看,全球化正是他的優勢。但他唯獨沒有醫療背景。“最初做出做孵化投資的決定時,幾乎所有的LP、每個人聽到這個決策時都不免質疑:從一個外行等於直接跨越了五六步,能靠譜嗎?”

但傅唯當時非常堅定。或許正是因為多元化的背景,讓他沒有任何的路徑依賴,直接探尋最核心的商業邏輯。

世界上的稅後利潤,總是不免要被兩種人分走,一是企業家,二是投資人。對投資人而言,如果在一個這樣的市場優秀的企業非常有限,但是資金的供給無窮大,基本上結果就是出資人分得的利潤非常少,不可持續。

“這時候,投資人唯一能夠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變成企業家的一部分,承擔更多的責任、更多的風險,以此來獲得合理的收益。”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正因為簡單,傅唯也知道要實現它,還有幾個關鍵的環節要戰勝,比如持續的專業團隊支持和補充;足夠的資金使得創業企業能夠從起跑就佔據優勢;執行力對於這一點的理解,創業者和小股東之間可能永遠無法相互感同身受。

首先,康橋資本孵化的每家公司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對待“親兒子”,康橋資本首先在資金上毫不吝嗇、重倉支持,當然回報也自然豐厚。比如自2016年參與創立天境,康橋連續三輪投資超1.2億美金,回報有望達10億美元級;雲頂新耀天使輪就能拿到5000萬美金,後續康橋資本又注資1.5億美金,為康橋資本創造100億港元級的回報。實際上,在給雲頂新耀第一筆錢的時候,傅唯就會和創始團隊坐下來談:只要公司順利發展,第二筆錢、第三筆錢都會在約定的時間給到,團隊只需要操心如何做一家好公司,不需要擔心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康橋2017年底孵化的NiKang Therapeutics規模不大,起初康橋給了1500萬美金創業,僅僅一年半後,NiKang就把一款還在臨床前的藥物賣給了美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獲得了1200萬美金的首付款,後來又把一款藥物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以300萬美金轉給了翰森製藥。

資金有了,最關鍵的是建立一個成熟、全方位的尖兵團隊。傅唯介紹,“雲頂新耀因為是基金創立,公司的高管更像事業合夥人,而不是公司制企業。在一家創新型企業中,能夠將產業、投資等不同背景的資深人士集合起來,讓他們的經驗互補,這可能是讓一個公司成功的很重要原因。”

過去三年,傅唯花費時間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請人, “我們HR每天都有一個30人的單子放在我的桌子上,因為不同的平臺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對於加入基金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都有了一個嶄新的職業發展路徑可以選擇留在基金,也可以加入到自己花了心血的被投企業中去,成為核心團隊一員。我希望在康橋的體系裡,未來這些人才也可以流轉。”

他同時透露,康橋目前擁有70人的團隊,有27位投資專業人士,11位董事總經理,還有30位運營合夥人。“他們都有20年以上工作經驗,即使這樣的團隊我也只敢創辦10家公司。”

團隊搭建好了,更重要的是執行力。“其實生物醫藥還是非常傳統的行業,從研發、臨床到商業化,誰能夠花精力把這些效率提升、做到優化,誰就擁有了先機。”康橋的做法是,最初用康橋資本平臺的基礎設施、大量的資金,在既定戰略下高效地執行,在18個月內迅速地讓成立的每一家公司成為頭部企業候選人,進而獲得大資金、好產品和優秀人才的認可,並更進一步變為頭部企業。

事實上,康橋資本的運作早已不像一隻基金,它更像強生、像控股平臺,有一整套總部的資源和體系。“我們孵化一個平臺,就相當於五百強公司開一個新的事業部。但我們又力圖更優化、更高效。”傅唯解釋,“我們每一個平臺都有獨立的公司治理結構、自主決策,也有非常好的股權激勵機制,都會獨立上市,讓每個公司的CEO都有實現價值的機會。”

作為一個不停創業的人,傅唯坦言,過去幾年他最大的變化,就是對於企業家的理解更加深厚了,“我們也是企業家,而且我們永遠都在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