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有城市已用它發工資,它和微信、支付寶支付有啥區別?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見習記者 金艾琳

深圳用數字人民幣發紅包,蘇州用數字人民幣發工資,雄安新區數字人民幣可以買漢堡……數字人民幣這一名詞頻繁出現,作為與你我都息息相關的“錢”,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但是,但是,但是,儘管都叫“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與比特幣、Libra還是有本質不同的,其與大家熟悉的微信、支付寶,在支付方式上也完全不同。

深圳發紅包 這次用的是數字人民幣

用人民幣數字貨幣發紅包,深圳的這波消費紅包上了熱搜。

10月8日深夜,深圳微博發佈廳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聯合人民銀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

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有城市已用它發工資,它和微信、支付寶支付有啥區別?

本次試點由深圳市羅湖區出資,通過抽籤方式將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方式,發放至在深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社會公眾可持發放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在有效期內至羅湖區指定的商戶進行消費。

目前,在深圳市行政區域的個人,可以使用中國大陸手機號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即可參與預約登記,等待12日公佈中籤結果。中籤的個人可以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註冊登錄並開立預約時所選銀行的“個人數字錢包”後,即可領取“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200元。

在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深圳、蘇州、雄安、成都這4個城市中,這已經不是數字人民幣第一次亮相。早在8月底,蘇州已有的公務員領取數字人民幣發放的部分工資;在雄安新區,麥當勞等19家公司已開始試點數字貨幣。還有未來的冬奧場景,也會進行數字人民幣的測試。

鄭州尚未進入人民幣數字貨幣試點名單

不過,鄭州人什麼時候用上人民幣數字貨幣尚沒有時間表。

8月14日,商務部官網發佈《關於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後,將視情況陸續擴大到其他地區。

其中,提到的全面深化試點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涪陵區等21個市轄區)、海南、大連、廈門、青島、深圳、石家莊、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合肥、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貴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蘇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陝西西鹹新區等28個省市(區域),並沒有提及鄭州或是河南。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人士表示,目前鄭州尚未有數字人民幣試點通知,如有消息將及時分享給廣大市民。

而今年8月,建行手機銀行App短暫上線數字貨幣個人錢包,在App增加了“數字錢包充值”以及“數字貨幣”兩個子菜單。建行人士表示,這是手機銀行系統開展相關數字貨幣功能測試,目前本次測試已經結束。

人民幣數字貨幣與比特幣:都叫“幣”,可他們不一樣

說起數字貨幣,很多人都會想到最近這些年興起的、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比特幣。而Facebook等公司也發佈了數字貨幣“Libra”。

不過,儘管他們都叫“數字貨幣”,但央行發佈的人民幣數字貨幣,與比特幣、Libra有本質的不同。

人民幣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簡單來說,它除了形態是數字化的,與我們平時使用的紙幣是一樣的,屬於國家主權貨幣,除了支付外,還有結算、計價、儲備等貨幣功能。

比特幣雖然叫“幣”,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數字貨幣。其發明人“中本聰”本人到底是誰尚無定論,不具有真正的信用基礎。此外,比特幣價格波動巨大,並不滿足貨幣幣值穩定性要求,因此,不能把它當作真正的貨幣,看作可以炒作的商品更為合適。

Libra則是社交網站公司Facebook與多家公司牽頭髮行,其雖然成立了獨立的管理協會監管,但為其進行信用的背書的是公司的商業信用,與法幣也有本質區別。

而這些年打著“區塊鏈技術”,拉著國有企業單位或者大型企業聯盟來做信用背書,發行了各種“數字貨幣”,幾乎都是隻是借了“貨幣”這個詞給自己貼金,他們的“數字幣”與央行發行的人民幣數字貨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數字貨幣與微信支付寶的區別:好比ATM取現與銀行轉賬的區別

雖然都是使用手機支付,但數字貨幣與微信、支付寶、雲閃付等手機支付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如果用一個比喻:數字貨幣相當於ATM取現,而支付寶等使用的是銀行轉賬。

數字貨幣使用前,必須將關聯銀行卡中的錢取出,兌換成數字錢包中的數字貨幣。這個操作就像我們用紙幣時從ATM機中取錢,只是ATM中取出紙質錢幣,我們把他們裝在褲兜裡面,而錢包中兌換的是數字貨幣,只能存放在電子錢包中。

數字貨幣本質上就是對現金的替代,只是把紙變成了數字,用專業術語來講,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

但無論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或是雲閃付,支付的每一筆錢都是從銀行卡里直接轉賬過去的,直接影響的是支付人的銀行賬戶存款,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對M1、M2產生影響。

未來數字貨幣的普及,對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會有一定替代性,但是鑑於很多人的支付習慣,這種衝擊可能會比較有限。

手機“碰一碰”交易:到底是怎麼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的數字貨幣除了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收付款、掃碼付款、匯款轉賬外,還有一個不需要依賴網絡的“碰一碰”付款。

不過,並不是拿著手機隨便“碰”就能交易。“碰一碰”依託的NFC(近場通訊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使用NFC技術的設備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進行數據交換。

其實,這並不是一項最新技術,目前在門禁、電子標籤、小額交易場景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銀聯的雲閃付的相關產品,目前也使用了NFC等技術,手機或是智能手環、手錶等設備,靠近帶有“銀聯雲閃付”標識的POS機感應區域,可實現線上、線下支付場景中的交易。

相比於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掃一掃”,“碰一碰”憑藉這個技術,安全性相對更高。二維碼被偽造支付從而盜刷的風險,在“碰一碰”上是不存在的。

“碰一碰”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交易雙方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順利交易,比如在沒有網絡的飛機上,目前只能用信用卡交易,但有了“碰一碰”也可以使用。(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