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剁手節",你甘心落入這三大心理學套路了嗎?

今天,你“剁手”了嗎?

雙十一

最近這些天,不斷有朋友找我淘寶蓋樓,也有朋友(年輕人居多)早早地給購物車塞滿商品,就熬夜等著雙十一的午夜鐘聲敲響,可以來一次瘋狂購物。

雙十一

我有時會勸他們年輕人稍微留心點,因為好些商家都是先漲價再降價,其實你們看到的價格甚至可能比平時要貴!

但是,他們很少有人聽。有些小女孩還會和我說:“張老師,這些化妝品都是我朋友推薦給我的呢?我從10月份就一直在關注呢!真的很實惠,還有那個.....”

雙十一

雙十一,一個原本平凡的日期這幾年卻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著。

從最初的的單身光棍節,逐漸發展成全民的購物狂歡節。

雙十一

自從2009年淘寶在雙十一推出五折促銷後,“雙十一購物與剁手”引發了無數消費者的瘋狂追捧。

雙十一

以上是淘寶網節節攀升的雙十一成交金額,而在2015年之後,單日成交金額已經達到了上千億。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這些消費者在雙十一這天剁手不斷呢?在這其中有著哪些心理因素起著作用,讓我們心甘情願地掏出腰包呢?

雙十一=便宜有好貨

早在1995年,心理學家Greenwald和Banaji就指出,人們常常懷有某些認知和想法,並且是無法輕易識別的,但它會依然影響我們對某一特殊的社會群體特徵的看法。

在2001年,心理學家Kawakami在社會實驗中再次發現,當參與者觀察不同種族的照片時,他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感受,而對同一種族的感受卻有很多相同點。

所以簡單說,人們對某個群體和事物的一種概括固定化的看法,即為刻板印象。而這種刻板印象,同樣體現在雙十一購物節上。

正如之前我見到的那些年輕女孩們所認為的,“便宜,低價,物美價廉”,成為雙十一購物節的潛藏代名詞。

雙十一

一邊剁手一邊買“便宜貨”

雖然,我們也都知道“雙十一”這天的淘寶貨並沒有那麼“便宜”,但我們也會習慣性地打開購物網站瞅幾眼。而這也是社會認知中的刻板印象的神奇力量。

你買我也買

阿里CEO張勇曾說:“我們希望在春節外,有一個全球。全社會的節日。”這個節日,就是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

隨著每年雙十一所帶來的成交量逐漸增加,相應的造勢活動也應運而生。

雙十一

邀請了一眾流量明星的雙十一晚會

這猶如春節“存貨”般的購物儀式,加上商家在各大公共媒體如電視、廣告牌、公眾號的輪番轟炸,以及好友的“淘寶求蓋樓”申請,朋友圈的購物清單秀......你是否也感到,如果不在雙十一買點什麼,好像就總有哪裡不對。

其實,這些都是商家巧妙利用從眾心理引導我們消費的諸多方式

從眾心理,是個人受到其他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上表現出符合於多數人的樣子。

在如此大規模的雙十一宣傳下,很多生活中的需求都被放大了很多。

這支口紅看上去並不那麼緊需,家裡還有好多沒用完的,但看到朋友圈好多朋友在秀,反正今天是雙十一,還是買了吧。

這幅啞鈴看起來不錯,本來想等明年再買,但反正今天是雙十一,還是買了吧。

這件範思哲皮夾克看起來不錯,不過衣櫃裡去年買的好像還沒穿過。不過反正今天是雙十一,還是買了吧。

很多時候,我們就在這樣不知不覺的從眾心理中,進行了一系列的“跟從型消費”。

我好像還有些東西沒有買

20世紀20年代,

德國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一次記憶實驗。

她讓參與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如寫出你喜歡的詩,依次數數,等等。

在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許做完,另一半在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

做完實驗後,她立刻讓參與者回憶做了22件什麼工作。

結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43%。

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沒有完結的事情,比已經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這個現象叫做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雙十一

你可能會奇怪這個心理效應和雙十一有什麼關係。

那麼你還記得購物節中商家免費發放的購物券和預售活動嗎?

“滿200減100,1元換購300元,預付1元抵100元......”等等。

我們以為自己在滿減和預售活動中賺到了那中間的差額,卻沒想到商家正是在賺我們多付出的錢。

雙十一

而在獲得了這些購物券和預售信息後,這一“未完成購買活動”總是吸引著我們去多多少少買點東西。

在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的影響下,我們也總是對那些沒有花出去的購物券情有獨鍾

編者結語

在商家花樣百出的促銷活動中,我們可能越來越容易把自己手中的錢花出去。而在我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年輕人,很多即便處在“負資產”的狀態下,也依然不忘提前消費。

其實,適當的消費,是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很多樂趣的。然而在消費主義的引導下,過度的消費行為除了讓我們腰包越來越緊,也會買了很多本來“不必要”的東西。即便在這個雙十一購物節之夜,我還是想呼籲大家理性消費,切莫因此讓生活陷入窘狀。

消費需要理性,而生活也需要一步一步前行

作者介紹

張雪輝

個人資歷: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身心健康輔導中心負責人

廣州艾壹丁心理健康諮詢有限公司首席督導師

廣東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廣東省精神衛生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常委

受訓經歷:

專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18 年,連續諮詢個案時數超 20000 小時,督導時數超 1000 小時,帶領長程動力關係小組超 1000 小時,具有豐富的臨床諮詢經驗、培訓經驗及危機干預經驗

接受“國際婚姻家庭師”為期三年的培訓課程;(師從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美國諮詢和治療家學會前主席大衛.薩夫,40 餘年從事精神分析,家庭治療,婚姻治療和性治療)

中美督導組成員,長期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林奇教授、阿諾德教授個案督導

持續六年參與中美高級精神分析治療師培訓項目

艾壹丁心理

專業心理諮詢|諮詢師培養基地

婚姻家庭教育|EAP員工幫助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