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红楼梦》的十大事件是什么?你怎么看?

775890709


您好,我是凤炎忻是读书客,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要问影响《红楼梦》的十大事件?凤炎忻觉得是以下几个:

1、秦可卿魂断

秦可卿的死是一个重要的引子。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秦可卿是书中写到的第一个死后进入铁槛寺的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是一种地位的凸显。她打开了铁槛寺的大门,为贾府之人作引。

她也是十二金钗之中第一个魂归太虚的人,最先归位,也就最好地充当了好姐妹引路人的角色。

她也是最先发现贾府积弊的人,奈何身死,只好托梦王熙凤,授治家方略。早早地就伏出贾府衰败,指引走向。

2、宝玉摔玉

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这个林妹妹。问到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是否有玉?黛玉回答:“我没有那个,想来不是一件俗物,哪能每个人都有?”。贾宝玉听后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更是怒骂不断。

木石前缘、姻缘前定,第一眼便是似曾相识。

3、元妃省亲

元妃省亲是贾府繁盛至极的顶点,也是贾府由盛转衰的拐点。

为了元妃此次省亲,贾府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耗资巨大,也为日后的亏空埋下了伏笔。

4、刘姥姥进大观园

阳春白雪接触到下里巴人,让贾府这样的高门大户有了地气。既预示了大厦终将倾倒,又为倾倒之后贾府留了一条退路。

5、宝玉被打

宝玉被打的根本原因是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鄙弃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能成为家族继承人。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而且,宝玉此次被打也试出了黛玉、宝钗、袭人等众女子的真心。

6、诸芳聚首喜结桃花诗社

这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聚在一起最齐全的一次,是诸芳尽显诗才,展现风流的美好时刻。也是《红楼梦》的高潮所在。

7、宝玉三悟

遁世空门与红尘入世、仕途经济、功名利禄的巨大碰撞。

最后都是佛战胜了儒,为宝玉的归途卖下伏笔。

8、宝玉丢玉

宝玉丢玉是顽石归位,红尘之心收束的具象表现。标志着顽石下凡历练的结束,也是宝玉了却红尘的开始。

真玉不在、假玉上线,真假切换,虚实相较,也让红楼一梦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9、抄检大观园

一个绣春囊引发的大观园大规模抄检事件,其根本原因是大观园内主奴矛盾、家庭内部矛盾高度激化的结果。这也预示着贾府轰塌的不可避免。

更是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恶劣的后果。(晴雯、司棋被逼死;惜春、芳官、藕官、蕊官选择出家,入画和其余唱戏的女孩子被撵走;宝钗也避嫌搬出了大观园)

大观园自此萧条。(仙境没了仙子还能如何)

10、元妃薨逝

“背靠大树好乘凉”,元妃就是贾府的这一颗大树,她活着的时候,贾府永远可以享受福荫,但是,只要她一死便很容易被清算。

所以,元妃薨逝,贾府瞬间失宠,受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压,邃被各种由头伏线牵引,导致贾家最终被抄家。


凤炎忻是读书客


影响《红楼梦》的十大事件是什么,按对后来情节影响程度比较,有这样的十条:

1小沙弥献护官符,贾雨村了葫芦案。

这对后来影响非常大,贾雨村这隻白眼狼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对贾府的沒落有重大影响。而小沙弥是使贾雨村锁枷扛的那个人。

2秦可卿死亡

揭开了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脓疮,和淫乱的生活。

逾制的丧事为贾府的衰败敲响了第一声丧钟。

3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王熙凤和官府勾结,收受钱财,害死人命。为王熙凤的命运打下伏笔。

4元春省亲

超大规摸的基建和接待,造出了天上人间诸景备这个红楼女儿的大观园,但也耗尽了贾府的财力。在政治方面开始站到皇帝的对立面。

5贾宝玉识金锁

开始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争斗。全书爱情主线开始。

6宝玉挨打

显示出贾府内部矛盾,重点是突出了贾府的外部危机,和皇室的极度紧张的矛盾。

7石呆子的扇子

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伏后文贾府抄家。

8贾二舍偷娶尤二姐

此处犯法甚多,国孝家孝期间娶亲,强娶有夫之妇,杀人灭口未遂。事关贾琏、王熙凤夫妇。

9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由于谤上导致贾宝玉入狱神庙,及林黛玉还泪身亡。

10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决定了巧姐的命运。


旁观者岚


《红楼梦》借着写女儿家情史,道尽家族之兴衰。影响《红楼梦》的十大事件是什么?

1.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甄士隐出家。 ——繁华假象开始的引子

《红楼梦》第一回,先写甄士隐走丢了女儿英莲,而后倾尽一场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的退路。

随着疯道人的一首《好了歌》,甄士隐顿悟觉醒,于是跟着疯道人飘然而去了,而贾雨村正是前途一片光明。

以甄士隐出家作为引子,之后便开始叙说贾府的事。正所谓真事隐去,而用假语村言另外敷衍出的一段故事,就即将要开场了!

2.木石前盟、还泪之旅,林黛玉进贾府。——繁华假象,必随情终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情缘的开始。林黛玉个性突出,敢爱敢恨。她是一个拥有真性情的人,却误入贾府的一片繁华假象之中。她的命运,正如《葬花吟》中的吟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自打林黛玉一入贾府,从此便开始了一场注定无果、伤心还泪的无果爱情。她从太虚幻境来到尘世,不过是了结一场虚无的尘缘。

尘缘尽,人事灭。由此,也从侧面透出贾府的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幻象一场罢了,最后一场欢喜一场空,必然化作虚无。

3.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繁华一瞬,秦可卿托梦有玄机。——繁华假象终结的暗示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向她暗示了贾府盛极而衰的命运。

她告诉凤姐应该居安思危,提前谋划。秦可卿提出的两个建议:提前存够宗祠祭祀费用、家塾子弟教育费用。这两件事,关系到贾府未来的命运,然而王熙凤并没有照做!

4. 王熙凤贪污三千两,拆散金哥好因缘。——贾府走向衰败的导火索

《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的手开始伸向贾府之外,插手起别人家的事来,她伪造贾琏的信件,撺掇官吏,棒打鸳鸯,活生生拆散一对好儿女,致使金哥和张守备的儿子双双身亡。

这三千两银子的好处,既是王熙凤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贾府诸多乱象的开端,引导着贾府将来的命运走向。

作为贾府的女管事、掌权者之一,王熙凤肆意妄为、不再以身作则。那么,必然离整个贾府的败落也就不远了。

就在同一回,贾元春被封贤妃,如此假繁盛了一把,中间却包藏祸心。王熙凤的堕落腐化,是贾府走向衰败的直接导火索。

5. “绣春囊”事件一出,王熙凤奉命抄检大观园,烈性子探春神预言。——道出繁华底子下的污浊不堪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因为一个绣春囊,王夫人、邢夫人听信下人谗言,命令王熙凤带着大部队抄检大观园,除了薛宝钗的梨香院没去,其他各个地方都一一搜过。

先是在探春处,探春大骂王善保家的仗势欺人、谗言惑主,还整天撺掇着邢夫人生事。探春还放言,“你们尽管抄去,别人还没来抄我们,反倒自己家杀起自己家来,哪一天,迟早我们贾府也要被外人抄了去!”

借着探春的口,再一次暗示了贾府后来被抄家,家道败落的命运。

接着,又在惜春的丫头入画那里,检查出大量的银子和男人的鞋靴。最终证实是贾珍赏赐给入画哥哥,托入画保管而已。却因此也牵出张妈收受好处,帮丫头们里外私自传递物件的事情。

最后,又是王善保家的搜查赃物,搜到了自家外甥女司棋身上,由此牵出司棋和外人的私情。

这一次抄检大观园,不仅弄得人心惶惶,也致使贾府内部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一一浮出水面,算得上是《红楼梦》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事。

6.元春病逝,宝玉丢玉。 ——贾府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皇妃贾元春病逝的同时,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也在同一时间弄丢了。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元春离世,贾府没了助力,与皇家的关系便断了。而贾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继承人,更因丢失通灵宝玉而变得痴傻疯癫。

这一桩桩的不如意,都是贾府要走下坡路的征兆啊。

7.贾宝玉与薛宝钗大婚,直接导致林黛玉死亡。——情终

女儿家的情史终结,意味着明线结束,暗线浮出。自第九十八回后,开始明写贾府的兴衰。

8. 贾府内部的分崩离析。——妻离子散

探春远嫁、迎春被害死、惜春出家、贾母和王熙凤相继离世。贾府树倒猢狲散,情境凄凉。

9. 甄宝玉和贾宝玉相遇。——真假碰面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贾宝玉和甄宝玉相遇,彼此都觉得仿佛是哪里见过的。甄宝玉高谈阔论,又说了一番忠孝节义、立德立言之事,贾宝玉听了只觉得不耐烦。

由此可见,同样是宝玉,同样的相貌,甄宝玉是作者世俗的一面,而贾宝玉是作者脱俗的一面。

因此到了后来,薛宝钗言语刺激贾宝玉,说男儿活在世上应当扬名立万,直接导致宝玉犯了痴傻病。这种痴傻病,应该暗含着作者对俗世官场的一种憎恶。

10.宝玉、贾兰中举,意味着贾府会有个新的开始。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宝玉考试得了第七名,贾兰第一百三十名。然而众人却报,宝二爷半路失踪了。

贾宝玉最终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这意味着,贾府的荣华富贵已经成为过去式。眼下,贾兰便成了振兴贾府的唯一希望。

然而在李纨的判词《晚韶华》中,却暗示了贾兰当官没多久,就英年早逝了。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李纨,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最终也功德圆满,很快领盒饭去了。

红楼一梦,转眼成空!

《红楼梦》从女儿家的角度,写家族兴衰。先以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甄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作为引子,真事隐去之后,再写贾府繁华表象的开始。

然后再写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林黛玉、薛宝钗,之后又是王熙凤、三春等人,中间穿插一众老爷太太、丫头仆人们的故事,

以儿女情长作为明线,暗道出家族的兴衰历程。说到底是曹公本人对身世浮沉,怀才不遇的感慨,碍于时代背景无法直接表达。

他以笔为剑,控制着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