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看完後便選擇自殺,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8號自媒體


曹操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也。”這是曹操對荀彧發自肺腑的一句評價。

不錯,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就像當年張良在劉邦心中一樣。可是張良的結局是美好的,但荀彧的結局卻有些淒涼。

關於荀彧的死,有兩種說法:

一、憂鬱而死。

“太祖(曹操)軍至濡須,(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

——《三國志·荀彧傳》

二、服毒自盡。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魏氏春秋》

反正我是不大相信荀彧是病死的,《荀彧傳》自己說荀彧是因病留在壽春的,但死因卻是憂鬱而死,他憂什麼呢?為什麼早不憂、晚不憂,偏偏在生病的時候憂,而且剛好就憂死了呢?所以《三國志》這是話中有話。

你再往後看,下一句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曹操為魏公和荀彧的死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把這一句放在荀彧的死後面呢?相信大家已經看得很明白了。

所以,荀彧肯定是死於非命!

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再來看服毒自殺論。

服毒自殺論主要看怎麼解讀。大部分的人認為曹操送去的那個空碗是讓荀彧自盡,但筆俠不這麼認為,讓人自盡的方式有很多種,毒酒、短劍、白綾什麼的,為什麼曹操要選擇一隻碗呢?也許,我們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們一心以為荀彧擋住了曹操的顛覆漢室之路,所以荀彧必死。曹操沒有別的選擇了麼?

有,曹操想勸荀彧回心轉意,關鍵是荀彧肯不肯!曹操忘不了荀彧曾經和自己的惺惺相惜,他也忘不了荀彧曾經對自己的大力幫助,他捨不得殺荀彧,但兩人又必須得有個了斷。於是,他送去了那隻碗。

碗在古代寫作“盌”,讀音相同。曹操送碗的目的是一種態度,他是想“挽留”,想讓荀彧留下這隻碗,回心轉意。既然是送碗,為什麼要裝飯呢?曹操很愛玩這招,他想招降太史慈的時候,給太史慈送去了一個當歸。其雅緻若此。

荀彧也是絕頂聰明之人,他沒有會錯意,並不是曹操想讓他死,曹操是在給他出選擇題,只是荀彧自己選擇了忠於漢室,這也成為了曹操生平的一大憾事。


斷劍殘槍


荀彧是在曹操刺殺董卓失敗,揭杆起事時就跟了曹操的,他智謀過人,是曹操倚重的第一謀臣。他獨當一面,為曹操出謀劃策,每算必著,為曹操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曹操準備篡漢自立一事中持堅決反對態度,引起了曹操的不滿,起了殺機。

當曹操給他送來一個空食盒後,他想到了兩點,其一,自己多年為曹操立下的汗馬功勞,空空如也,曹操不認可,心機白費了。其二,他對曹操的進諫規勸,曹操不作答覆,已經鐵了心,他絕望了,自殺了。


北社野老


這問題若拿去問考古學家的話,答案几乎是衝口而出不假思索,完全不是因為食盒裡面空空如也啥也沒有。歷史上,三國時期已是東漢末年。在當時,就算食盒裡面放有食物,荀彧見到後同樣會心領神會而選擇自殺。

即便換作劉備,他給手下任何一人,如諸葛亮、關羽、張飛或黃忠、趙雲等人送去食盒,見此物當知“君要臣死”。 曹操給荀彧送食盒的典故,出自於《魏氏春秋》。

據《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按說,以曹操的地位,直接下令處死也無不可。不過,曹操以隱晦暗示的方法處死荀彧,至少是留了情面。畢竟,荀彧曾是手下第一謀士,沒功勞也有苦勞。

古代封建社會,是通過禮儀定式與禮制規範調整人們的行為與思想,也即禮制。很多的物品是有嚴格的界定,什麼等級、什麼身份,使用什麼物品,這些都有規定。

食盒最早產生於何時已不可考。不過,在司馬遷的《史記》上卻早有記載。食盒的形狀,在漢朝以前,其形狀並不統一,可謂五花八門,只是用作盛放食物之用。到了漢朝,食盒的形狀開始固定下來。同時,在選用材質上也日趨多樣化。

考古發現中,東漢早期的墓葬中,有傳統的禮器和少量的生活用具。中期時,禮器已大量減少。到了東漢末期,墓葬出現了樂舞、百戲、盆、碗、壺、盒等。

古人視死如視生,去世後把生活用具也一併帶到墓葬裡。考古發現最早的陶製食盒,是戰國時期的陶製食盒。將陶製的食盒置於墓中有不宜腐爛的特點,因此漢代陶製食盒多是“冥器”。

當曹操給荀彧送去一個空的“冥器”,其用意自是不言而喻。若非得給這個典故加上個牽強的解釋,可說空的食盒亦指“腹中無物”,暗示荀彧已是江郎才盡,沒什麼利用價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