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我們來看看六安撤地建市20年的大變化,先看住房篇

2000

322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我們六安撤地建市,省轄六安市正式成立,歷史悠久的紅六安開啟了發展新徵程。20年間,曾經如“屯子”般的六安,從“東拓、北延、南優、西控”的城建戰略,再到“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的六大平臺建設,城鄉建設事業馳而不息,歷史的畫卷上鐫刻下令人驚歎的鉅變。20年間,勇於奉獻的六安人,為家鄉建廣廈,為城市換新顏,今天,就讓我們從六安人的住房變化談起,見證回顧六安人的幸福生活。

2000年撤地設市後,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適度超前的城鎮化、帶動相對滯後的工業化”發展戰略,拉開了我市城鎮建設的序幕。東苑小區是我市最早建成的經濟適用房,也是城區首個形成規模的小區,第一批住戶已經在這裡生活了20年,說起這些年我市住房的改變,他們都很有感觸。

市民:我住20年了,那時候住進來很不錯,住在東苑小區人家都羨慕死了,我們一來的時候這裡都沒有房子,就是隻有我們A區,一共22棟樓,周邊房子把我們圍繞在中間了。

市民:這是第一個小區,那時候平房比較多,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近10年,棚戶區改造下了很大功夫,政府下了這麼大決心,投資這麼大。

今天起,我們來看看六安撤地建市20年的大變化,先看住房篇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棚戶區改造的大力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我市初步構建了以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為主的城鎮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全市完成13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惠及8.4萬戶,29.3萬人。金安麗景苑小區是老博物館附近居民的回遷房,2015年拆遷之前,這裡的居民都住在老式平房裡,老房子密度大,一年到頭幾乎曬不到太陽,家裡沒有熱水,基礎配套也不行。回遷以後,2822戶和拆遷戶住進了新房,完成了從“蝸居”到“宜居”的轉變。

市民:住在國稅局背後,以前住的不像現在了,以前路都很窄的,現在100多方米。

市民:去年91號孩子上學過來住的,環境都還蠻好的,房子是沒有講的。

今天起,我們來看看六安撤地建市20年的大變化,先看住房篇

“限房價、競地價”的模式,加快了我市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安置小區建設品質。深入推進“早日回家”“兩補一化”“雙清”等專項行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1.8萬戶、5.2萬人提前半年回家。中交四公局承建的高臺小區安置房項目就是政府競地價、限房價重點項目之一,這裡的前身是老長安廠東區,如今片片農田上建起了幢幢高樓,1894戶拆遷戶即將搬入新家。

中交四公局項目經理 張文君:這個小區在建規模是30萬平方米,整個現場17棟單體樓,去年2019519號開始進場,到去年年底小區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合同工期是2021

519號。

今天起,我們來看看六安撤地建市20年的大變化,先看住房篇

小區居民:以前都是磚牆房子啊,現在都是高樓大廈,環境好多了, 20

年前和20年後就不一樣了,大不一樣了。

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倪世平:總共建設了51600多套,商品房開發這一塊,近20年來將近開發了5千萬平方米,老百姓的住房平均面積從20年前的每人12平方米,到現在40多平方米,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提高了老百姓的宜居環境,改善了住宅條件。

新聞有態度

從2000年到2020年,從歷史到今天,一個和諧的幸福人文之城,一個綠色的生態宜居之城,一個開放的便捷暢通之城,一個蓬勃的活力創新之城,正在魅力崛起,綻放奪目光彩。明天請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