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噓感慨,19個人持有比特幣的故事

唏噓感慨,19個人持有比特幣的故事


這幾天耐心看完了前輩ahr999(微博號)在2015年11月舉辦的比特幣徵文活動的19篇文章。不勝感慨。

19篇文章,是19個人的故事,也是19種不同的人生。看這些真實故事,比看大會,看研報,精彩多了。

19個人,大概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身份:程序員,炒股的,工程師,剛畢業的學生,文字工作者,信仰者,偶然闖入者。

他們大多數都是在2012,2013年首次接觸到比特幣,不得不提的是,有相當部分人是通過網易新聞了解到的,為網易的小編點贊。甚至其中有一位是通過巴菲特知道的,因為有一次巴菲特在採訪中,表示黃金沒有價值,挖出來又埋回去,就跟現在的比特幣一樣。就這麼簡單地提了一句,卻引起了他的注意,回頭就找資料瞭解、認識比特幣,再到買賣比特幣。真是佩服他的敏感和專研的精神。

記得我第一次知道比特幣時,還在上大學,大概是11年,12年吧。已經忘記了具體是從哪裡看到,只是模糊中知道有個天才程序員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好像是個有意思的玩意。我對這些新奇的東西,總是格外有興趣。但是卻沒有上面那位老兄的專研精神,看過也就忘了。

第一位,ID:孤獨的異客。2013年年中,通過長鋏(jia)的微博知道,長鋏是巴比特論壇的創始人,算是國內最早接觸比特幣的50人之一,也是一位科幻作家。他的文章一開始就對人的價值存在做了一個追問,由此可以看出來,這是一位有著理想追求的“少年”,對“首付+貸款+還款+工作N年+自己不生病+父母身體健康=某小平米陳舊二手房……”的壓抑生活感到悲觀,比特幣的出現為他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作者認為科技和信息是帶來最大財富的鐵律,對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信心。2015年的他持有兩位數的比特幣。

第二位,ID:一劍飄零五十州。2013年開始炒比特幣,本職工作是一位科研人,懷揣著一夜暴富的心理,在當年的最高點接盤了比特幣。2013年屬於炒幣,後面兩年屬於囤幣。到2015年有8個幣在手。可能僅僅也只是8個幣吧,文章的末尾,對比特幣倒是有一種瀟灑的態度。

第三位,ID:青雲。是一位炒股的朋友,12年年底在套股吧(估計是淘股吧)接觸到比特幣,出於純粹的投機心理,用炒股的辦法炒B,中間炒山寨幣賺了一些錢,後來賠了回去。最後就空倉了,不再持有比特幣。

第四位:ID,imcoddy,2013年接觸比特幣,在讀完比特幣的白皮書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用他的話說,比特幣天生就是一個良好的炒作對象:數量有限,概念時尚,波動巨大,隨時交易。到2015年持有21個比特幣。

第五位,ID:比特火幣。這就是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從巴菲特的採訪中知道比特幣。買過烤貓的比特幣股票(烤貓是畢業於中科院的一位少年天才,很早就開始設計礦機挖幣,現在大名鼎鼎的吳忌寒當年也買過烤貓的礦機,第一個1000W也是通過烤貓賺到的。現在烤貓這個人已經失蹤了,不知道去了何處。),也參與過礦機的研發。在當年7000多元人民幣的價位賣了比特幣。在他的文章裡面知道現在的瑞波幣,當年叫紋波幣。

第六位,ID:神教小護法。炒B,炒來炒去,不僅沒賺錢,還賠了。後來索性囤了10個B,等待10Wdollar的到來。也算是一種執念吧。

第七位:ID:暴走北緯。12年通過網易新聞知道比特幣,剛開始知道,大概瞭解了一下也沒有在意。在2013年,比特幣漲到8000元人民幣的時候眼紅了。在跌到4000塊的時候進去了,期望比特幣一直橫盤或者陰跌,從炒B,變成了囤B大軍的一員。2015年持有300多個B。作者跟我一樣,也是個處女座,不知道處女座是不是對認定的事情,都有一種執念。

第八位,ID:Eric83。作者經歷豐富,參與過交易所,礦場,文章寫作。參與比特幣,更多的是好奇心的趨勢和對有爭議事物的探索。

第九位,ID:閃電。機械工程師,2011年第一次接觸比特幣。作者取名閃電的原因是二戰德國用閃電戰的方式短時間內佔據了整個歐洲大半的領土。以此,也可以知道作者是一個敢賭敢拼的人,賭上三年的收入。2015年,大概有兩位數的比特幣。

第十位,ID:v2future。2013年在網易新聞知道比特幣。剛開始挖礦,但是那時候個人電腦已經很難挖到了,半個月只挖到了0.1個萊特幣,在萊特幣190塊的時候買了10個,一覺睡醒,跌到180,也就不玩了。算是匆匆一別。

第十一位,ID:人在塔在。這個更有意思。2013年第一次接觸比特幣,竟然是通過騙子。作者當時想買被盜的QQ賬號做營銷,騙子黑客要求用比特幣支付。騙子還一步步教他如何註冊、充值、買幣、提幣。後來炒比特幣期貨爆倉了20W,從此對炒B謹慎。

第十二位,ID:ssg2006.一開始買了一萬塊的比特幣,後來老婆覺得風險太大,沒收了工資卡,只留了兩個比特幣玩。同時還感謝老婆大人讓自己狂躁的心冷靜下來。不知道現在看到6000多美元一個的比特幣,還會不會感謝老婆大人。

第十三位,ID:比特黨。2013年接觸比特幣,當時對它的定位是:中國大媽的新玩具。當時比特幣高位,不敢參與,轉而挖萊特幣。後來買了點比特幣,基本是一個佛系的心態。

第十四位,ID:BTC專業工123.有著20多年的炒股經歷,找資料學習了一個星期,入場。到2015年,大概有兩位數的比特幣,還成功”忽悠”了幾位女士進場。

第十五位,ID:hitbitcoin.魚池的創始人。2011年第一次買幣,接著開始搞礦機挖礦,挖礦挖了一年,一共收穫7000個B,除掉吃喝、電費、暴倉、被盜,剩餘2700多個。後來聯合其餘三個人搞了礦池,可惜好景不長,2013年4月起步到7月,四個人走了兩個。對未來充滿了未知。

第十六位,ID:ebit堡主。比起比特幣,作者更迷戀競爭幣。最後是正負30個幣。

第十七位,ID:cndx.作者很早領悟到炒幣不能致富,專心於比特幣應用開發,像幣圈導航,幣域名,幣應用。現在在回頭看,不知道他還會認為炒幣不能致富嗎?

第十八位,ID:xraysun。2011年在一次北京互聯網創業者小型聚會上,第一次接觸比特幣。從0.1個比特幣到100+。相信將來10個比特幣就是富豪。

第十九位,ID:萊特幣礦池_江卓爾。從遊戲輔助接觸到比特幣,2013年12月10日買了兩臺7950五卡的顯卡礦機開始挖幣。同月開始組建礦池,2014年1月1日註冊了萊特幣礦池域名,還創新了山寨幣評分模型進行挖礦,是比特幣的死忠粉,認為終究有有一天比特幣會和黃金等值。甚至在2014年比特幣暴跌的那波中,還抵押BTC換取人民幣,欠了一屁股債。文章的最後,作者還在開發一套趨勢套利模型,期望儘快能還掉人民幣的欠款。當然,現在江卓爾已經封神了。

看完這些故事,真的是不勝唏噓感嘆。有人無所謂,當是嘗試;有人投機玩玩而已;有人堅持信仰,囤幣不賣。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卻不會簡單地重複。現在暴跌的熊市行情,又有多少人跟他們一樣,站在猶豫和否定的邊緣。到底比特幣真的能夠像黃金一樣等價,還是慢慢地破滅歸零,即使經歷過去年的牛市,怕是很多人心中也是個問號。從他們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學習的重要性,擁有大量幣的,無不是在經過艱苦的學習後,才堅定了信仰;也可以看到,所謂金錢,也只會眷顧那些有敏銳眼光並且知行合一的人。其實,每年都不缺賺錢的機會,只是有些人視而不見,有些人相信自己的眼光。

比特幣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人類第一次從技術上實現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是從文藝復興以來,人類一直在追求的東西。未來如何,沒有人知道,相信的則相信吧,不信的,則不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