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三國時期,雖然曹操和劉備一樣愛才,但是曹操生性多疑,劉備則不同,他愛才,同時在面對他所看重的人才他十分信任,這也是為何當時連諸葛亮這樣的曠世奇才也甘於為他所用,摯死效忠於他,劉備身邊人才眾多,張飛、關羽、黃忠、馬超、趙雲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隨著劉備手下的一文一武兩位愛將的去世,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讓劉備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那麼這裡所指的文將,此人正是龐統,他是在赤壁之戰之後才投靠的劉德,原先追隨在孫權的帳下,但是當時孫權並沒有看到龐統的過人之處沒有發現他是位難得的人才,所以一直也沒有重用他,有才而得不到重用,龐統覺得在孫權那邊也得不到什麼發展,這才轉而投到劉備這邊。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劉備向來都是位慧眼識英的雄主,他第一眼看到龐統這個人的時候就知道他是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當即重用了他,而且以"軍師"之名禮待他,甚至有一段時間,劉備甚至把龐統作為首位軍師讓其跟在自己的身邊出謀劃策,而諸葛亮叱直直接給安排到了荊州。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然而龐統此人可能是太過於想表現自己了,所以在征伐的時候,不顧危險冒險前進,最後不小心中了敵軍的埋伏後中箭,後救治無效身亡,說來龐統此人也是命不好,本就是位人才,第一交沒能遇上慧眼識英的君主,導致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多年,好不容易自己"棄暗投明"得到了賞識,自己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的時候卻意外身亡,實在實人惋惜。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如若不是龐統對敵軍掉以輕心而導致喪命,憑他的聰明才智,完全有能力助劉備抵擋曹魏的大軍、平定蜀中,那麼這樣的話,諸葛亮就可以長期駐守在荊州,荊州有諸葛亮在,那自然輪不到關羽作主,那就沒有後面關羽因為大意而丟失荊州一事了,由此可見,龐統一死,對蜀國造成多大的影響。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關羽的能力自然勿用質疑的,就憑他過五關斬六將,誅文丑等等,足以說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加上他又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對劉備忠心不二,如此忠心又有勇有謀的大將,可惜最後卻因為驕傲而失荊州丟性命。

關羽此人在三國來說真的是難得的將才,他的優點非常多,就是有點驕傲自大,關羽在是非恩怨方面分得非常清楚,而且他這個人還有點清高,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性格,在他鎮守荊州的時候,他大敗曹軍而得意忘形,另外一邊他對東吳不屑的態度,導致引起東吳的不滿而引起禍端。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在諸葛亮離開荊州以前,他曾對關羽說4字真言"聯吳抗魏",但是諸葛亮一走,關羽就把諸葛亮留下的四個字全都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就連孫權主動示好向關羽提議結親,關羽都一點情面不留直接給回拒了,不僅如此,他還說了一句侮辱性十足的話,"虎女豈可嫁犬子",正是這句話徹底惹惱了東吳的孫權,所以當關羽忙於和曹魏交戰的時候,孫權也不顧聯盟之誼直接出兵偷襲荊州,關羽這才失了荊州最後被殺。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張飛得知自己義兄被殺時,暴跳如雷,多次找到劉備聲稱要為關羽報仇,並且愛好喝酒的張飛更是借酒消愁,以解自己的"思兄"之痛,也正是張飛愛喝酒這個毛病,導致他丟了性命,張飛本來脾氣就不好,喜歡動手打手下,本來軍中上下對於張飛這個舉動就十分不滿,甚至底下的士兵也多次向劉備檢舉張飛嗜酒且鞭打部下的行為,但是礙於兄弟情的劉備也只得好言相權張飛幾句,但是張飛不聽,這一回他喝多之後又對手下張達、範僵二人動手,結果兩人忍無可忍,趁張飛喝多的時候直接潛入張飛的帳中取了他首級並投降東吳。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說了4個字,假如關羽聽了,三國的結局可能改寫

正是因為關羽被殺,張飛沒有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怒火最後導致自己也丟了性命。此時的劉備因為接連兩個兄弟被殺,怒火沖天,不顧諸葛亮的勸告執意對東吳發兵,結果在夷陵之戰中戰敗,經受不住這個打擊的劉備在白帝城病逝。

總而言之,若不是龐統急功近利中箭而死,若不是關羽大意導致失了荊州丟了性命,那麼憑蜀國當時的實力統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