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碩裁員、分拆業務看傳統PC企業轉型到底有多難?


從華碩裁員、分拆業務看傳統PC企業轉型到底有多難?


近段時間,華碩的處境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華碩正式發佈ROG遊戲手機。這款手機以超強性能和華麗外觀,讓遊戲玩家群體為之沸騰。即使最高售價高達12999元,還是有不少玩家趨之若鶩——起碼在京東上已經有2000多條領評價。但另一方面,華碩卻遭遇到裁員、分拆業務之痛,整個企業面臨組織架構大調整的尷尬節點。

事實上,不僅僅是華碩,宏碁、惠普、戴爾等傳統PC企業都曾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在它們的轉型之路上,多次出現了戰略層面的失誤,進而導致企業一再遭受重創。或許對於這些傳統PC企業來說,它們船大難掉頭的特點註定不適合當下“短輕快”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不能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上演“鹹魚翻身”的好戲,那麼之前的挫折還只是“開胃小菜”。

華碩受重創!企業經營拉響警報

身為以PC及相關產業為主營業務的華碩,近年來的處境並不太好。數據顯示,今年前八月,華碩的營業收入同比下跌8%。而面對這PC產業萎靡的現實,華碩其實早就啟動了轉型的戰略。比如全力向智能手機領域進軍,就是華碩做出的戰略調整。但就目前來看,華碩顯然沒能真正跨出成功的一步。

據媒體報道,華碩9月份在其手機和遊戲筆記本部門淘汰大約100個工作崗位。此外,因為轉型艱難導致運營層面力不從心,從8月下旬開始還華碩啟動新一波組織重整——高層領導調離崗位、留職停薪等事件也時有發生。甚至在9月初,有消息稱華碩還要精簡人力,手機、PC個人電腦等業務都受到了波及。


從華碩裁員、分拆業務看傳統PC企業轉型到底有多難?


之所以華碩在轉型路上遭受重創,在於其轉型並不夠堅決,也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比如在手機業務上,雖然新推出的ROG手機足夠亮眼,但整體手機業務相當低迷,用戶對其手機品牌認知度較低。至於在新興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層面,華碩也沒有真正深入下去。華碩的突圍很難,最起碼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成功的跡象。

PC企業戰略頻失誤,轉型成痛點問題

從發展趨勢看,傳統PC企業面臨著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移動互聯網興起、PC產品銷售乏力。在這樣的關鍵時間節點上,考驗的其實就是PC企業的戰略判斷力和決斷力。稍有不慎,就有滿盤皆輸的可能。

比如早在2016年初,宏碁高層就表示宏碁正在積極轉型,未來定位於一家融合硬件、軟件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而不是單單的硬件公司。我們也看到,宏碁進入了自動駕駛、電競、商教、工程等多個領域,以嘗試緩解PC業務遭遇的困境。

但是宏碁的步子,邁得有點過快。比如工程信息化尚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宏碁的投入要很長時間才能見回報。而自動駕駛亦是如此,有太多巨頭和初創公司扎堆在這一領域,宏碁想分一杯羹並不容易。在智能手機業務上,宏碁也是在不斷收縮。此前早就因銷量問題,宏碁在印度停止銷售智能手機。

在今年7月宣佈重新在美國上市的戴爾,轉型之路也是頗為坎坷。2013年戴爾退市,算是走出了轉型的第一步。而在2015年,戴爾以67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美國信息存儲科技公司易安信。戴爾一方面準備全力發展企業級業務,另一方面想讓自身實現數字化轉型。


從華碩裁員、分拆業務看傳統PC企業轉型到底有多難?


但戴爾的轉型步伐,進展卻較為緩慢,甚至還為自己帶來了高額債務。截止到去年年底,戴爾的債務總額超過500億美元。之所以戴爾重新上市,與美國新的稅改方案有著直接關係。戴爾每年會產生幾億美元的額外支出,再次上市能減輕債務壓力。而戴爾的轉型遠遠沒有結束,還處於調整階段,未來局勢也並不明朗。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傳統PC企業在轉型的方向雖然是新興或前沿方向,但卻會遇到相應領域的巨頭狙擊。在PC業務拖累的情況下,這些企業很難與其他巨頭展開勢均力敵的競爭。而戴爾、惠普等每一家傳統PC企業在轉型路上都如履薄冰,走得戰戰兢兢。而且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家傳統PC企業證明自己已經全面轉型成功。

難!轉型難背後是企業理念在作祟

如今的PC行業早就是英雄遲暮,風采不再——“從小不學好,長大賣電腦”或許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多元化、轉型、升級等,成為傳統PC企業在當下拼死求生的出路。只有將自身業務的重心真正轉移至新興產業,傳統PC企業才有望煥發新的活力。

但可惜的是,傳統PC企業轉型並不是那麼順利的,甚至可以說極其艱難。究其原因,除了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去拋棄微薄利潤的PC產品外,還在於企業理念一時之間難以調整。習慣了“拿來主義”的OEM廠商,很難再去進行真正的創新。因此,傳統PC企業未來的路註定是充滿艱辛的。

話說回來,鑑於未來發展趨勢變化極快,誰又能保證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手機等不會被新潮流所顛覆?如今傳統PC企業所遭遇的困境,或許還有其他行業的企業在接下來也將面對——看似無敵的互聯網行業巨頭們現在不也有一些就在走下坡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