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醇王去世後,中樞再無鼎力支持李鴻章之人,他翁同龢即上了《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斷了李鴻章傾注無數心血的中國最具戰鬥力的北洋艦隊的生路。

“臣自光緒十四年初執戶部以來,惟感蒙聖主倚畀之隆,每於公餘之際,反覆籌維,即為國理財,自當通盤籌劃,計出萬全,方為國家久遠之圖。”

“現值國家元氣未充,時艱猶巨,政多叢脞,民未敉安,興業未半,諸事待舉。然部庫空虛,若多事並舉,用度浩繁,過於鋪張,恐有始基不慎之虞,正所謂欲興利轉以滋害,貽誤曷可勝言。計惟有在諸事中,擇其最要者,逐漸舉行,持之以久,力戒虛糜,以求實際。而次第之事,宜當認真佈置,徐徐圖之,待府庫充盈之時,再行續辦,如此諸事得以相濟,經費可以週轉,百姓可得生息。”

“自光緒十年上諭大治水師以來,數年間廣籌方略,悉心經理,行之以漸,雖靡費千萬,然終有所成。依北洋前奏,海軍之戰備,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顧不搖之勢,畿輔根本之地,頗現久遠可恃之象。且今海疆無事,海軍之事,似可稍緩。且陸防亦為國之根本,今勇營積弊日深,軍鋒轉弛,非至計也,亟應整頓。加以武備多系舊式,款項支絀,似宜另圖改建,汰弱留強,歸併訓練,方能得力。故臣奏請南北洋購買槍炮船隻機器暫停兩年,待限滿後再行藉資彌補。並一體裁汰不堪用之勇營,所省價銀,解部充餉,如此措置較周,府庫之虞,猶可解免,可為持久之方。”

他這道《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全文不過寥寥數百字,但無論時機的拿捏、分寸的把握還是遣詞造句,都用盡了心思。

醇王去世,代之的是以貪婪著稱的慶王,軍機處、戶部和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等於都在他翁同龢的掌握之中,李鴻章即便想努力爭上一爭,也會被依照常例,將其奏摺“交戶部議”,其結果自然是在他翁師傅這裡泥牛入毫無消息。而他翁師傅門下一干言官御史們還可以給李鴻章扣上一頂“靡費國帑,積年無功”的大帽子——北洋海軍耗費國家幾千萬兩白銀,卻不可倚之為國之干城,“昏聵無用,尸位素餐”的彈劾到時候自然會如同雪片般飛來。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北洋艦隊基地旅順港


如果李鴻章就此緘默,而以當前中日兩國之形勢,日本之起釁是早晚的事,北洋就此停購船炮機器彈藥,一旦日本大舉來犯,北洋接戰不利,李鴻章“喪師辱國”的罪名就定下了。

左也是理,右也是理,他翁師傅平日裡在後方多加掣肘,使北洋戰備不足,而一旦事起,只需搖身一變在京城裡一力主戰,搖那麼幾下鵝毛羽扇,便可將所有的汙泥濁水一體潑向李鴻章!

哪怕是李鴻章手裡有私房錢,也不敢用來給北洋購買船炮彈藥!

在言官御史們這裡,北洋早有“藩鎮”之名,李鴻章若敢不顧禁令私自購買船炮,那便坐實了“藩鎮”,等於李鴻章對朝廷有不臣之心!給他李鴻章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走這一步!

這一局大棋,李鴻章是無論如何也逃不出去的。

《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上去之後,很快便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批准,而李鴻章果然束手無策,既不敢上書力爭,也不敢自己私下裡挪用別款接濟北洋——畢竟北洋“海內第一強藩”的名聲早就在那裡了。

而借日本之手以“削藩”,非他翁同龢之謀不能為也。

甲午戰爭爆發,面對日軍的進攻,北洋果然海陸戰事皆失利。以伊藤博文之足智多謀,恐怕也沒有算到自己還有翁同龢這麼一個“神”隊友。

翁同龢的計劃是讓北洋同日本拼個兩敗俱傷,在把北洋的力量消耗乾淨並以“喪師辱國”的罪名給李鴻章治罪之後,再由光緒皇帝統合全國兵力討伐實力同樣遭到很大消耗的日本,戰而勝之,如此光緒皇帝的威望大大提高,權位鞏固,便可以“一代英主”之姿“乾綱獨斷”,而他翁同龢則可以一代名相的身份載入史冊。

在翁同龢看來,哪怕日本人再能打,畢竟只是“撮爾小邦”,大清帝國雄兵百萬,就算是豆腐渣,也足以撐破日本人的肚皮。

為了防止日本人一開始就給北洋打敗,在戰前翁同龢還特意將同李鴻章關係較好、一直配合北洋在山東積極佈防的山東巡撫福潤調走,換上了和李鴻章有隙又同自己是江蘇同鄉的“知兵良臣”李秉衡。只是李秉衡領會翁同龢的精神,到任後表演過於賣力了,不但不募集兵力佈防,反而上奏請斬正在前線抗敵的北洋海陸軍將領。李秉衡還拒絕屬下增募兵力的建議,把山東省兵費30萬兩白銀解送戶部,並將山東省原有的不及20營的兵力零星分佈在東起成山、榮成,西至寧海、煙臺“共三百里之遙”的漫長防線上,給日軍登陸山東包抄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造成了極大的便利,在威海衛告急時又故意不發兵救援,坐視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被日軍攻佔的威海衛清軍炮臺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為免落入敵手而自毀的北洋艦隊旗艦“定遠”


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的北洋淮軍數萬精銳損失殆盡。翁同龢的目的達到了,朝中言官們抨擊淮軍的措辭之猛烈,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淮軍領袖李鴻章受到嚴懲,統兵將領也被治罪,連帶淮系在地方的督撫大員劉秉璋、李瀚章被革職開缺。翁同龢可以說大仇得報。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李鴻章和哥哥兩廣總督李瀚章的合影


接下來該是他和他的學生皇帝以“英主名相”的面目上場的時候了。

在連戰連敗的局面下,光緒皇帝並未檢討其內外政策的失誤,而是單純的認為是李鴻章的淮軍腐敗無能。為了扭轉戰場的頹勢,在清流言官們的支持下,光緒皇帝起用太平天國戰爭時代和淮軍齊名的湘軍同日軍作戰。光緒皇帝天真的以為這支曾扶大廈於將傾的軍隊能夠力挽狂瀾,結果卻是湘軍敗得比淮軍還慘,不但復奪海城一敗塗地,還被日軍襲佔後方,最終導致東北戰場全面崩潰。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臨時拼湊起來的湘軍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湘軍士兵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東北戰場清軍敗退後遺棄的火炮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日軍佔領的清軍陣地


帝師的野望——翁同龢甲午大棋局(下)

陣亡的清軍士兵


湘軍慘敗之後,山海關門戶洞開,北京受到日軍直接威脅,光緒皇帝這才驚慌的發現,自己治下的大清帝國已然無兵可用。北洋這個“藩鎮”是給日本人幫著削掉了,但他的“英主”之夢卻也就此破碎。

翁同龢終於扳倒了李鴻章,報了家仇,但他自己也知道,從此“大局糜爛矣。”

在日軍從東北、山東兩路展開鉗形攻勢威脅北京的情況下,光緒皇帝只能違心的同意議和。在御前會議上,談到“如何同日本議和”這一題目時,李鴻章坦言:“割地之說不敢擔承,假如佔地索銀,亦殊難措”,並特意諷刺了翁同龢一句,“戶部恐無此款。”而這個時候翁同龢竟然還能夠靦著臉接過話頭,稱只要能夠不割地,賠再多的錢戶部也有辦法,“但得辦到不割地,則多償當努力。”

要是早拿賠給日本人的這些錢給北洋海軍更新裝備的話,甲午這一戰會不會敗還兩說呢。翁師傅,您的算盤打得真好。

在定下了要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後,李鴻章知此行定然身敗名裂,心中憤懣的他當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面要求翁同龢與自己同去日本,翁同龢堅決推辭:“若餘曾辦過洋務,此行必不辭,今以生手辦重事,胡可哉?”他根本沒有那份勇氣和擔當去承擔責任。

但他在甲午戰爭中的卑劣表現卻給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恭親王奕訢去世前便對翁同龢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十數年之教育,數千萬之海軍,覆於一旦,不得已割地求和……(翁同龢)居心叵測,怙勢弄權。”連他的皇帝學生也看清了他的真面目。1898年6月16日,翁同龢被光緒皇帝免去一切職務,逐回原籍。對此王照曾作詩一首:“當年煬灶壞長城,曾賴東朝恤老成。豈有臣心蓄恩怨,到頭因果自分明。”其下注曰:“及翁之死,慶王為之請恤,上盛怒,歷數翁誤國之罪,首舉甲午之戰,次舉割青島。太后不語,慶王不敢再言,故翁無卹典。”直到宣統年才由門生想辦法給他硬蹭了個“文恭”。

既過能改曰恭,翁同龢這個“文恭”,其實是配不上的。


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