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另一面34 | 背了一百年“叛乱”骂名的陈炯明

历史教科书上对陈炯明的描述很少,民间传说也不是很多。最著名的是1922年他反对孙中山的北伐“叛乱”,由此他便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民国另一面34 | 背了一百年“叛乱”骂名的陈炯明

陈炯明(1878.1.13—1933.9.22),字競存,广东海丰县人。

1898年中秀才。1909年广东政法学堂毕业后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之役中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

1911年,广东军政府成立,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

1916年,回到广东东江发动驻军和民军起义,参加讨袁斗争。

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占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建立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

1920年8月,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1921年5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积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

1922年于6月16日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8月15日,陈炯明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

1923年1月,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赋军击败,后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

1925年,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其所部。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下面说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的前因后果。

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

1921年4月7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在这个大纲中,只规定了大总统的产生和权限,却没有任期,也没有规定政府的组织架构。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均由大总统"乾纲独断"。

会议采用记名投票形式孙中山以高票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6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叶举为前敌总指挥,开始第二次粤桂战争。粤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楔入广西境内,8月初,进驻南宁。

随后,孙中山派邹鲁到广西,敦促陈炯明出师援鄂,并由广东政府接济军费400万元。但陈炯明说,粤桂战争花费巨大,他想尽一切办法,也只能筹到200万元,还要等北伐军出发以后才能付出。孙中山亲赴南宁,当面向陈炯明晓以大义。结果陈炯明仍然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统一。

10月29日,孙中山在梧州设大本营,一面派汪精卫回广州筹饷,一面躬亲督师,溯江北上,向桂林前进。他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与竞存(陈炯明字)共事。我不杀竞存,竞存必杀我。"

邓铿之死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决计取道湖南,进兵北伐。但由于连年被兵,湖南方面无论是当局还是人民久已厌战,所以宣布保境息民,公开拒绝北伐军假道。入湘计划于是告吹。

3月26日,孙中山在桂林召开会议,决定班师回粤,改道江西北伐。这时广州发生了一件凶案。

3月21日,陈炯明的亲信、负责为北伐军在后方筹划的粤军参谋长邓铿从香港公干回省,在广九车站突然遇刺,两天后身亡。国民党官史一向说邓铿是被陈炯明暗杀的,然而,从目前的史料看邓被国民党方面谋杀的可能性最大。

邓铿之死,对孙陈间本来就脆弱不堪的关系,可以说是致命一击。

4月9日,孙中山决意变更计划,令在桂各军一律返粤,潜师而行。孙中山让廖仲恺转告陈炯明:一、陈炯明参加北伐,二、筹措500万元的军费。

陈炯明无法接受孙的条件,遂被罢黜。

举兵北伐

4月23日下午,孙中山在越秀山总统府召开全体幕僚会议,决定行止。

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与奉、皖军阀一直有秘密接洽,结成三角同盟。孙中山深感这是联合奉、皖军阀,夹击直系的千载良机,必须立即出兵策应。

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开战,仅及一周,奉军便被吴佩孚击败,狼狈退回关外,南北夹击直系的计划,化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却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了。

5月9日,孙中山在韶关大誓三军,旌麾北指。"出师宗旨,在树立真正之共和,扫除积年政治上之黑暗与罪恶,俾国家统一,民治发达"。然而,当孙中山谋求与奉、皖结盟时,已经把北伐降格为一次普通的军阀战争了。

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宣布辞职。

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徐世昌下台后,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终现一线曙光。

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

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是,孙中山拒绝下野,继续北伐。

  

炮轰总统府

陈炯明被罢黜后的5月8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然而叶举并不领情,5月20日,他率领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广东省城。

6月1日,孙中山率领两营警卫,从韶关返回被粤军重重包围的广州。

6月2日,孙中山在总统府设宴招待粤军将领,竟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应邀前来,只来了几个中下级军官。他对那几个小军官说:"告诉你们的长官,不要以为据守白云山,便可胡作非为,我立刻上永丰舰,升火驶入东江射击你们,连你们的根据地也一并铲除!现在东江水涨,永丰炮舰可以直行驶入陈炯明的老巢!"

孙中山一连拍了三封电报,要求陈炯明立即到广州面商一切,又派人到惠州催驾。但陈炯明拒绝在这个时候到广州。显然,他不希望被人误解。陈炯明曾经说过,一旦粤军叛孙,则"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是他所不愿意看见的。

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大街通衢,遍布岗哨。

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他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他宣布:

   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他若不服命令,我就以武力压服他。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讲大话),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不是用实心弹,而是用开花弹,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但残害六十余营的军人,且惊动全城的居民,不免过于暴烈,但我不如此做去,他们终不罢休。我只望报界诸君,主持正义,十天之内,做足工夫,对于陈家军,加以纠正。陈家军若改变态度,即不啻如天之福,万一无效,就不能不执行我海陆军大元帅的职权,制裁他们了。(《申报》1922年6月19日)

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陈炯明在惠州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叶举,说孙中山出兵北伐如果能胜固好,如其失败,我以陆军部长身份暂将部队调返东江训练,做充分准备,到时仍可收拾残局。陈猛荪持信送到郑仙祠。叶举阅后,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说陈炯明不知军事,还说:回东江哪里找吃的?叫陈猛荪回报陈炯明事情已不容不发。

6月16日凌晨,粤军围攻总统府,孙中山登上军舰,海军宣布和叛军开战。叶举等人并不想致孙中山于死地,只想将孙赶出广东,所以他们在开炮前让人打电话给孙透露了消息,让他赶快逃跑。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前面蔡元培等人所提出,请孙中山兑现他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诺言。

孙中山与陈炯明的政治分歧,几经波澜起伏,最终不得不诉诸武力,以悲剧收场。

陈炯明的“叛变”,客观上促使了孙中山幡然变计,走上了一条联合苏俄、实行联俄联共扶持农工三大政策的道路,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格局。

民国另一面34 | 背了一百年“叛乱”骂名的陈炯明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在永丰舰与官兵合影

陈炯明一直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希冀效法美国宪法之联邦体制来制定省宪,致力于和平协商统一中国。而孙中山推行的中央集权、武力统一中国。因此,他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根本上讲是政见不合。

与孙不同的是,在他短暂主政的广东、闽南的区域为其宪政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1913年5月,广东各县议会成立,1921年,全省92各县推行了民选县长,县议员。

1921年,起草并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并随后制定了《广东省暂行县自治条例》《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自治根本法》等多项自治法案。

1919年春至1920年秋,陈炯明将漳州建成了全国模范之区,闽南也变成了当时的“模范小中国”。在漳州,建成了闽南第一座钢筋水泥桥梁,第一条四车道石板马路,第一座现代公园,第一片城乡公路网,第一家银行。

1920年12月,陈推出广州禁赌章程,设立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经济上兴办实业、兴建公路,扶持民企。教育上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21年2月,颁布实施《广州市政暂行条例》成立广州市政厅,中国近代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成立。

陈独秀即在此时受陈炯名之邀组建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并拨巨款予以支持。

陈炯明仪表堂堂,颇有文采,与吴佩孚並称南北儒将。他廉洁自持,不蓄私财,不二色惑,且表里如一,不欺暗室。孙中山曾坦言陈“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

1933年,陈炯明在贫病中死于香港。死时囊空如洗,用其母所备棺木装敛。

避居香港时,陈炯明把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任首任总理。使洪门,又叫天地会,这一绵延数百年的并为近代革命做出贡献的地下社会组织,有了合法身份,并参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