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瀋陽,是“中國工業搖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由於工業水平發達,有“東方魯爾”“機床之鄉”等美譽。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東部沿海地區率先崛起,東北地區受戰略轉移、政策體制等因素影響,逐漸被東部沿海地區拉開差距,各城市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發展類型單一,只注重發展數量而缺乏創新路徑,這導致了城市發展緩慢,也使瀋陽經濟的城市化水平增長速度放緩。


但是,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瀋陽開啟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特別是近年來,經過轉型升級,瀋陽這座全國重工業基地又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全國八大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


如今,老工業區正在逐漸復甦,隨著瀋陽市資源型產業不斷轉型與轉移,大部分工廠都變成居民區,僅保留下來為數不多的老廠房。像其他許多城市的工業遺產改造一樣,瀋陽也利用這些老廠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曾經輝煌見證的老工業基地也將帶著城市的歷史記憶伴隨瀋陽再次騰飛。



初生


瀋陽是我國出現最早、且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工業城市之一。工業的歷史地標跟隨著戰爭掠奪的苦難、共和國長子的榮耀、改革轉型的跋涉,連同鳳凰涅槃的局面一起矗立了百年之久。
從1905 年開始,先後出現了南滿鐵路奉天機關庫、京奉鐵路皇姑屯檢車段和馮庸大學校辦工廠等實用現代機器的機械加工業。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1908年清政府修建了用於修理京奉鐵路機車的皇姑屯檢車段,是鐵西民族工業第一家使用現代機器的工廠。圖為奉天機關庫舊址,建國後為瀋陽機務段使用)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馮庸是馮德麟之子,他心懷工業救國的信念,舉全部家產在鐵西創辦了馮庸大學,致力於培養工業人才,發展民族工業。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將馮庸大學改建為滑翔飛機訓練場,這就是滑翔地區名字的由來。圖為中東路事件爆發後,“馮庸大學殲俄義勇軍”在馮庸大學禮堂前誓師典禮)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佔領瀋陽城,1932 年日本完成《大奉天都邑計劃》對瀋陽全面規劃,定位瀋陽為工業中心,在滿鐵附屬地以西建立鐵西區。直至1944 年間,鐵西區就有工廠401 家。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奉天都邑計劃”是1932年至1945年間,偽滿洲國政府對瀋陽市的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設計,是瀋陽歷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總體規劃,計劃圖於1938年完成。圖為1940年將地鐵納入了規劃的《奉天都邑計劃圖》)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奉天都邑計劃》——鐵西工業區規劃圖)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1936年瀋陽滿鐵附屬地及鐵西工業區的位置示意圖)


共和國工業之母

1948 年11 月,瀋陽解放後,立即組織工廠復工復產,成為解放戰爭的物資供給基地,大量工業製成品被從車間直接調撥到關內和江南地區,承擔起為前線“供氧輸血”的任務,為全國加速解放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國家需要什麼,鐵西區就生產什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鐵西區作為後方基地,又加足馬力滿足前方誌願軍軍需。圖為1950年,瀋陽第一機床廠為天安門城樓鑄造的第一枚金屬國徽,至今仍在懸掛)


“一五”、“二五”時期,國家把瀋陽鐵西區列為重點改造工業區。並將六分之一的財力傾注於鐵西,輝煌時,瀋陽市99家大中型國企中的90家集中在鐵西區,上下班職工組成的自行車大軍,成為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圖為1950年代的鐵西區,林立的煙囪是它強勢的象徵)

到“一五”末期,鐵西區有主要工業企業650多個,其中20多個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技術水平位列全國行業之最。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1957年鐵西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佔全國比重情況。圖片@中國工業博物館)

到建國十週年時,鐵西全區擁有1000多家工廠,其中大型國企212家,縣團級以上企業103家,有57條鐵道專用線。這些工廠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


鐵西逐步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業為基礎的工業門類較齊全、大中型企業較集中、配套能力較強、產業基礎強大的新中國工業基地。鐵西區內工業企業上千家,科研院所60多個,代表著當代中國工業行業的最高水平。
與大工業同期成長起來的是鐵西區的產業工人群體,工人們以廠為家,自豪感十足,不斷髮起生產運動,形成獨特的“勞模文化”,其中湧現出大批的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
工廠也回報工人們以優厚的福利待遇,打造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體系。這些企業投資創辦醫院、學校等來滿足職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建造文化宮、俱樂部、圖書館等來豐富職工的精神世界,還分配住房和生活物資等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為解決職工居住問題,鐵西集中建設了大量工人村,這些建築都是“三層起脊悶頂式”住宅,住宅樓呈街坊圍合結構,中間是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樓裡配套幼兒園、小賣鋪等服務設施。當年能入住這樣的房子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工人村規劃總平面圖)

豐富的物質基礎培養了瀋陽人“平等、樸素、充滿理想”的人文氛圍,做一個產業工人,是那個時代令人神往的一件事。


探索——老工業基地的轉型


如此生活三十年,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的發展方向從計劃經濟調整為市場經濟,特別是90年代市場經濟確立之後,瀋陽受到新經濟模式的衝擊。由於勞動統包、統攬的就業制度,陳舊的設備和工藝,僵化的管理,產品開始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一些企業在競爭中陸續敗北。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鐵西企業留利水平低,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導致沒有資金更新老化設備,甚至新中國成立前的設備依然在用。圖為瀋陽化工廠被腐蝕的設備)

國營工廠逐漸虧損,到1999年末大部分工廠陸續停產、半停產。短短10年間,鐵西區由昔日的熱鬧墜入一片沉靜,這裡35萬國企職工13萬下崗,還有大量工人被安排回家“休假”。當時鐵西區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工人度假村”。那時候有個說法,站在瀋陽最高的觀景臺彩電塔上往下看,“往北都是當官的,往南都是種地的,往東都是做生意的,往西都是下崗的”。西邊,就是曾經的城市榮耀——鐵西區。高大的廠房及他們巨大的陰影籠罩在蒼涼破敗的氣氛當中,宛然工業時代的城市廢墟。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破敗的廠房)

導演王兵手持普通DV深入工廠和工人之中,拍攝了長達9個小時的紀錄片《鐵西區》,片中展現出的那種粗獷、砥礪與沉重,帶給人們強烈的衝擊。正如王兵所說:曾經有一群人,為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而付出了一切,他們最終失敗了。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紀錄片《鐵西區》劇照)


1996年2月6日,《中國青年報》刊登的文章《瀋陽不相信眼淚》中寫道:

號稱大工廠的瀋陽過去為新中國工業體系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中國建設的前30年裡,瀋陽市向全國輸送了近40萬中高級人才,提供機床20多萬臺,變壓器2億多千伏安、冶金設備60多億元,是國家投資的3倍。30年過去,瀋陽留下了50萬退休工人和數目巨大的富餘人員,卻沒有留下相應的積累。養老基金沒有,失業保險基金沒有,社會保障體系沒有,這一切換成了鋼廠、鐵路和油田,換成了我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改革的方向沒有錯。但對改革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卻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過去幾十年來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忽視,使工人群體不得不揹負起改革的巨大成本,國企改革舉步維艱。


終究還是迎來了轉機。


涅槃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從此開啟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征程,瀋陽也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


瀋陽市政府宣佈將鐵西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並授予市級管理權限,而後又與細河經濟區重組,形成了一個既有政策又有空間的鐵西新區。鐵西區由此開啟了歷時多年的“東搬西建”改造戰略,數百家企業從老城區搬遷至開發區,對置換出的土地進行商業開發,優化營商環境、引入外部資本,藉助土地財政和級差地租解決了職工安置、新廠重建、和設備購置等問題的資金,從而推動了產業和企業轉型。


“東搬西建”保住了鐵西的工業種子,壯大了產業配套能力,吸引來了寶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眾多外資優質企業入駐,中德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和中法生態城相繼成立,鐵西製造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全區人口、GDP、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外商直接投資總量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圖為鐵西區北二路地區2002年5月與2017年5月衛星地圖對比,可見一個工業區已徹底轉化為居住區。圖片@Google earth)


置換出來的老城區臨近繁華市區,成了商業資本青睞的對象,大批開發商和商業綜合體紛紛入駐,老鐵西徹底實現了從重工業區向中高端商用住宅區的蛻變。2008年,鐵西區獲得“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工業遺產資源盤點


老工業區目睹了滄桑與榮耀,工業文化也成了瀋陽引以為豪的內涵和最難忘的記憶。一些未被拆除的工業遺蹟被作為工業遺產加以保護和改造利用,這是對當年工業文化的懷念和追憶。瀋陽人將一份又一份份工業遺產珍藏,鐫刻於城市的血脈當中。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鐵西老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建築名單與分佈圖)


1、中國工業博物館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中國工業博物館坐落於瀋陽市鐵西區衛工北街14號,由原鑄造博物館(瀋陽鑄造廠原址)改擴建而成,是由省、市、區政府聯建的目前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博物館。
中國工業博物館不僅記錄了新中國艱辛奮進重現輝煌的歷史,也填補了我國工業類綜合博物館的空白。其中的“鐵西館”,更是以“鐵西百年記憶”為主線,展現鐵西百年曆史的恢宏鉅製。


(瞭解詳情可閱讀公眾號歷史文章瀋陽印記——工業文化之旅https://mp.weixin.qq.com/s/bojyqfRYZ3xLuYQiHziCtw)


2、工人村生活館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鐵西工人村現存建築

工人村現在只保存有32幢樓。其中7幢樓被改造成工人生活館,於2014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典範。東至肇工街、西至重工街的兩個街坊,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工人村生活館


3、1905文化創意園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1905年,是中國工業史上第一個工業企業萌生的年份。1905創意文化園,原沈重集團的二金工車間。這裡曾煉出了新中國的第一爐鋼水,曾創造了40多個“共和國第一”。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2009年,沈重用最後一爐鋼水澆築了“鐵西”兩字並留在原址,隨後搬到了位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廠區)


2009年5月18日,沈重集團在這裡用最後一爐鐵水澆築了“鐵西”兩個字後,便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當沈重集團整體搬遷後,二金工車間作為鐵西工業的見證,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1905文化創意園是集歷史、文化、藝術、休閒為一體的東北唯一文化商業街區。現在已經成為鐵西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區域,開展了犀牛市集、1905青年文化周、各類小型畫展、影展等多項極具特色的文化創意活動。
1905文化創意園也是聯盟的理事單位之一,近期將推出詳細介紹文章,敬請期待。


4、奉天記憶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奉天記憶文化創意產業園是在瀋陽飛輪廠(也稱瀋陽自行車廠)原址進行建設改造的一處以民國風情為特色的主題文化街區。為了保留鐵西百年工業文化特有的厚重,為遊客呈現獨特的工業之美,這裡將保留廠房舊址,只是進行加固維修,使其能達到安全使用標準。


(2019年奉天記憶加入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詳細介紹請移步公眾號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UlSllEYe9zZznI6TZaG3kg)


奉天記憶內有八大亮點空間。夢迴奉天VR/AR體驗館,復原民國時期奉天的經典建築及人文風情;酒文化博物館,展示壺、鼎、罐、缽、碗、瓶標、瓶蓋等酒文化元素;非遺手工禮品,展示布老虎、滿繡手帕、木皮雕刻掛畫等奉天民間藝術品;民國老報紙,您能找到你生日曆史上發生了什麼事兒;主題攝影,穿梭在“民國小城”之中,留下屬於你的民國的時間照片;此外還有青少年文化藝術教育;民國奉天餐廳;主題秀場等。


5、紅梅文創園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紅梅味精廠的前身是1939年由日本商人在瀋陽鐵西選址成立的滿洲農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是中國輕工業發展的光輝見證。
如今紅梅文創園將用文化創造,打造色彩多樣的城市客廳。目前園區內包含文創市集、美術館、味覺博物館、瀋陽故宮文創體驗館、紅梅書坊、設計公社、特色餐飲街等幾大部分,欲打造東北地區最專業的文化藝術產業基地。


(詳細介紹請移步公眾號文章:瀋陽老廠房變成文化創意高地https://mp.weixin.qq.com/s/KJg-vTvzVm7IBm8BmV1ucw)


6、城市雕塑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結語


處於後工業時代的瀋陽,特別是鐵西老城區,在城市轉型過程中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及功能區逐漸完成了歷史交給他的使命,遺留下來的不僅僅是物質形式的工業遺產本身,更多的是蘊含其中的歷史信息——工業文化。
工業文化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見證了一座城市在工業時代的輝煌、延續著一座城市的工業情懷,賦予城市新的生命力。


在提倡生態文明的今天,相對於拆平重建的開發模式,工業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對於傳承人類先進文化,保持和彰顯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特色,通過對老舊廠房保護與利用帶動城市經濟和社會復興,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市文化 | 瀋陽鐵西:共和國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變遷

來源:部分文字資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做出處理。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