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中藥配方

六味地黃丸中藥配方

出處

《魯府禁方》卷二·壽集

古代劑量

大懷生地黃(用好酒拌炒,鍋內蒸熟取出,再用砂仁一兩、茯苓二兩,二味用絹袋包,藏在地黃內,用酒浸平,慢火煮幹,去砂、茯不用,竹刀切碎,曬乾,八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幹山藥(四兩) 牡丹皮(去骨,三兩) 澤瀉(二兩)

煎服法

上忌鐵器,為細末,用前參術膏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下,(此方只用半料,後又制入鹿角膠四兩為丸,乳汁下。又日進乳汁三四次效)。

主治:形骸瘦弱,無力多困,腎氣久虛,寢汗發熱,五臟齊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濁等症。此藥不燥不溫,專補左尺腎水,兼理脾胃。少年水虧火旺陰虛之症,最宜服之。

凡年幼被誘欲太早者,根本受傷及稟賦薄者,又斫喪之過,隱諱不敢實告,以致元氣虛憊,或遺精盜汗,神疲力怯,飲食不生肌肉,面白、五心發熱,夏先畏熱,冬先怕寒,腰疼膝重,頭暈目眩,故曰水一虧則火必勝,火旺則肺金受克而痰嗽矣。或勞汗當風,面出粉刺。已上症見,虛損成矣。宜以此藥服之,可保無虞矣。

房勞者,因腎虛精耗,氣不歸元,故昏冒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