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奉天承運”四字是古代皇帝詔書中的開頭,在這四字裡,不僅象徵著皇帝的絕對權威,還代表著“君權神授”。由此,在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制度下,中國曆代君王之所以成為帝國的主宰,一者是強權使然,一者是天賦君權。正是在這種權威的使然下,使帝國的百姓都相信帝國的君王都由上天安排,從而加強了皇帝對於帝國的統治。

在明朝時期,上天賦予朱氏家族成為皇族的權力,使百姓相信朱元璋便是帝國的主宰。不得不說,朱元璋在籠絡人心這一點上很有政治手腕。剝去其中的政治色彩,從朱元璋的人格上而言,朱元璋也確實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君主。其知人善任,嫉惡如仇,胸懷大志,愛民如子,由此朱元璋成為了百姓敬仰的對象。但是在成為帝王的這條路上,朱元璋還難以企及。

由此以“君權神授”的說法,使朱元璋走向了神壇,成為了傳說,導致了明朝帝國的建立。從此,終明一朝,歷代帝王都表達了對上天的敬畏,在每年冬至時節,都要親自祭祀上天。從明朝時期祀天的歷史中,便會發現明朝對於上天的信仰,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政治文化。可知對上天的敬仰中,確實存在著豐富的史學價值,本文通過對其的思考,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古老制度的傳習

1、對於上天的敬仰緣由

對於上天的敬仰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古老的中國人,面對自然的無常,早已相信了自然的力量。在對自然的觀察中,他們發現天空的宏大與奇妙,由此,他們相信上天一定有著無窮的力量。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2、加強周朝的統治力量

直到周朝的建立,中央所轄的地區超越了之前歷史時期所轄的領域。面對壯大的疆土,如何鞏固周朝的統治,成為了周朝統治者所思考的問題。在當時,文化水平低下的時代,人們還在相信自然的神奇與神力,並對其有著絕對的信仰。為了保證周朝對於天下的統治,君王的職位是由上天賜予的,無疑使周朝統治者成為了權威。

3、周朝分封制的思想

周朝建立的分封制,正是引用了人們對上天信仰的力量,來維護周朝統治者對於天下的統治。由於周朝的君王是由上天任免的,所以周朝的君王稱為天子,天下都由其管轄。正是因為分封制的實施,以及“君權神授”思想的普及,周朝的歷史有八百年之久。

4、對後世的啟示

由於周朝制度的古老,以及統治天下的時間之長,之後建立的朝代中,都沿用了周朝制度的古老思想。明朝作為中央集權高度完善的國家,也引用了周朝制度的古老思想,來確定皇帝的權威。

宗教文化的促使

1、道教文化的產生

隨著周朝禮樂制度的崩塌,周天子的權威受到質疑,由此加速了周王朝的滅亡。在周朝滅亡之前,“百家爭鳴”的歷史使中國的思想文化到達了頂峰。以道家為代表的百家,對周朝時期所產生的歷史文化進行了總結,併發出了自己對於世間的思考。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可是思想文化的水平雖然高,但是其文化載體卻非常少。在古代,教育未能普及,以至於普通老百姓只能繼續信仰自己的祖先。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平民還需要更多的精神慰藉。到了漢朝,以道家思想為主旨的道教產生了,由此豐富了平民百姓的精神文化。

2、道教文化的世俗化

由於道教文化是中國本土產生的,面對的群體是世俗大眾。在道家深奧的思想中,其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主旨是一般人難以領悟到的。為了豐富人們對於道教的文化理解,神仙的形象由此產生。以人格化的神仙來比喻人們所寄託的思想,無疑加強了道教文化的普及,和百姓的信仰。

3、道教文化的天神體系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上天無疑是最至尊的神仙。就連北斗七星,也化為九位星君的形象,被人們所崇拜。

“天作為至上存在,掌管一切神靈造物,既包括風雲雷雨、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也包括人鬼,甚至民間祭祀的厲鬼”,正是由於上天象徵的過於廣泛,體系過於宏大,以至於人們相信上天具有統轄世間萬物的神力。

4、明朝祀天中的爭議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正是因為民間宗教文化的導致,為了

加強皇權對於帝國的統治,和皇帝權威的至尊,君權神授無疑是最好的思想宣傳。可是在皇帝祀天的禮制中,最初也發生了爭吵。是祭祀自然之天,還是祭祀昊天上帝,此爭議正是宗教文化所導致的。

“三清乃道家邪妄之說,謂一天之上有三大帝,至以周時 柱下史李耳當之,是以人鬼而加於天之上,理之所必無者也”,在大臣的爭議下,皇家對於上天的敬仰屬於自然之天,而非宗教之帝。此議一出,受到了官方的認可,由此加強了皇權的權威性。

農業文化的使然

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歷史的腳步離不開文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農業作為中國歷史中生產的主要源泉,成為了中國人思想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基因。正是因為中國人世代以農業為主,才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宏大與廣博,促進了中國文化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的動力。

1、農業文化中天時的作用

在農業生產中,天時和地利是農業生產提高的主要因素。因為在中國古代,機械不發達,化工無研究,所以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除了加強耕作以外,便是順應天時的發展,尋找合適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地區,通過歷史的總結,水稻、小麥等作物成為了當時中國人耕作的主要農產品。

在地理的問題上,已經得到了合適的解決,但是天時卻是人們難以預料的。為了順應農作物大量生產的需求,人們開始記錄天時變動的規律,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代中國計算天時的智慧結晶,至今還被沿用。

2、天時的重要性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農業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發展。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其中起決定性的因素的是天氣。由於人們無法控制天氣的變化,如風、雨、雷、電等,所以人們開始祈求上蒼,保佑天時的正常發生,以加強生產所得。

民以食為本,為了解決農業生產上的問題,古代中國人對地理、農業工具、種植方法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都使其成為了人為可以掌握的因素。可是隻有天氣,是人為無法掌握的,由此天時成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正是因為農業文化的使然,才是上天成為了難以把握的力量。為了祈求更高的生產,更美好的未來,人們只能放下膝蓋,表達對上天的尊崇。而統治者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也由此將自己與上天掛鉤,來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威。

國泰民安的祈願

在宗教文化中,其背後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了能夠解決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古老的中國人信仰上天,因為上天能使以農業為主的中國農民獲得更好的收成和更好的生活。

在帝國的統治下,普通百姓都是宗教文化的信仰者,和農業文化的從事者。在這兩者文化之後,都離不開上天的權威。作為帝國的統治者,需要有對民眾的絕對權威,為了提高自己的權威形象,加強對於帝國的統治,君權神授成為了最好的解釋。

在明朝,為了順應歷史的發展,君王便需要對上天表示崇敬與臣服,由此促使了祀天儀式的產生。“分別於鐘山之陽、鐘山之陰建立圜丘、方丘,冬至祀天,夏至祀地,並以日月、星辰、太歲從祀天,以嶽鎮海瀆從祀地”,按照禮制,對天地進行祭祀,無疑成為了皇權正統的象徵。

古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天,一種“另類”政治文化

當然,想要維護帝國的長久統治,就必須時刻以百姓的幸福為行政主旨。而祭祀天地,正表達了君王對於天地的臣服,為了天下百姓,祈求上蒼賜福,保佑國泰民安。國泰民安,無疑是最好的政治結果,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帝國也不用擔心統治被推翻。在和平的背景下,一切都往最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透過明朝祀天的禮儀制度,再對其政治文化進行深究,便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宗教文化和農業文化的共性。正是因為兩者都尊崇上天,由此使中國的政治文化也與上天掛鉤。明朝是中國歷史中,中央集權制度較完善的朝代,可是它依舊沒有摒除對於上天的信仰,而是利用人們對上天的信仰,來鞏固自己對於帝國的絕對統治。

在科技發展的制約下,中國農業大發展水平也受到了制約,面對無法控制的天氣,中國人開始順天樂命,來安度人生。所以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封建迷信的思想難以摒除,既然無法完成對於美好的行動,就只能腐化自己的思想,來獲得精神上的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