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子女是否已成為它的奴隸?

這些年來,時常能聽到學校對關於中學生使用它的規定,同時,也常聽到家長的抱怨:哎!現在的孩子啊,自從用上它,打電話少了,和父母溝通也少了,甚至連話都懶得說;可拇指卻沒完沒了的運動著。這使一些家長不得不懷疑:孩子是不是成為了它的奴隸?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為它的奴隸?

我在高中的時候,每時每刻都能聽到校領導宣佈的校規:不許把它帶進校園,一經沒收,概不歸還或者當場銷燬!這讓我原本想拿它的心封得死死的,不敢貿然行動。

它本為方便聯繫,可一些學生卻在課堂上使用,不良信息接踵而來,考場作弊也派上了用場。這些,實在讓國內外的家長們憂心忡忡。記得那時候,紐約市長就拿出管理公司的招數,對中小學生帶它進校園說:“不”。我國教育行政部門也出臺相應規定,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園裡與之“親密接觸”。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猜到,它便是我們最常用的手機!

不同的聲音也很響亮:手機畢竟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交往聯絡的工具,豈能一概禁止?不讓手機進學校,等於把責任推給了家庭和學校,並非明智之舉。如此硬性的規定,怎麼算是高明的管理?於是,在“疏”和“堵”的選擇中,家長們感到如此棘手。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為它的奴隸?

問題只是“疏”和“堵”那麼簡單嗎?人們可曾直面這樣的現實:手機正悄悄的改變著孩子們的行為和交往方式,拇指更多地代替喉舌,交往變得更簡單,更封閉,更私密。面對這些“動手不動口”的孩子,傳統的教育是否已經缺失了信息渠道和對策?是否感到力不從心,無的放矢?

愛因斯坦曾說:“智力上的成績,依賴於性格上的偉大。”而健全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取決於健康而開放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

然而,現實卻和理論“叫板”。在現代社會,連成年人都感到孤獨與封閉,又怎能保證我們的交往不出障礙。在人們過度關注考分、升學,迫切望子成龍的籠罩下,一些直接關乎孩子健康成長的非智力因素,反而被忽視。當孩子們手中的手機已影響到身心健康時,人們也只是在“疏”和“堵”的爭論中喋喋不休,卻不能換位審視教育的盲區和誤區。這,難道不是中國教育之憂嗎?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為它的奴隸?

21世紀,對“對手不動口”的一代,給予的絕不能是簡單的排斥、嚴厲責備和粗暴禁止,而應是更多的真心理解、真情呵護和人文關懷。誠如斯,才能造就快樂又健康的一代;誠如斯,你們才算上合格的父母和人師。

當然,我們之間將心比心的相處,必回換來可喜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