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子女是否已成为它的奴隶?

这些年来,时常能听到学校对关于中学生使用它的规定,同时,也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哎!现在的孩子啊,自从用上它,打电话少了,和父母沟通也少了,甚至连话都懒得说;可拇指却没完没了的运动着。这使一些家长不得不怀疑:孩子是不是成为了它的奴隶?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为它的奴隶?

我在高中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能听到校领导宣布的校规:不许把它带进校园,一经没收,概不归还或者当场销毁!这让我原本想拿它的心封得死死的,不敢贸然行动。

它本为方便联系,可一些学生却在课堂上使用,不良信息接踵而来,考场作弊也派上了用场。这些,实在让国内外的家长们忧心忡忡。记得那时候,纽约市长就拿出管理公司的招数,对中小学生带它进校园说:“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相应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里与之“亲密接触”。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猜到,它便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机!

不同的声音也很响亮:手机毕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交往联络的工具,岂能一概禁止?不让手机进学校,等于把责任推给了家庭和学校,并非明智之举。如此硬性的规定,怎么算是高明的管理?于是,在“疏”和“堵”的选择中,家长们感到如此棘手。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为它的奴隶?

问题只是“疏”和“堵”那么简单吗?人们可曾直面这样的现实:手机正悄悄的改变着孩子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拇指更多地代替喉舌,交往变得更简单,更封闭,更私密。面对这些“动手不动口”的孩子,传统的教育是否已经缺失了信息渠道和对策?是否感到力不从心,无的放矢?

爱因斯坦曾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而健全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健康而开放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然而,现实却和理论“叫板”。在现代社会,连成年人都感到孤独与封闭,又怎能保证我们的交往不出障碍。在人们过度关注考分、升学,迫切望子成龙的笼罩下,一些直接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非智力因素,反而被忽视。当孩子们手中的手机已影响到身心健康时,人们也只是在“疏”和“堵”的争论中喋喋不休,却不能换位审视教育的盲区和误区。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之忧吗?

你的子女是否已成为它的奴隶?

21世纪,对“对手不动口”的一代,给予的绝不能是简单的排斥、严厉责备和粗暴禁止,而应是更多的真心理解、真情呵护和人文关怀。诚如斯,才能造就快乐又健康的一代;诚如斯,你们才算上合格的父母和人师。

当然,我们之间将心比心的相处,必回换来可喜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