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管錢,簡簡單單

高手管錢,簡簡單單

《央行調查城鎮居民資產負債表》這篇文章,我寫得不夠好,太簡單了。

所以單獨拎出來兩個數據,再和大家好好嘮嘮。事關居民部門佔比最重的兩大投資—固收房產。

先鋪墊下,本文所有內容都圍繞著家庭資產負債表展開:

高手管錢,簡簡單單

首先是房產以外的財富,大家都投向了哪裡?

高手管錢,簡簡單單

我統計了下,現金+銀行定期+銀行理財、資管信託+債券+保險產品五類資產佔比合計超過73.5%。這

五類資產說白了就是兩種東西:追求流動性的現金,和追求穩健收益的固定收益理財。

除了房子,城鎮居民把大部分錢都壓在了現金賬戶和固收賬戶上,現狀就是如此。這意味著,大家理財

一定要把這兩塊壓艙石安排得妥妥的,它們遠比股票基金重要得多。

所以我想梳理下現金、固收、基金、股票四大家庭賬戶在理財市場裡公認的主流投資方向,注意

這些都不復雜,沒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就是想讓你們有個參考,裡面提到的方向都可以買。

現金類賬戶,流動性排首位。普遍選擇是❶類似「朝朝盈」這種大銀行靈活到賬類產品、❷小銀行的創新存款(越來越少)、❸以餘額寶為首的寶寶類貨幣基金、以及❹黃金。

黃金比較有爭議,也容易被忽視,但黃金的流動性也非常好,且今年容易做出超額收益。

別忘了,現在海外疫情確診已經超過300萬,每日新增確診依然高達大幾萬人。

固收賬戶,這類資產要在犧牲流動性的基礎上,追求年線級別的低風險回報,屬於中長期投資。

固收市場一直在變化。比如信託,雖然門檻高,但以前是保本的,收益也非常可觀,去剛兌以後也有些泯然眾人。後來半路殺出個匹凸屁,搞壞了投資者對固收的預期收益,現在已經被玩殘,徹底涼涼。

所以目前固收領域的主流投資方向有三類:❶收益4%+的銀行理財、❷收益4%-5%的資管產品、❸收益在3%~7%之間浮動的債券基金。你也看出來了,在這方面能做出長期超額收益的只有債基。❹年金險也可以放到此列,它的收益是完全確定的,長期IRR收益在3%-4%之間。

固收賬戶我最近看得比較多,發現很多基金公司的債券團隊都在往一個新的方向發力就是「固收+」

什麼意思呢?就是還以債券固收為主,但是在此基礎上,稍微增加一些權益類資產,比如股票、可轉債這些。

不做高波動高收益,一切求穩。骨子裡還是低風險固收為主,但會稍微打開一些風險敞口,把目前收益率提高到5%-8%。純債很難做到這個水平。

廢話太多,上圖:

高手管錢,簡簡單單

我覺得這種做法是個新趨勢,對應的產品類型是❺混合債基(一二級)。大家以後再買債基,可以優

先看看這兩類,收益會比純債好一些。

一二級債基本質還是固收,八成以上的倉位依然配置在債券上;

一級債基=固收類產品+可轉債+股票增發;

二級債基=一級債基+精選個股;


今天就先挖個坑吧!改天再寫一篇文章專門和大家討論固收類產品尤其是混合債基的選擇。我最近也在

問大牛請教,開始挺清楚,越請教越有些懵,同樣的固收回報,背後的實現方法還是相當有講究的。這

個坑我會盡快填。

基金賬戶還是那兩個老辦法:

❶指數基金低估定投,典型如長贏計劃,你也選擇自己看得懂的指數;

❷再就是死死跟著一個靠譜的基金經理,買主動型基金。以年線長度跟著他投,多看淨值曲線,遇到較大回撤時就買。

股票賬戶不多說了,唯一的建議是抓住制度福利,堅持打新。

高手管錢,大道至簡。不追求無敵的淨值曲線,能走出資產該有的淨值,簡單有效,不佔用太多時間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第二個值得重視的數據:96%的城鎮家庭擁有自住房。

這說明兩個問題:

整體誰也不缺房子的情況下,低線城市、非核心城市、非核心地段、非好產品,這些房產統統面臨「流動性風險」,且風險越往後越大。

而如果一個資產沒有了流動性,價格也就失去了意義。就好像香港市場大量1毛錢的仙股,你有多少股都沒用,沒成交的,無法變現。

其次,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最重要資產還是他們的房子,房產價差決定了資產差距。所以再買房時,比別人多想一步。只圖居住,租房真的可以解決。可當你對房子的期望更多,那就要去更稀缺、流動性更好、人更多的地方買。

最次也得是省會,投住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